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衛
【摘要】針對當前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中國的老年人比例不斷攀升,當前國內殯儀館體量將不足以支撐未來殯葬行業的規模,殯儀館建設急需提上日程。建設以規劃及設計先行,從建筑設計上探討未來殯儀館的設計原則及思考問題,提出殯儀館的用途,設計方向和注意內容。對未來殯儀館建設提出完善和可持續建議。讓逝者能夠更人性化的走完人生最后一步。
【關鍵詞】殯儀館設計;人口老齡化;建筑設計
殯葬設施是所有城市設施中,受文化因素影響最大,最久遠的設施。長期以來,殯葬設施無序建設的多,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少。對人的使用范圍廣,對個體的使用頻率低。占地面積大而土地開發強度小。更有傳統文化及新理念的碰撞。
1、殯儀館建筑的意義
殯儀館是為了向人生命的最后時刻致敬、聚集的場所。
通常在葬禮過程中,會有三個關鍵時刻:朋友和家人的聚會,實際的紀念儀式,以及社交時間。
思考死亡,是對生命的敬畏。
當我們開始接受了死亡,我們的眼前就會豁然開朗,沒有什么可避諱的,死亡和與所愛之人別離,就是個演練過的,準備充足的場景。
只要被一直記著,我們就會靈魂不滅,一直活在所愛之人心里。
2、我國人口形勢
目前,我國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人口在經歷人口爆炸式增長后,帶來的問題就有將來死亡人數的不斷攀升。我們在此不研究人口萎縮的問題,只探討未來死亡人數的問題。
未來中國人口預測,2032年達到人口峰值,老齡化程度翻倍,人口結構重心上移,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升,未來將會出現人口死亡大面積爆發趨勢。
中國現在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為1.58億人,老齡化程度10.6%,預期203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為3.49億,老齡化程度也許會達到23.6%。
從中國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圖表中,可見從1949年建國時,我國人口5.4億人,除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口出現了短暫負增長,其他時間,人口增長率均處于2%以上。1971年,我國人口增長至8.52億人,后國家控制人口力度加大,增長率出現下降。,2017年,我國人口達到13.9億人。我國將很快迎來一波去逝潮,這將會對殯葬行業帶來一場嚴峻考驗。
3、殯葬服務業的布局
相關數據表示,我國殯葬服務機構數量
當前,由于我國地域分割和行政審批等因素,殯葬服務行業整體市場分散,2019年,全國殯葬服務機構數量為4060家。
殯儀館數量近幾年呈不斷下降態勢,2019年為1677個。
殯葬服務機構職工人數,2019年,降為7.9萬人。
由于多年來的喪葬習俗,我國火化率還較低,2019年我國火化遺體數量為522.7萬具,火化率為52.4%。隨著我國殯葬劃分火化區及土葬改革區,民政部提出2020年火化區火化率達成或接近100%。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平均每年死亡人數約為900萬人,以此簡單推算,我國每個殯儀館每天需處理遺體約14.7具,未來還會有增加的趨勢。以現存殯儀館規模來看,市場容量不足以支撐這個行業,急需擴建增建。
我國平均壽命的提高也會促使現階段死亡人數逐漸減少,在未來某段時間內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的后果,作為社會服務行業的殯葬業不可不提前布局市場。
4、殯儀館設計的內容
殯儀館設計的原則:
設計要彰顯特色。殯儀館是進行生命教育的場所,是傳承孝義美德與愛的能量場。殯儀館設計要突出主題,將地域、文化、自然環境結合,提煉出的具有代表性且值得人們思考和體會的設計立意,形成獨有特色、特點鮮明。
設計要因地制宜。要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如果簡單的追求場地平整,大動土方,這種設計會增加施工難度,推高工程造價,甚至影響環境。
設計要考慮成本。殯葬設計規模不可過大超出業務需求,造成浪費和帶來維護成本過高的窘迫。
設計要留有余地。殯儀館的設計一定要有前瞻性,要給未來預留發展空間,不能短視。比如預留未來擴大停車的空間、人們治喪需求的變化、增加更新設備的空間等。
設計要注重私密性。館區遺體接運等功能空間,一定要注重私密性,在考慮業務流線時,對人流和遺體的流線一定要區分開來,不得有交叉的空間。尤其是群眾辦理治喪的公共空間,要盡可能不見到遺體。
設計要注重細節。如火化車間在館內的位置不合理,安排在上風口的位置,對空氣影響較大;有些殯儀館將遺體存放、冷藏、整容操作間設計在地下或半地下,空氣不流通,導致服務人員工作環境差,給職工身體健康帶來影響;有些殯儀館沒有設計配套的生活設施,這將給職工和群眾造成不便;有些殯儀館沒有充分考慮公共廁所和停車等問題。
殯儀館功能區設計需注意:
綜合服務區功能要完整。其涵蓋:業務接洽區,包括業務前臺、公共業務接洽區、單獨業務洽談室,殯葬用品展示廳及用品超市、生命教育紀念園、陵園接待室、業務調度室、家屬撫慰室、夜間接聽業務電話值班室、互聯網操控平臺、鮮花訂購超市、家屬業務辦理等候區等。
生活區和工作區注意分開。殯儀館員工的生活空間基本包括:食堂、宿舍、學習閱讀室、運動場館、員工撫慰室等。服務家屬的生活區基本包括:餐飲、酒店、小賣部等。
火化區功能配套注意分離。包括觀爐室、取灰窗口、等候取灰室、裝灰儀式房(此空間一定要與遺體區分開來)、火化間尾氣處理室、火化工休息室、骨灰整理室、臨時寄存空間等。
悼念廳和守靈廳等功能配套設施需更加人性化。遺體瞻仰臺、家屬休息與會客室、音響室、遺體正式入廳前的臨時停放空間、花圈和花籃以及追悼會所需要布置的物品暫存室、家屬撫慰室、廁所等需考慮殘疾人及小孩的因素。
火化車間注意后處理空間。火化爐用油的油庫(油桶)要符合安全標準,最好能預留天然氣安裝管道空間。
遺體冷藏功能配套注意分類與流程。此部分的功能配套主要有:客戶接待室、員工工作間、正常遺體冷藏間、遺體SPA室、正常遺體的整理室、特殊遺體冷藏間、除塵消毒空間、員工休息及值班室等。
遺體處理空間注意人文關懷。除考慮遺體外,還應該考慮員工的職業保護,設置專門的員工消毒空間、更衣室等從設計的角度體現人文關懷。
結語:
每一座殯儀館都有眾多功能于一體,就像一臺構造精密的儀表,一環扣一環,晝夜不停運行。功能區之間需要相互依存,保證業務辦理的流暢性,又需要相互隔離,遺體需要私密保護。對殯儀館進行功能細化分區,就要對每一功能區的作用功能有深刻的了解及認識。
參考文獻:
[1]智研咨詢集團.《2021-2027年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R906345
[2]呂佳,張聰達,林靜.關于殯葬設施規劃與建設的幾點思考.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