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三毛的成長,從敏感孩童到自閉少女,從退學生到大作家,她的低落和奮起無不與自尊自信的得失相關。不只是敏感的孩子,普通人也一樣。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期待社會對自己尊重是一個人天性的需要。”心理學家發現,父母、老師或者孩子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無條件地支持和積極關注,對孩子自我意識和自尊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青少年時期,父母和老師的有效鼓勵,有助于建立自尊心體系。而研究表明,孩子的自尊心水平越高,學習成績越好。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自尊水平低于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當然,成熟的人的自尊是不必依賴于他人的評價,還有個體的自主性。但是在自尊建立的早期,要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信任和激勵,感受到自我價值。可惜生活中很多成年人不尊重孩子,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肆無忌憚地侮辱和摧毀孩子的尊嚴。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自尊是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對孩子總是不滿意的家長和老師,請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多學習、少評判,多寬容、少苛責,多激勵、少控制。(摘自《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