【摘要】現今城市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越來越渴望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院落空間。因此,近些年各大地產企業也開始著力打造中式院落住宅,實現了許多人心中久違的“院子夢”。合院產品也正因此孕育而生,即滿足了現今對土地集約化開發的要求,也實現了人們對擁有中式院落住宅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肩負起了對傳統中式建筑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中式院落;合院;中式建筑風格
1、中式院落的復興
近十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高樓林立的生活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的主旋律,現代化都市固然可以帶來出行的便捷和物資生活的提高,但高密度的城市空間同樣給人們帶來了喧囂與壓力。對于當代人而言,傳統的庭院生活似乎越來越遙不可及,只能在短暫的閑暇之余去找個古鎮聊以寄慰。
人們渴望更高的居住品質與精神交流,對傳統生活、“宅院園”記憶的向往也成為地產企業打造中式院落產品的動力。因此以綠城、泰禾等為代表的一批房企開始了中式院落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桃花源、桃林春風、泰禾院子系等產品的推出也宣告著中式院落和其生活方式的復興。
2、中式院落的空間設計要點
2.1中式院落的城市肌理
院落是中國傳統民居最重要的特點,也是中國傳統城市最基本的構成單元,城市普遍由“宅-院-園-巷-街”構成,形成“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空間”的完整序列,其中由“宅-院-園”組成的院落單元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聚合力,亦體現天人合一的意識形態追求。
中國傳統院落空間從地域上分為南北兩派,南派院落主要以蘇派、徽派為主要代表,北派主要以京派、晉派為主要代表。
南派得以于豐富的水系條件,院落空間多以錯落有致的園林布局為主,通過建筑、連廊等元素將空間劃分圍合成不同大小和形式的庭院空間,同時將假山、水景、植物巧妙的引入其中,再輔以曲徑通幽的游園路線,達到在小小一方天地中,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的效果。綠城和融創的桃花源、桃李出風等產品即是對南派中式院落的最佳傳承,其產品規劃完美還原了傳統院落的聚落形態,住宅建筑錯落布置,形成“街—巷—院”的層級空間,街巷的尺度都嚴格參照了傳統江南院落的肌理。小區主要的景觀街道空間一般在10-15m,中間設置3-4m景觀水道,還原江南水鄉的特質。而以住宅入戶為主的巷道則一般控制在4m左右,形成幽靜私密的氛圍。
北派在吸取了江南園林精髓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皇家和官式的建筑文化元素。整體院落空間更加強調幾進空間的軸線感和儀式感,“對稱”“禮序”應該是對北派院落最直接的詮釋,這些特征不僅體現在我們熟知的紫禁城、喬家大院等典型建筑中,同時在北方的民宅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北方傳統四合院的空間布局便是民宅的最佳代表。在現今地產行業中,泰禾的院子系產品最能代表北派傳統院落文化,例如泰禾.北京院子,整體小區布局講究皇家禮儀式中軸對稱布局,將北方傳統的胡同、巷道、庭院以現代手法呈現,營造“門、庭、巷、院”層層遞進關系。與綠城等南派中式合院產品的溫婉曲折不同的是,泰禾院子的每個空間遞進轉換更加講究禮序和儀式感,以傳統中式宅門體系作為空間轉換符號,也成為了其產品的標簽。
2.2中式院落演化的合院住宅
在現今土地高度集約化的背景下,想要照搬傳統的院落式民居顯然并不現實,如何即能實現人們心中的“院子夢”,又能滿足房地產項目對容積率的要求,是各大地產企業爭相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合院住宅的出現,便是房地產企業對傳統中式院落傳承最直接的產物。
合院住宅不僅傳承了中國傳統院落空間的理念,改進了以往聯排別墅等產品的缺點,同時有著許多獨特的產品優勢:
(1)合院住宅通過建筑圍合塑造出多重的院落體系;
(2)合院住宅的圍合特性,傳承了傳統院落空間圍繞核心院落的布局理念,擁有更強的私密性;
(3)合院住宅布局更加靈活,更易互相之間組合形成組團,實現傳統的街巷空間和氛圍;
(4)相較于聯排別墅,合院住宅能實現更高的容積率,這也是產品能夠推行的基礎條件。
合院住宅的平面形式非常多樣,L型、T型、U型等平面是其最常用的基礎形式,不同的平面形成多樣的院落體系,帶來不同的空間感受,這也是合院產品魅力所在。合院住宅面積跨度能從90-500㎡,甚至更大,適用范圍非常寬廣,即能運用于傳統認知的高端豪宅產品線,同時也適用于入門級的普通客戶。綠城杭州的桃李春風項目即以89㎡的合院住宅吸引了大量大眾客戶,讓更多人有機會實現心中的“院子夢”。
3、中式院落建筑的代表風格
對中式院落產品而言,符合傳統中式建筑特點的住宅立面是最能體現其中式產品辨識度的載體,也是現今各大房地產中式院落住宅產品最外在的表現形式,但對傳統建筑風格的傳承并不是簡單的模仿和照抄就能達到效果的,要做到真正精髓的傳承甚至是發展改進需要面對許多困難:
(1)傳統中式建筑立面極其講究,整體建筑的比例、樣式細節等都有自身完整的邏輯體系,需要設計者有深厚的知識認知;
(2)傳統中式建筑立面與現代化的居住需求有一定的矛盾性,例如在結構方面、開窗尺寸方面,以及現今人們對現代化設施設備的運用都對立面樣式有一定的影響;
(3)傳統的中式建筑多以磚木為主,且細節較為繁復,需要手藝精湛的“匠人”才能做到,無法滿足現今大批量的住宅施工需求;
(4)傳統木結構維護成本較高,需要花相當成本做好防腐防霉防蟲等處理;
(5)以上這些都是現今中式建筑傳承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因此以綠城和泰禾為代表的中式產品開發企業都選擇了屬于自己傳承之路。
3.1綠城為代表的古典中式建筑風格
以綠城為代表的一批地產企業,堅持其對蘇派和徽派建筑的傳承,嚴格按照傳統建筑風格制式建造,是古典中式建筑風格的最佳代表。他們將整個建筑分為屋面、外墻、門窗和裝飾四大系統,并將各系統的組合部件進行了拆分,對各元素構件的尺度和建造方式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最終制定了完整的建造標準。因此可以說綠城代表的古典中式建筑風格是最接近傳統江南建筑特色的住宅產品,配合其中式院落空間的打造,能將人們一下拉回傳統生活場景,甚至給人走入江南園林的既視感。
當然面對古今融合的問題,綠城也經過近5年的研究和產品迭代,摸索到了自己的解決方式:
為滿足現今人們的居住體驗,加大了住宅的開窗尺寸,同時按照傳統窗戶制式,將窗戶進行有效分割,滿足其與整體立面的比例關系;
對于中式細節構件等,研究其現代材料的替代品,主要以鋁合金和混凝土兩大主要替代為主,在保留立面細節的同時,實現工廠的預制化、標準化生產,既節省了工期成本、也便于后期維護。
3.2泰禾為代表的形制式中式建筑風格
作為TOP系產品系列,泰禾希望自己院子系風格不是簡單復制和傳承,更多的是通過中式元素的重新組合,體現傳統官邸、王府建筑的高規格制式,突出其產品高端、尊貴的特性,因此我們也稱其為“形制式”中式建筑風格。
泰禾經過多年研究,從傳統中式建筑選取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號,并經過其研發團隊的二次設計,將這些元素在風格中放大,然后重新組合,最終形成自己獨有的“院子系”中式風格。例如院子系產品的“大門”是其中風格的主要表現元素之一,泰禾以王府規制的門頭為基礎,加以重新改良設計、進一步突出大門的高大厚重,成為其產品的亮點;在“梁枋”這一傳統中式元素上,泰禾吸取傳統雕花、彩繪元素,以銅制成品加以展現,更加突出其獨特的產品特質。因此在地產界,泰禾的院子系風格也是最難復制的產品,具有獨特的自我風格印記。
3.3萬科、龍湖等為代表的現代新中式建筑風格
順應現今現代極簡風格的理念,許多地產企業將傳統中式的風格進行抽象化、符號化提煉,用現代的設計手法來體現中國傳統建筑特征,此類風格樣式一般統稱現代新中式建筑風格。這一類風格沒有固定的樣式準則,各大地產企業項目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現代中式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有萬科桂語里、綠都姑蘇雅集等項目,項目以白描的手法去體現傳統江南民居的韻味,在材料和顏色上,講究中式建筑的黑白對比等,而對于中式傳統的坡屋頂等制式,則極盡簡化,甚至在萬科桂語里項目中取消了坡屋頂這一中式最具中式代表性的元素,但整個項目的中式韻味十足,且現代手法的設計語言也能被更多年輕群體接受。
結語:
作為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的中式院落建筑,無論是設計師還是地產企業都應該肩負著傳承和發展的責任,讓院落的居住生活能夠一直傳承下去,也讓中式建筑能夠像千百年前一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參考文獻:
[1]李雪穎.傳統傳承的兩條途徑——空間要素和符號要素的傳[D].學位論文.河南農業大學. 2014
[2]蘇州綠城桃花源.學術網文.百度百科. 2019
作者簡介:
劉煜洲,1984年生,現供職于上海中建東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產品研發部,擔任建筑設計研發經理,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