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溢
【摘要】基于分析“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首先分析其運用的重要性,能夠提升城市的雨水利用率以及對極端天氣的抵御能力。其次分析出通過對人行道、車行道、綠化帶、銜接帶及生態系統灌溉等區域,運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給排水的設計,既能實現雨水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又能解決城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提升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城市的穩定性,帶動城市建設的步伐。
【關鍵詞】海綿城市;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
在我國的社會經濟與科技水平迅速發展下,城市建設也隨之不斷的完善。其中是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作為城市建設中的基礎且重要的設施,所以運用“海綿城市”這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有利于城市好比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應對雨水的自然災害時,具備良好的彈性,促使受損害的水體得以恢復,同時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以此來增強城市的穩定性,加強城市地下水源的補給能力,確保城市系統的正常運轉,從而為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1、“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運用的重要性
海綿城市的建設,主要在于加強雨洪管理,而運用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之中,更利于增強地下水源的補給能力。首先,海綿城市能夠提升城市的雨水利用率,通過對雨水的全發位回收,能夠有效的緩解城市水資源的短缺問題【1】。同時對于市政給排水基礎設施的完善具有很大的幫助,根據構建海綿體、地下管網來減少氣候、環境變化對城市帶來的影響,以此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加之增加的城市內區域綠環面積,以及建設的雨水花園具有景觀效應,有利于城市樹立好綠色、美化的形象。
其次,在海綿城市設計當中,始終遵循自然環境的原則,將保障城市防洪、防澇作為核心內容,能夠結合道路周邊環境、區域的條件等因素,做好雨水的收集、儲存與利用,以便預防、避免城市內澇的發生,從而促使城市提升對極端天氣的抵御能力,進一步保障城市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2、“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運用的有效措施
2.1人行道
我國的市政工程中,人行道是比較常規的項目,所以這對相關的設計、建設理念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為了確保人行道的服務功能,能夠符合相關的要求,就要積極運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工作的設計,以此來改善結構滲水功能、透水功能,避免人行道中出現積水的現象,從而為人們營造出更加安全、適宜的出行環境【2】。首先,對于人行道的施工材料,需要精心的挑選,盡可能選擇透水性能好的材料,來增強其透水性。其次,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之中,需要考慮到城市的土壤成分改善問題,合理的設計好排水管位置、坡度,從而進一步優化人們的出行環境。
2.2車行道
對于市政道路中重要的項目之一就是車行道,所以在實際的設計當中運用海綿城市理念,能夠有效的完善道路給排水功能,以此來保障車輛的安全行駛,盡可能規避有積水的問題,從而減少交通的“癱瘓”現象【3】。首先,在設計時,需要做好道路的路面維護工作,選擇硬度較高的原材料,比如瀝青、混凝土等,能夠有效的預防在雨水浸泡后的坍塌事故發生。其次,要正確的設計綠化帶的結構、盲溝的結構,以便當降水量較高時,可以及時的排出雨水。
2.3綠化帶
2.3.1收集雨水
在綠化帶的給排水設計中運用海綿城市理念,就需要對綠化帶給排水系統的雨水凈化功能加以完善,能夠制訂科學的設計方案,要求降雨量較高時,能夠通過綠化帶有效的凈化雨水,并且對凈化后的雨水進行循環利用。這樣一來,既能及時的排出雨水,又能解決城市地下水資源的短缺問題。比如綠化帶要設置在道路下方的20cm左右位置,一邊確保雨水資源的均勻分布。同時在此基礎上,藥品正是溢流系統的設計,鋪設好具有透水能力的空心磚,來實現雨水管道系統、綠化帶系統的連接,從而當雨水超過綠化帶的承受能力后,多余的雨水會自然隨著溢流系統到排水管道。
2.3.2雨水過濾
綠化帶對于雨水的其中一大核心功能就是過濾,當雨水降落后要做好雨水的必要過濾。比如,在實際設計當中,使用植土方式、礫石層形式等,進行處理,來確保表面的清潔、整潔。同時對于綠化帶的給排水系統,要實施雨水的收集,所以設計時要嚴格調整好雨水口之間的間距,從而盡可能全面收集周圍的雨水資源。
2.4銜接帶
銜接帶,是一種將道路的路面、綠化帶及其他的海綿體加以連接的重要紐帶。因此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運用“海綿城市”,就可以結合具體的氣候條件、綠化帶形式等方面,有效的選擇好銜接的模式、銜接技術,同時應用源頭滲透、中途滲透等技術,進行雨水的合理排放,并且通過植草溝、調節塘等方式收集雨水,能夠確保雨水的高效蓄存。此外,根據不同的城市區域,需要進行具體的給排水設計,比如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地區,要選擇好凈化技術去保證雨水的水質;而一些水資源匱乏的地區,需要進一步增強雨水的回收率,從而增強雨水的科學、循環利用。
2.5生態環境灌溉
生態環境灌溉是在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建設中,對綠化設施、周圍的綠植及相關植被,進行有效的灌溉設計。因此在實際設計當中運用“海綿城市”,要以生態環境的高度層次差,來有效的利用雨水資源。同時根據植被的分布,需要以高低差的形式,來收集雨水資源,以此來確保植被滿足灌溉的需求,并且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加以改善。此外,對于水資源凈化系統、自動灌溉系統,通過局部的生態效應,來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市政工程整體排放作用,從而調整城市的局部生態系統,真正實現溫度、氣候及綠化等優化,最終在根本上去減少熱島效應給城市帶來的影響。
結語: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既能實現雨水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又能解決城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提升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城市的穩定性。通過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當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精心規劃完善的給排水系統建設方案,能夠促使海綿體的設施發揮出最佳的性能,以此來改善城市的道路給排水問題,為人們提供安全、適宜的出行環境,從而更利于帶動我國的城市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尹浩明."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8,No.497(12):122.
[2]鄧成憲.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剖析[J].中國標準化,2019,000(008):103-104.
[3]陽琪琪.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