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軍
摘? ?要: “00后”大學生的“三觀”與政治價值取向正處在逐步生成的階段,在思想政治方面具有比較強的可塑性,必須進行正確引導。高校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紅色文化? ?“00后”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00后”泛指2000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群,“00后”大學生指年齡在17歲到20歲,分布于大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在讀大學生。應加強“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是黨領導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經過長期積淀生成的資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教育價值。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習近平同志的指示,給我們提供了一把創新“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金鑰匙”。高校應深入貫徹習近平同志的指示,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與“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
一、紅色文化資源融入“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邏輯
(一)思想引領價值。
紅色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創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程中傳承的。紅色文化內蘊著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及無數中國勞苦大眾艱苦卓絕的奮斗,開拓創新、團結進取的卓越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思想引領價值。紅色文化資源中包含的紅色旅游點,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跡都隱含著非常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與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感。通過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對“00后”大學生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使“00后”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地樹立起篤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站穩政治立場,在思想政治方面不斷進步。因此,在“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一方面可以繼續弘揚與傳承紅色文化,讓優秀的紅色文化基因永遠流傳下去,另一方面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資源,豐富“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00后”大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與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意義。
(二)道德培育價值。
紅色文化資源雖然外在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內在方面都蘊含了為國奉獻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幸福的為民情懷及勇往直前無私奉獻等內容,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國家觀和集體主義義利觀。這些鮮活的內容在傳播正能量,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培育“00后”大學生優秀道德品質,激發強大精神原動力方面會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顯性或隱性的手段把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的政治知識、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內化為大學生的信仰追求、價值取向與行為導引的過程。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方面有高度的同一性,可以自然融為一體。在紅色文化融入“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著重傳播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英勇不屈,歷經苦難,最終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程,可以培養“00后”大學生不畏艱險、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通過著重傳播優秀的共產黨員為了國家解放與富強,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不怕犧牲的英雄事跡,可以培養“00后”大學生勇于擔當、樂于奉獻、信念堅定的良好品質。紅色文化在立德樹人方面具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尤其對于“00后”大學生來說,由于出生成長于盛世華年,對革命年代的艱苦奮斗、奉獻犧牲的精神缺乏體會與深入了解,不免覺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內容抽象、距離遙遠,大學思政課的學習流于形式,因此,更有必要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強“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創新價值。
我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螺旋式的教育方式,涵蓋了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教育的全部過程,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安排方面存在一定的疊加,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對經歷了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學生來說有時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而紅色文化資源恰恰能夠彌補這一不足。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共產主義的政治信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以及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高貴道德品質,都呈現出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性。充滿正能量的精辟理論佐以鮮活的英模人物事例本身就有極強的說服力,再加上根據紅色文化資源制作衍生的大量紅色文化影視劇、紅色舞臺劇、紅色文學及紅色網絡視頻等創新多樣的藝術展示形式,一方面會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面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使“00后”大學生更容易在春風化雨中受到教育與熏陶。
“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但是實際教育過程中往往存在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這種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以往教學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于“00后”大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缺乏創新。將實踐教學與紅色文化資源融合即為一條“00后”大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之路。高校可以將駐地的紅色文化遺址、革命歷史博物館和烈士陵園等機構拓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定期組織“00后”大學生去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參觀考察。在參觀考察紅色文化遺址、革命歷史博物館的過程中,使大學生親身體會紅色文化的魅力,直觀地了解革命年代艱苦奮斗的英雄事跡,培養堅定的政治信仰與努力奮斗的精神品格。此外,高校還可以組織音樂、美術、漢語言文學等專業的師生發揮專業特長,積極創作出大量的基于紅色文化并且結合新時代特點的網絡音樂、網絡短視頻、網絡文學及漫畫等“00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并把這些藝術作品展示在校園網紅色文化頻道主頁,或直接引入課堂作為課程思政的內容展示,增強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魅力。
二、紅色文化資源融入“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大力支持紅色文化研究,挖掘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融合點。
第一,高校應設立支持紅色文化研究資助方面的制度與激勵政策,鼓勵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利用專業優勢積極研究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使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最大化。
第二,各二級院系應依托院系黨委及團總支積極組織大學生開展紅色文化學習活動,如紅色文化主題研討會、紅色文化主題宣講、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等。通過這些切實有效的活動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學習的外在環境,提高廣大師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與研究興趣,使紅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及時傳遞到學生群體中,推動形成紅色文化學習、研究與宣傳的外在氛圍。
第三,高校在年度資金預算中應該體現對紅色文化環境軟、硬件建設的支持。如每年預算單列一定數量的資金支持校園紅色文化標語、紅色文化展覽海報和紅色文化雕塑等物質載體的制作,營造濃郁的校園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氛圍,對“00后”大學生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再比如在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及國家重大節日由學校出資舉辦紀念與慶祝活動,突出紅色文化宣傳,對學生進行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內在感知和情感認同。
(二)構建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專業課、實踐課一體化的模式。
第一,將紅色文化充分融入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發展的整個過程。在思政課及其他各類課程的教材、教學大綱及教案中以紅色文化資源為載體,將紅色文化與時代生活相結合,巧妙地融入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要素,將紅色文化所內蘊的核心要義及政治價值理念融入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如”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通過組織大學生精讀馬恩原著、開展研討、教師答疑,看歷史視頻資料,進行紅色文化資源考察,撰寫考察報告等方式,結合社會熱點和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將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與實踐等各環節。此外,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黨領導人民革命的歷程與典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成果進行深層次的講解,對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進行深刻分析,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教師可以輔以紅色文化主題討論、唱紅歌等形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紅色文化的精髓與深刻內涵。
在課程思政方面,非思政課可以利用紅色文化創新教學模式。比如在旅游管理課程中,可以融入紅色旅游、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等內容。
第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模式。首先,高校可以對接駐地黨校、干部培訓中心、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進行紅色文化資源共建與共享,拓展紅色文化資源外延,打造紅色理論宣傳與現場體驗式教學融合的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其次,高校可以將駐地城市的革命歷程觸入實踐教學,把當地流傳的紅色故事、英模人物事跡與紅色旅游景點進行整合,在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旅游景點時由教師將紅色故事與英模事跡穿插講解或邀請英模人物與大學生現場交流互動,提高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再次,高校可充分利用寒暑假組織大學生奔赴革命老區開展調查研究、支教等活動,將走訪得來的關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或典故傳說整理成動畫短片或漫畫展板在校園內循環展示。通過活動培養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傳承創新紅色文化的自覺性,提高他們對紅色文化的整體認知。
(三)整合各方力量,構建“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
第一,構建紅色文化宣傳機制。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的工作,需要高校構建起一整套紅色文化宣傳長效機制。高校應由黨委牽頭,整合宣傳部、校團委、學生處、教務處及各個二級學院等各級力量,制定統一的紅色文化宣傳工作制度,做到各部門責任明確,每個部門都分工到人。各二級學院中,馬克思主義學院應發揮專業優勢,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宣傳內容,研究紅色文化創新宣傳方式方法,并將研究成果及時與其他部門共享。
第二,構建紅色文化認知激勵機制,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有機結合,堅持以精神激勵為主、以物質激勵為輔的原則,以調動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積極主動性,使紅色文化在“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得到充分體現。比如馬克思主義學院定期與學校宣傳部、團委、學生處聯合舉辦紅色文化知識大賽、紅色戲劇展演周、紅歌大賽等校園紅色文化活動。校園紅色文化活動均設置獎項,發放獎狀及適量獎金,并將校園紅色文化活動獎項納入學生綜合技能學分計算。不但活躍了校園氣氛,豐富了“00后”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豐富了“00后”大學生的知識,鍛煉了他們演講、團隊協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鼓舞了他們學習紅色文化的熱情,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四)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
網絡新媒體形式新穎活潑,更容易被“00后”大學生接受。紅色文化對于沒有經歷過革命戰爭年代的“00后”大學生來說,缺乏體驗感;要實現紅色文化深度融入“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整合各類網絡媒介資源,利用“00后”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開展工作。
第一,可以通過“抖音”“快手”“西瓜視頻”“好看視頻”等App,在紅色旅游景點以網絡短視頻或直播的形式帶領大學生一面參觀,一面從多元視角講述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重溫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追憶英模事跡,解讀紅色文化理論,使大學生在“實地體驗+直播講解”的模式下自覺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升華思想境界。
第二,利用網絡平臺建設紅色文化資源“云”展館,將革命紀念館、革命歷史博物館等紅色文化資源以數字化形式呈現,并配備詳細講解,或利用“00后”大學生喜愛的VR游戲真實還原革命歷史場景,再現黨史、國史、軍史小故事及英模形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維度、全景式參與,讓“00后”大學生們在虛擬現實的場景中體驗戰火紛飛的激情歲月,與劉胡蘭、趙一曼、黃繼光、董存瑞等英雄近距離接觸,在沉浸式體驗中體會革命傳統、奮斗精神、堅強意志、勇于奉獻、不怕犧牲的高貴品格,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度,進一步引導大學生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認識到承擔的時代使命,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羅麗琳,蒲清平.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時代價值[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2]胡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