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艷斐
現代社會,高血壓人群日益龐大,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3 億左右高血壓患者,且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通常來講,我們把高血壓的正常值界定范圍為,收縮壓應低于140mmHg,舒張壓應低于90mmHg,即在診室測得的收縮壓或者舒張壓有任意一個高于正常值(≥140/90mmHg)就屬于高血壓。由于高血壓患者一般對自身疾病了解程度不夠,往往會導致其出現一些錯誤觀念及認知誤區,從而導致其疾病防治效果不理想。針對這一情況,對可能引發高血壓的因素以及高血壓患者需養成的科學生活方式歸納整理如下。
(一)高鈉、低鉀飲食。對于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來說,高鈉、低鉀飲食都是其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一般來說,鈉鹽的攝入量與患者的血壓水平以及患病率存在正相關,而鉀鹽的攝入則與血壓水平呈現負相關。
(二)超重及肥胖。根據相關流行病學研究統計發現,現階段我國的超重者比例已超過25%。而臨床研究顯示,體重指數與血壓水平之間也呈現正相關,一般來說,體脂率高于24%的人較體脂正常者發生高血壓的概率提高了3-4 倍。

孫大勇/圖
(三)飲酒。高血壓的發生概率會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時,在飲酒時還會對降壓治療產生不利影響,并誘發急性腦出血以及心梗等疾病。
(四)緊張。據相關研究顯示,長時間處于高度精神緊張狀態下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高血壓。
(五)體力活動不足。進行適量的運動一般能夠緩解交感神經的緊張感,從而增加擴血管物質的分泌,促進內皮舒張功能的改善,以加快糖、脂代謝,起到預防及控制高血壓的效果;反之,則會加大高血壓的發生概率。
(六)其他。除上述因素外,吸煙、糖尿病以及血脂異常也是誘發高血壓的重要因素。
(一)合理膳食。在日常飲食中需盡量降低鈉鹽攝入,并對攝入的總熱量進行控制,尤其要控制油脂類食物的攝入量。同時,還需要確保飲食營養均衡。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多食用新鮮蔬果等。一般來說,建議高血壓患者可每天食用0.4-0.5kg 的新鮮蔬菜以及1-2 個水果。同時,還需要加強鈣元素的攝入,以免由于低鈣飲食導致血壓升高。
(二)控制體重,避免超重/肥胖。高血壓患者在控制體重的過程中需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實際體重以及理想體重間的差異;第二,總體脂肪量;第三,脂肪在全身的分布情況(即體型)。當然,在減肥過程中也需注意循序漸進,一般建議每周減重0.5-1kg,在0.5-1 年內,減輕原體重的5%-10%即可。要避免快速減重,以免后期出現反彈或由于長期攝取熱量不足損害健康。
(三)戒煙限酒。在吸煙的情況下,服用降壓藥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長期飲酒則是誘發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且飲酒也會對降壓藥物的效果造成影響。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最好做到戒煙限酒,以提升血壓控制效果。
(四)適量運動。在運動方式的選擇中一般是多樣化的,有氧運動、綜合功能訓練、力量練習以及柔韌性練習均可。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一般不建議在清晨血壓處于較高水平時運動,最好在下午或傍晚進行鍛煉。
(五)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態。在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注意疏解自我的心理壓力,以免由于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下誘發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積極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及時舒緩負面情緒,正確對待自己與他人,要保持寬容的心態,處理好家庭、工作中的各種事務,并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尋求心理咨詢,減輕自身的精神壓力。
(六)保持良好的休息。對于夜間休息不好的人來說,其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一般處于無晝夜節律狀態,夜間血壓較白天無降低,因而對于很多高血壓患者來說,在其失眠后,次日往往會出現血壓升高的情況。因此,高血壓患者需要重視休息與睡眠,必要時可尋求醫師的幫助,提升睡眠質量,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

對于高血壓的治療而言,最需要重視的是:保持血壓平穩。然而眼下正值春夏交替之際,天氣變化無常,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往往隨著氣溫的變化而上下波動,容易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眼花等癥狀。相比較氣溫的驟升驟降,血壓“過山車”式的波動更具威脅性。除了按時、規律服藥之外,生活中該注意哪些細節,又該怎樣進行調理和預防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有助于血壓平穩的小妙招。
(一)中藥熏蒸。春夏交替,氣溫起伏不定,晝夜溫差大,易致“寒包火”,即表寒內火。在中醫理論中,春應肝,夏應心,心肝火旺易致血壓升高。中藥熏蒸治療有助解表排汗,解表則寒去,汗出則熱瀉,寒去熱瀉則營衛調和,心肝火消,血壓自平。注意:此種方法更適合在專業機構進行,以預防為主。如果血壓已經升高,建議先專科就診,待血壓降至150/90mmHg 以下,再行熏蒸治療。
(二)中藥代茶飲。現代藥理研究結合傳統中醫理論已經證實,很多中藥有較好的降壓效果。常用的中藥代茶飲有:菊花10 克,桑葉10 克,決明子15 克,枸杞子6 克。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高血壓病屬眩暈、頭痛等范疇,多為肝陽上亢、風熱上擾、氣血上沖所致。在本方中,菊花、桑葉清熱,菊花、決明子清肝明目,枸杞補腎平肝;共用可補腎平肝,有助降壓。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必須是在規律服用降壓藥的同時,配合中藥代茶飲,并養成定時監測血壓水平的良好習慣。
(三)穴位按摩。高血壓在中醫屬眩暈范疇,通過按揉穴位可以起到一定降壓效果,可按揉曲池、膈俞等穴位,作為藥物降壓的輔助治療。每天堅持按壓和揉搓,不僅可以調節血壓,還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具有長期保健的功效。另外,耳朵上的一些穴位,比如耳尖穴也有降血壓的作用,按摩耳朵上的穴位可以起到平心安神、降血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