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家最新的工業用地規劃中,產業園區的比重占了相當一部分,近些年來產業園區的建設如火如荼,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也逐漸進行。產業園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產業集約化、規模化、鏈條化、集團化,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如何讓企業發展,吸引企業入駐是促進園區成長壯大、健康發展的關鍵。本文針對性的分析了企業入駐的動機,企業的需求,影響企業入駐的因素,以及提出關于相關政策配套服務措施制定的建議,希望為產業園區的發展提供一點借鑒意義。
【關鍵詞】產業園區;政策;服務措施;企業入駐
1、引言
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沿,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從地方經濟發展趨勢可以看出,產業園區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帶動著區域整體實力提升。建立產業園區的目的是發展壯大產業集群,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條,鼓勵知識型公司和高技術附加值企業成長,并通過輔助手段是其規范化的發展,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形成一個區域經濟、文化、商貿、服務中心,形成區域經濟發展引擎。當前,關于產業園區的發展也成為了重點研究領域,已經研究比較了建立在產業園區內的企業和建立在產業園區外部的企業特征,通過分析其不同點總結出影響企業入駐動機的主要因素。也有證據表明產業園區對園內企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通過歸納總結,這些積極影響因素可以概括為這幾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文化氛圍支持、資金支持、政策支持、技術支持和市場支持等。企業入駐產業園區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特點;另一方面是政府政策因素和企業自身的需求得到滿足。政府因素方面包括政府對于入駐企業的支持性和管理性政策,另外根據分析園區管理機構服務工作,在企業入駐前后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2、分析企業入駐園區影響因素
2.1 政策環境因素的影響
產業園區所在地區的政府一般為了產業園區的發展,會提供一系列的支持,例如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人員招募支持、市場支持,以滿足企業的需求,進而吸引企業入駐園區。目前我國都是以當地政府為主導進行產業園區的設立和建設。一般認為政府應該制定和實施針對當地產業園區的產業政策或條例,使得與產業園區的核心企業相關的企業能在產業園區上實現地理上的聚集,從而在產業園區實現各企業間的精細分工,完成以關鍵企業為核心構建一條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經過分析,政府的作用主要在政策、資金和市場三個方面起到了作用。在技術支持和知識支持方面企業主要還是依靠于企業園區內產業集群的其他企業,而其他因素都可以得到產業園區所在地區的政府對企業的支持。
從政府的角度出發,設立與建設產業園區的目的是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實現企業的聚集與集團化,另一方面吸引外地企業進駐投資,因此,主要的努力方向在于滿足企業的外部環境需求。而企業所需的技術支持,知識支持則依賴于企業自身條件匹配于產業園區環境,憑借這企業與產業集群的支持,企業在發展的更為平穩與快速。
工業園區入駐主要是符合企業技術需求的生產技術企業,滿足企業的技術性需求還有助于加強企業的資金績效,但數據分析顯示,過度滿足企業政治需求會削弱企業的財務活動。除了滿足企業的技術需求,政府還必須在產業園區區內建立設備齊全、裝備齊全的機器,履行招商機構的作用。滿足企業的技術需求、政府的管理政策、維護貿易機構也在市場上的商業表現中起著一定的作用。畢竟,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產出對企業的技術需求也有顯著的積極影響。與前三個結果不同的是,企業對營銷需求的關注削弱了它們在人才和產品方面的工作,這些工作與生產效率無關。就一般而言,政府會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決定或者定位產業園區的作用。
2.2 園區服務管理因素的影響
主要從企業的需求出發,評價主要服務的提供者——產業園區(管理機構)的服務。以六盤水市盤南產業園區為例,建立以一站式服務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務平臺,集中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推行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提高政務服務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創造一種全新的政府管理服務機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適合的軟硬件環境條件。加強服務人員的培訓,以應對技術企業的數量增加,人才的流動性提高。建立投資企業跟蹤服務制度,凡在盤縣投資新建的企業,實行領導和部門跟蹤聯系制度,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為確保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未經縣委、縣政府或上級批準,縣級有關工作部門和鄉鎮一律不得搞拉網式檢查、突擊檢查、交叉檢查、重復檢查,更不能借檢查之名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公安部門對企業實行“治安承諾制”,切實保護投資者人身、財產安全。以上情況表明政府的目標,通過創建高新技術園區產生“溫床效應”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但是這種能力的增加主要依賴企業自身的條件。雖然已經取得了明確的推動和創新成果,但有時這些成果并不為外界所知。因為工業區的激勵政策和措施,以及園區的良好的服務管理措施,積極申報企業技術創新成果。政府通過競爭促進行業發展、提高效率和創新集群加強市場。這是區域和地方經濟的繁榮。地方企業集團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和地方一級的就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政府應考慮制定方案,使產業集團活動更加集中,促進競爭環境和水平,并加強知識的協同作用。在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年度表彰中,采用創新干預措施或激勵措施,將企業的專利和知識產權納入評價。集團區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從減稅等優惠政策中受益,因此企業可以申請激勵措施,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然而,這些措施并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在短期內,企業可以通過積累過去的技術,將其正式化并獲得資格。從長遠來看,商業創新仍然取決于園區的優勢和營商環境條件。
3、結論與政策建議
企業進入產業園區的動機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獲取技術的動機、進入市場的動機和獲取政策的動機。政府和產業園區管理機構要考慮創建產業園區的目標,企業更加注重良好的技術研發環境和成熟的產業園區扶持政策。政府和有關管理機構要重視調動和規范企業人才隊伍的積極性,用適當的資源和政策吸引企業留在產業園區。建議采取以下行動:(1)產業園區建設需要根據當地資源特點走差異化之路,不同區域的產業園區吸引不同行業企業入駐,優化資源配置。(2)產業園區差異化特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方特色的技術資源、人力資源和獨特市場,二是地方政府的財稅優惠政策和配套產業政策。(3)地方政府在產業園區方面的扶持政策,如幫助企業獲得高校與科研機構的聯系,以及行政政策,如產業園區的公示、入園手續的簡化等,都可以提高企業入園的動力。(4)產業園區招商機構的服務,如舉辦區域資源和產業園區情況說明會、舉辦園區企業經驗交流會等,可以強化企業的人力激勵。(5)產業園區建設選擇在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和完善物流管理等產業園區優勢區域、周邊環境完善、軟硬件管理完善等方面。這些因素都與企業入駐產業園區前的主觀評價過程有關,可以增強企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震寧,呂萍,王以華.企業入駐科技園的動機及影響因素模型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8(01):137-143+198.
[2]趙劍波,楊震寧,王以華.高新技術園區企業綜合績效影響因素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9,27(09):1329-1334.
[3]王誼茜. 中國廣告產業園區建設和發展對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王成斌(1970.08.18),男,貴州盤州,漢,大學本科,經濟師(中級建筑),六盤水盤南產業園區,研究方向:建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