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文娟

在東營市墾利區渤海墾區革命紀念館里,珍藏著多份老黨員的入黨志愿書,老舊泛黃的紙張上,詳細記載了入黨申請人的家庭狀況、社會關系、入黨動機……這不僅僅是一份份志愿書,也是一份份向組織坦誠的個人事項報告。在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將自己的個人情況和家底掀開了向黨組織呈現,是對黨忠誠的堅守,是一片赤誠的初心。盡是樸素的話,更是錚錚的誓言。盡是平凡的字跡,更是一生的擔當。
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是對黨忠誠不貳的“試金石”。忠就是“盡心赤誠”,誠就是“真實如實”。崔蓬山,一名財糧員,在1948 年的志愿書里寫道“房屋3 間,新得地1.2 畝”,家庭關系“妻子各一”,家庭收入“1.1石”,簡單幾句話將個人事項報告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如實向黨亮家底,是老一輩黨員作出的表率,是檢驗黨員對黨忠誠的“試金石”,是黨員干部的自覺行為。“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既是自覺履行黨章規定“對黨忠誠老實”的基本義務,也是踐行入黨誓詞“對黨忠誠”的莊嚴承諾。家事、家產是一名領導干部的作風、廉潔問題的晴雨表。嚴格執行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恰是對干部進行的一次“崗位體檢”。翻開一些落馬領導干部的卷宗,重要資產總被“遺忘”,出國出境“說走就走”,家屬移居海外“不知情”……這些現象不禁使人深思、發人深省。領導干部要牢記,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從來不是“多大點事”,而是“很大的事”,既是組織紀律的重要內容,也是“對黨忠誠老實”的重要體現。“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不忘初心、對黨坦白的“第一站”,也就沒有了牢記使命、廉潔從政的“落腳點”。
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是從嚴管黨治吏的“磨刀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是請示報告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填的和實際情況不一樣,就要說清楚為什么,不能糊弄黨組織。自1995 年實行領導干部收入申報開始,以“家事”“家產”為對象的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已經走過二十余年,其間不斷完善修訂,已經成為加強干部日常管理監督的重要手段,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一把出鞘利刃。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對于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來說,不僅要細琢,更要嚴查。從“只填報不核實”到“凡提必核”,從5%隨機抽查到10%隨機抽查,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越來越嚴,抽查核實之弦繃得越來越緊,“磨刀石”作用的發揮越來越顯著,領導干部的戒懼意識、規矩意識明顯增強,有關事項如實報告率顯著提高。丈夫志氣直如鐵,無曲心中道自真。黨的十八大以來,更多的領導干部自覺做“透明人”,向黨組織說真話說實話,如實亮家底,形成了主動接受監督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廉潔從政、廉潔齊家的良好政治生態蔚然成風。
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是堅守初心使命的“壓艙石”。襟懷坦白,對黨無私,對個人事項不隱不藏,坦蕩從容,是一名共產黨人的黨性修養。漢代思想家荀悅曾說:“盡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是從嚴監督鏈條的第一環,也是干部對黨忠誠的第一課。堅持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就是讓干部主動“照鏡子”“正衣冠”,在紀律規矩面前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心中有信仰,腳下方有力量。作為新時代的領導干部,要正確看待組織擰緊監督“螺栓”,充分認識到“不受監督的權力是極其危險的”,如實、準確、全面、規范填報個人有關事項,這既是對組織負責,也是對個人負責。寫下對黨的忠誠,自覺接受監督,從此山高海闊、洪波涌起,從此初心堅守、歲月崢嶸。
知史鑒今,觀照未來。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把自己置身陽光之中,常持“如履薄冰”之感、常懷“反省自我”之心,用赤誠肝膽渲染黨性永恒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