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美外長防長“2+2”會談后,近期日本頻繁就軍事裝備合作向美國釋放信號。與此同時,美日在軍事裝備合作方面的諸多問題也見諸報端。
美售日戰機事故頻發。據日本共同社報道,3月24日,隸屬日本航空自衛隊三澤基地的2架F-35A戰斗機在青森機場緊急著陸,原因是機體異常警示燈亮起。三澤基地司令稱,“將查明原因、防止事故再次發生”。此次事故并非首次。日本航空自衛隊于2018年1月在三澤基地首次部署F-35A戰斗機,2019年3月新設飛行隊,同年4月1架F-35A戰斗機在青森縣近海墜毀,飛行員死亡。該型機在之后4個月里暫停訓練。日本F-35A戰斗機的墜毀,給頻發事故的航空自衛隊又一“重錘”。
美日兩國在軍事裝備合作中“美主日仆”的局面始終未變,美國軍事裝備“回扣多”“交付慢”“產品劣”“信譽差”等沉疴痼疾也未根治,日本在與美國軍事裝備合作中充當“冤大頭”的情況屢見不鮮。
一方面,牽制意味更加強烈。作為美國“印太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日本未來或將在美脅迫下繼續扮演“馬前卒”角色。在軍事裝備體系,尤其是戰機等對美依賴程度較大的情況下,日本在軍事裝備合作方面或將繼續被美牽制。可以預見,美國售日本軍事裝備以次充好、強買強賣的情況將繼續發生。
另一方面,雙邊關系或將面臨考驗。對于美國當前在軍事裝備合作上的強勢做法,日本政府頗有微詞。據日媒報道,在F-35A戰機問題頻發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抱怨稱“由于F-35A(的相關技術)由美軍掌握主動權,日方無法保護飛行員的安全”,日本政府希望下一代戰機“走自己的路”。
(摘自《中國國防報》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