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馬紅梅
【摘要】當前,測繪地理信息科學邁向地球空間信息服務新時代,通過多平臺、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時相的空、天、地觀測手段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全地域的時空信息服務。因此,發揮測繪地理信息的專長,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科學手段和決策依據,是新時期黨中央和國家賦予測繪地理信息的新使命和主要職責,也是此次機構改革將測繪地理信息融入自然資源管理的戰略要求。如何適應新要求、履行新職責,做好自然資源管理中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是擺在測繪人面前的新課題。
【關鍵詞】自然資源管理;測繪地理信息;工作
1、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服務展現的新特征
1.1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服務的價值快速提升
由于世界上很大部分的信息都與地理空間位置息息相關,其可在本質上揭示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資源的內在關系,它的價值也從基礎數據和技術層面正逐步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向前進和升級。
1.2社會發展衍生全民測繪時代
隨著科學進步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繪圖方式正在發生全面性的變革。如智能終端(移動測量車、智能手機等)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的測繪儀器,加之人們可通過網絡獲取制圖所需的基礎數據和工具軟件包,即一般的地圖制圖對人員的專業性要求有所降低,使測繪服務逐步從專業走向大眾,“一個全民測繪時代”正在到來。
2、自然資源管理中測繪地理信息工作
2.1新成果體系研究與建立
(1)梳理需求。圍繞自然資源管理中調查監測評價、統計分析評估、確權登記、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開發利用、保護修復、督察監管、預警預報等全部業務的工作內容、業務流程和環節,梳理對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的需求和要求。(2)形成新成果序列。以需求為基礎,對大地基準、高程基準、重力基準、深度基準等成果,利用地球參考框架精化技術、衛星精密測高技術、大地水準面精化技術等,持續優化、完善、維護全國統一、陸海一體、三維、高精度的空間基準;對基礎地理信息成果類型逐一進行梳理,從空間參考、分辨率、比例尺、成果類型、數據類型、質量檢驗、保密等級等各方面進行適用性分析,研判新成果類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形成新成果序列。(3)建立成果數據模型。對新成果序列中的每一類成果確立數據模型。以數字線劃圖成果為例:對基礎地理信息要素與自然資源要素進行逐一分析比對,從定義、精度、屬性、采集、制圖等各方面,分析共性和差異,提出融合方法,對共性要素進行融合實驗驗證,判斷融合的效果,全面評估融合可能產生的各類影響和接受程度,提出解決方案,形成新時期的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同時,對其成果精度、要素數據字典、圖式表達、質量要求等進行類似的分析,融合、調整,最終形成新的數字線劃圖成果數據模型。(4)建立新型成果管理模式。地球空間網格適合多源異構海量時空數據的集成、檢索、關聯、融合、共享、統計、分析及三維可視化,應加快研究基于地球空間網格對各類成果數據進行統一組織和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技術。
2.2服務體系建設與實踐
(1)業務體系建設。目前對于業務體系的研究和討論不多,主要側重在具體點上的服務業務的探索和實踐上,如三調、房地調查、資源環境承載力、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載表編制等,或是籠統地對調查監測、確權登記、空間規劃、生態修復等方面宏觀的分析,缺少由面到線到點鉤織的體系化業務的思考。需要對自然資源管理全鏈條、全過程、全環節調研掌握需求和要求,研究分析測繪工作的嵌入點和結合點,明確各項服務業務的對象、內容和要求,以及工作流程和環節、相互的關聯關系和影響因素等,從而構建業務體系。(2)技術體系建設。技術體系與現有生產體系中的技術體系差異不大。例如,對于自然資源動態監測服務,以衛星遙感技術結合無人機測繪技術,綜合使用全色、多光譜、高光譜、紅外、熱感應、激光雷達、干涉雷達等傳感器,快速獲取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輻射分辨率的各類影像作為動態監測的數據源;應用在云計算環境下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影像識別和智能解譯技術實現目標檢測和變化檢測;運用移動測量技術、手持測量技術、電子調繪技術等進行野外核查取證;運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對比分析、疊加分析、沖突檢測、融合處理、制圖輸出。這些技術都包含在現有技術體系中,只是目標對象不同。重點需要加強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挖掘、管理、應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分析、評價、輔助決策等的技術實現。(3)成果體系建設。成果體系需要新建,包括實現業務體系中所有服務業務所產生的結果和成果,與新生產體系中的成果體系完全不同,更多的是如統計數據、報表報告、圖冊圖集、專題圖等成果類型。(4)標準體系建設。標準體系也需要新建,雖然兩個技術體系中的技術差異不大,但是兩個成果體系中的成果不同,實現過程和技術要求存在差異,需要制定新標準,建設新標準體系。需要研究測繪標準體系中以信息流為主維度構建的原則是否適合服務型業務的開展。信息流為主維度側重于數據和成果的生產和處理標準,而數據獲取和應用服務管理標準較少,對于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業務而言,這種情況剛好相反。
2.3地理信息自然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服務
在繼續做好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服務的基礎上,謀劃開展地理信息自然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服務。其定位是為國、省、地市自然資源管理各項業務工作提供全要素、全時空、多尺度、多維度的空間基底;提供滿足多源異構時空大數據管理需要的地理信息服務;同時是滿足自然資源社會化服務需要的公共服務平臺。空間基底,主要包括地理空間網格、二維地形成果、三維地貌成果、三維地物成果、地表影像成果等,能夠全面、真實反映當前地理現狀,作為自然資源管理各類業務數據整合、集成的底圖,是實現三維立體自然資源一張圖的基礎。地理信息服務,主要包括對自然資源管理涉及的各類時空數據提供分布式時空大數據管理、時空大數據定位服務、地理編碼服務、空間分析服務、時空大數據共享計算、時空大數據可視化、時空大數據業務服務、時空大數據運營等服務。這些數據包括: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各類自然資源現狀數據,不動產權籍、三區三線等管控數據,統計分析、日常監管、開發利用、保護治理等形成的業務數據以及其他政府部門協同共享的時空數據,主要用于滿足日常業務的需要。公共服務平臺,即自然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面向社會公眾、科學研究、教育科普、行政執法等方面的一站式門戶網站服務,向外發布可公開的自然資源時空數據。
結語:
自然資源對于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我國在自然資源管理方面所展開的一系列工作取得的收益遠未達到理想的目標。然而,將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融入自然資源管理,有效地提升了自然資源管理的效益與質量。為促進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更加高效地服務于自然資源管理,在傳統的測繪觀念與技術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全面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服務。
參考文獻:
[1]于文新.測繪地理信息應用與服務[J].建材與裝飾,2019(13):220-221.
[2]桂德竹,張成成.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自然資源管理的思考[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9,42(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