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婧

【摘要】經濟的增長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帶動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并為社會中各行各業的進步提供了優異的條件基礎。在國家發展進程中,少不了土地資源信息的采集與分析,而此項工作中土地勘測甚為重要,是其核心組成部分,并且對于地籍管理和用地審批而言至關重要。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以土地勘測為中心,探究數字化測繪與傳統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對比,為提高土地勘測質量和效率獻出微薄貢獻,促進國家土地規劃的發展和進步,以及確保工程建設中的用地安全和可靠。
【關鍵詞】土地勘測;數字化測繪;傳統技術
土地勘測在工程建設中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影響著整體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如何確保土地勘測結果的精準性,是當前工程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數字化測繪是新時期背景下的智能勘測技術,促進了土地勘測的優化發展,提高了勘測工作效率。數字化測繪與傳統技術相對比而言,推動了土地勘測的智能化、數字化、先進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程建設與國家土地規劃的合理性、科學性、高品質。數字化測繪技術和傳統技術在土地勘測中的應用對比分析,可以清晰地明確各項技術使用的優勢和不足,從而促進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進行有效改善,以保障土地勘測的高質量。
1、淺析數字化測繪與傳統技術
1.1數字化測繪
隨著我國衛星技術的不斷提高,衛星定位系統不斷完善,光電測繪也隨之日漸普及,這對于土地勘測而言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數字測繪技術有兩方面內容:
(1)光電測繪技術。光電測繪的數據采集、存儲和交互是通過電子全站儀和反射棱鏡實現的,光電測繪體系中,反射棱鏡的主要工作是照準、距離測量、角度測算,對于土地勘測來說,這有助于提高定位的精準性,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高精度三維坐標建立。而電子全站儀則是通過定點向待測位置發送激光束 并回收信號,再利用反射棱鏡對激光束的捕捉和計算,實現勘測地域的空間坐標劃定,從而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勘測工作,電子全站儀的工作公式為X=XA+S*cosα cosβ,Y=YA+S*cosα cosθ,H=HA+S*sinα,建立在數學模型下的電子全站儀工作最大程度上突破了空間阻礙,在不同環境類型中都可以快速適應[1]。
(2)衛星定位技術。衛星定位是當前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的先進技術,隨著應用場景的逐漸多元化發展,與RTK技術的結合實現了動態勘測,并提高了土地勘測中的定位精準度,衛星技術的高精度觀測與計算,降低勘測結果的誤差值,直接性地提升了土地勘測水平。
1.2傳統技術
在過去的土地勘測工作中,常用工具為鋼尺和平板儀,主要方式就是通過鋼尺測量與平板儀作圖實現整體的土地測繪,隨著時間的發展傳統技術上的土地勘測逐漸產生問題。地勢因素、地質狀況、溫度變化、人為因素等對傳統技術下的土地勘測形成影響,導致數據誤差大、準確性不高,而這些問題是傳統技術發展無法克服的困難,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稍顯落后。所以說,傳統技術下的土地勘測缺乏精準度,影響勘測結果和土地的規劃只用,而這需要人工勘測時進行有效調整和完善,但通常情況下可調整的內容具有局限性,還是需要其他技術作為支撐,以實現有效的問題改善[2]。
2、數字化測繪技術的自身優勢
土地勘測工作中,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是勘測工作開展和推進的重點,整體測繪質量與水平的高低和儀器設備的測量精準度息息相關。數字化測繪技術與傳統測繪技術相對而言有以下幾點優勢:首先,傳統測繪大多依靠人工進行,測量的數值和后期運算會存在較大的誤差,而數字化測繪技術趨于智能化、自動化,高新科學技術降低了勘測數據的誤差值和提高了計算結果的精確性,智能一體的數字化處理增強了數據的可靠性、真實性,因此整體的勘測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其次,數字化測繪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勘測工作的質量,這主要體現在提升高厘米級或是分米級坐標數據時,并不是單獨的二維平面坐標體系數據的改變,而是實現了三維立體數據測量與處理,使得土地勘測工作的空間數據提供得到進一步發展,從而確保了整體勘測區域土地勘測結果的精準性,證明了數字化測繪技術對于土地勘測質量的提升;最后,數字化測繪技術對于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減少了土地勘測工作中的人工參與量,也就隨之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從而人為因素下對勘測結果的影響也就得到了有效控制,促使土地勘測工作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整體工作質量與效率,充分地保障了土地勘測的整體可靠性[3]。
3、數字化測繪與傳統技術在土地勘測中的對比
3.1勘測方法對比
對于數字化測繪技術與傳統技術的對比探究來說,首先要從勘測方法上著手。傳統技術的具體工作過程是以鋼尺為主,在明確測量形式的基礎上,采用布設導線的方式進行,測量起點是臨近高點處,然后用人工測量的手段測角度和距離,并緊隨做好記錄,需要反復三次測量。傳統測繪結束以后,使用的是數字化測繪技術,通過電子全站儀和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整體測繪工作。數字化測繪技術中,單子全站儀的作用與傳統技術有些相似之處,不同的地方在于電子全站儀應用的是發射激光束和信號波回收,降低了人工的參與并減少了誤差,促使人為影響因素最大化減小。數字化測繪技術中的衛星定位系統,對數據的采集應用的是七參數,無需在原地點控制引測導線,最大程度上減少了傳統技術中轉站而形成的誤差,并且衛星定位技術的測量減小了過程中其他因素對于精準度的影響。與此同時,數字化測繪技術與傳統技術的共同點是反復三次測量并記錄,但數值的精準度和結果的可靠性相對于傳統技術而言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2勘測結果對比
數字化測繪技術與傳統技術在土地勘測中的對比,其次在于勘測結果的對比,如表所示:
從圖表中的勘測結果對比分析可知,數字化測繪技術中,衛星定位技術的勘測數據面積差值最小,最為精確,就證明衛星定位測量的數字離散性較弱,但是傳統技術中的鋼尺測量面積較差最大,代表著其測量穩定性相對而言最差。通過分析整體測量數據,可以得知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土地勘測精準度和可靠性最高,優勢最為明顯[4]。
因此,當前土地勘測工作應當積極運用數字化測繪技術,以便于提高測繪工作的精準性,避免傳統技術的使用降低土地勘測工作質量,從而減少對國家土地資源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的影響,以及地區地籍管理和用地審批的影響,更是降低工程建設中土地測繪的誤差,進而確保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增強國家整體土地勘測水平和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于數字化測繪與傳統技術在土地勘測中的對比從兩方面進行,土地勘測方式和勘測結果的對比分析。通過文章內容可以看出,數字化測繪結果的精確性和可靠性要高于傳統技術,對于土地勘測而言更具體、更精準,同時先進科技的應用改善了勘測工作的困難現象,降低了開展難度,并提升了勘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相較于傳統技術來說更有應用價值,是促進土地勘測提高質量、效率、水平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林新海.數字化測繪與傳統技術在土地勘測中的對比分析[J].科學與信息化,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