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面具、青銅人像、青銅尊、玉琮、象牙微雕、絲綢……既精美絕倫又令人驚嘆。三星堆文化有著怎樣神秘的工藝技術?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為公眾揭開三星堆遺址的神秘面紗。
三星堆玉器切割打磨之謎
劉衛東對三星堆玉石璞料上面的幾種痕跡作出分析,其中一種據稱是線切割造成的切割痕。所謂線切割,即類似于一根線繩雙手各執一頭,左右橫向拉動進行切割。但是如果用這種方式切割,往往會在石料上產生一種半圓、上凸的曲線。劉衛東說:“在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多件玉器都出現了呈下凹狀的曲線痕跡。這種痕跡是‘線切割理論所無法解釋的。其中還有幾大疑點,第一,玉器上的切割痕跡深到20厘米,這是線切割很難達到的。第二,切割所留的框量很小,甚至在一厘米之內。這說明古人所用的切割工具是精密的‘儀器,具有極高的‘怠速才可達到。第三,三星堆發現的玉石璞料質地堅硬,用線切割的方式很難攻透。把石料上面的曲線痕跡連接起來并加以估算,可以看出或許存在一個直徑達一米左右‘片狀輪式切割機走過的痕跡,這也側面暗示了這種切割機的大小。”
劉衛東說:“這一技術十分高超,古人究竟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青銅神樹鑄造需要復雜工藝
青銅面具寬可達1.38米,青銅神樹更高達3.95米……不少網友都對這個青銅神樹感興趣。對此,劉衛東認為,“神樹”這一形象,早在漢代畫像石里就有許多描寫。這實際上體現了我們中國古代對上古文化的一種憧憬。如今,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中發掘出了實物,還有如此大的體積,確實是很令人驚嘆的。這么大的器物究竟是如何鑄造出來的?
“我給大家的解釋是,青銅器的鑄造不像我們自己所想象的那樣。鑄造青銅器并非是簡單地做一個模子再進行失(脫)蠟澆鑄那樣簡單。《周禮·考工記》曾記載鑄造青銅器有六種配方,制作不同用途的青銅器。根據它的功能,應采用不同的金屬配比。從技術的角度談,跟青銅器生產制造直接有關的是鍛、鏨、焊、鑄、銼、磨。在鑄造青銅的過程中,高溫之下有些還需要鍛打,再進行鏨刻(用刀子去雕刻花紋)。此外還有焊的過程。例如,如果要鑄造一個圓,有時候直接做不成正圓,那么工匠可能做出完全一樣的4瓣或者3瓣,經過澆鑄,然后再焊接起來。最后,再通過銼和磨進行善后工作。”劉衛東說,因此,青銅器鑄造過程非常復雜,“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三星堆如此高大的青銅神樹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制作完成的,而是先鑄造完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再以銜接、套裝、焊接等方式拼接在一起的。”
(摘自《北京青年報》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