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胡璐 陳席元 胡喆
“過敏不要命,但癢起來要人命?!币痪漤樋诹?,道出了多少過敏者的辛酸淚。
有機構發布報告認為,全世界有30%至40%的人被過敏困擾,過敏已從一般疾病上升到影響廣泛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是什么原因讓人們飽受過敏之擾?過敏者暴增的背后,是誰之過?我們能否與“敏”共生?
小小過敏竟成全球第六大慢病
這是一組讓人揪心的數字:全球約有2.5億人有食物過敏癥,3億人患有哮喘,4億人有鼻炎,總人口中十分之一有藥物過敏反應,被列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過敏性疾病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
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國家衛健委變態反應科臨床重點??曝撠熑藦埩_表示,草花粉影響了整個西北地區,尤其是內蒙古、甘肅、青海、陜西,也包括受影響的山西、河北、北京等省市。南方地區則以螨蟲為主要過敏原,受氣候條件影響大。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皮膚病科主任崔勇說,輕度過敏可能僅出現瘙癢、皮疹等,重度過敏可能會出現喉頭水腫、休克等癥狀,如搶救不及時可能引起死亡。
沙蒿與過敏關系多大
“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吸入性、食入性、接觸性、注入性等幾類?!敝腥沼押冕t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于瑞星說,室內常見的塵螨、霉菌、動物毛屑等都屬于吸入性過敏原;雞蛋白、牛奶、蝦等屬于食入性過敏原;部分化工材料、化妝品屬于接觸性過敏原;某些注射類藥物、蜂類叮咬注入的物質屬于注入性過敏原。
在眾多導致過敏性疾病發生的因素中,遺傳因素、過敏原及環境因素都是重要致病原因。植物花粉、飛絮、飛毛等本是植物生長發育、繁衍后代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此引發的過敏問題在全球普遍存在,飽受爭議的就是沙蒿。
據權威專家研究,在長期的凈化過程中,沙蒿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和繁殖習性。沙蒿群落能夠防風固沙,還能促進土壤的發育,在荒漠生態系統重建與恢復中發揮較好作用。
沙蒿,先期發揮固沙作用。但隨著主要樹種的生長,沙蒿逐步衰亡。當主要樹種由于老化成熟而退化到一定程度時,地帶性植被沙蒿、黃蒿等蒿屬植物又可能重新侵入生態系統。
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四省區現有沙蒿保存面積約1300萬畝。當前,部分地區已停止或準備停止在飛播造林中使用沙蒿。
有效控制是當務之急
面對過敏之痛,既要找尋權宜之計,更要探究破解之策。
考慮到沙蒿與過敏的可能相關性,應當調整優化沙蒿分布區樹種林種結構。專家建議,可在飛播造林種草中進一步降低沙蒿用種量的比例,研究替代物種;營造樟子松、紫穗槐混交林,抑制雜草生長,使沙蒿退化;對沙區撂荒地以及沙化土地落實治理責任,抑制蒿類植物自然萌發生長,減少蒿屬花粉源。
中國林科院林業所所長張建國表示,在城市綠化中建議采用多樹種配置,避免成片栽植致敏樹種及植物,盡可能通過草坪、落葉等覆蓋地表,提高城市森林綠地的飛絮和花粉附著、滯留能力。
針對過敏群體用藥治療的困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教授提示,正值花粉傳播季節,要注意預防和用藥控制“雙管齊下”。花粉癥患者要減少外出,注意關窗;出門戴口罩,避免到花粉濃度較高的地區;外出回家后注意洗臉尤其是清洗鼻子、眼睛,更換沾到花粉的衣物。
用藥方面,花粉癥患者可用海鹽水清洗鼻腔,使用抗過敏的滴眼劑控制過敏性結膜炎的眼癢等癥狀;出現咳嗽或哮喘的患者需加用口服和(或)吸入藥物控制癥狀。癥狀重、持續時間長的患者,應及時去醫院進行脫敏治療。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