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慶萍
鄭板橋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弟弟鄭墨家。小寶6歲上學,為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余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他的“道”是什么呢?鄭板橋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鄭板橋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囑咐弟弟:“我不在家,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幼子而姑縱惜也。”后來,鄭板橋把兒子接到身邊,經常教育他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人,要“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由于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鄭板橋還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和仆人的兒女,他說:“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摘自《往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