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沙營盤路辛棄疾的雕像拐入賜閑湖巷口,映入眼簾的是賜閑湖故址紀念碑、三國傳說故事墻。歌曲《說唱臉譜》里唱道:“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借用的傳說就是“關公戰長沙”,由此,關公也與長沙的地名結下了不解之緣。譬如說撈刀河,相傳就是因為當年關公不慎將青龍偃月刀落入河中而得名。
賜閑湖原本叫做刺韓湖,是三國時期魏延斬殺長沙太守韓玄的地方。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關公戰長沙的時候,長沙太守韓玄派老將黃忠跟關羽單挑。雙方鏖戰數十回合,難分勝負。一來一往之間,英雄難免惺惺相惜。關羽使出拖刀計,黃忠馬失前蹄,卻被關羽仗義放過。隔天再戰,黃忠連放空箭,回報關羽不殺之恩。韓玄在城墻上看不過眼,認為黃忠消極怠工,要拿他治罪。黃忠倒是沒說什么,卻惹惱了副將魏延。魏延領兵救出了黃忠,轉頭就要追殺韓玄。韓玄下了城墻,趕緊從城南往城北跑。跑出天心閣后面的磨盤灣后,發現前面有兩條路,就使出一計,脫下一只靴子,將靴子頭朝南擺放,但是,魏延識破了韓玄的詭計,繼續往北追。這個巷子后來就被叫作“南倒脫靴”。韓玄繼續逃到臬后街(今解放西路)附近一小巷岔口時,又將自己另一只靴子脫下,將靴尖朝西向岔口放著,然后光腳繼續向北逃跑,這個巷子后來被命名為“西倒脫靴”。這個詭計又被魏延識破了,韓玄只好繼續往北跑。等到韓玄跑到營盤路附近的時候,終于被魏延追上刺死。當時附近有個大池塘,后人就稱為“刺韓湖”。因為“賜閑”與“刺韓”,長沙方言同音,刺韓湖于是就有了更為文雅的名字——“賜閑湖”。
長郡中學校園內,至今還保留著長沙太守韓玄的墓,麻石墓碑上刻著“漢忠臣韓玄之墓”。從“漢忠臣”這三個字來看,官方的評價似乎與《三國演義》不太一樣。
清朝康熙年間的狀元汪應銓在《韓玄墓記》里也寫道,韓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
(摘自《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