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逄春階
一個鄉(xiāng)村小青年,何以能在風雨如磐的歲月里,竭盡全力尋找光明?自己都食不果腹,何以能想著勞苦大眾的冷暖,站在貧瘠的土地上,卻想著天邊的大事情?因為他,我想起詩人孔德平的詩句《能》:“我不能把生命的線/拉長一倍/哪怕一寸也不可以/但我能加快步伐/用十倍的速度/走完這一個世紀……”
他叫王盡美,1925 年8 月19 日,年僅27 歲的他在青島逝世。彌留之際,他留下了莊重的遺囑:“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chǎn)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chǎn)主義的徹底實現(xiàn)而奮斗到底。”此遺囑經(jīng)王盡美過目并按上手印。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如黑暗長夜的一顆星星,劃亮浩瀚的蒼穹。
王盡美原名王瑞俊,出生在坐落于諸城西南與莒縣、五蓮兩縣交界處的大北杏村,村北有濰河環(huán)繞,村前的喬有山,并不高聳,除了冬季、初春,山上都郁郁蔥蔥。
1918 年,一個春末夏初的早上,王瑞俊在赴濟南求學前,登上喬有山,俯瞰山下的茅草屋,遠眺村后迤邐東去的濰河,脫口吟出了氣壯山河的詩句:“沉浮誰主問蒼茫,古往今來一戰(zhàn)場。濰水泥沙挾入海,錚錚喬有看滄桑。”
1921 年春,王瑞俊與鄧恩銘等人發(fā)起創(chuàng)建濟南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7 月,他們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會后,王瑞俊寫詩明志:“貧富階級見疆場,盡善盡美唯解放。濰水泥沙統(tǒng)入海,喬有麓下看滄桑。”并由此易名“王盡美”,抒發(fā)了為勞苦大眾過上盡善盡美生活而奮斗的信念。
如今,他參與創(chuàng)建的中國共產(chǎn)黨波瀾壯闊地走過了一百年。一百年來,我們黨沒有忘記他。1949 年9 月,毛澤東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對山東代表馬保三等人深情地說:“革命勝利了,不能忘記老同志。你們山東要把王盡美、鄧恩銘烈士的歷史搞好,要收集他們的遺物。”又說:“王盡美耳朵大,長方臉,細高挑,說話沉著大方,很有口才,大家都親熱地叫他‘王大耳’。”
不久,山東省負責同志到王盡美家中看望老人,搜集文物。王盡美的母親說:“什么也沒有了,他用過的東西都被土匪搶走了,僅存一張照片在土墻里藏著。”隨后,她摳開土墻,拿出王盡美的照片,哽咽著說:“盡美跟娘回家,是毛主席派人接你來的。兒呀,幾十年了,毛主席還惦記著你,關心著你呀,你同毛主席說說話吧。”來人把照片帶走,經(jīng)過翻拍修復,選出一張最好的,連同有關資料送給毛澤東。毛澤東看到王盡美的照片,高興地說:“對,對,對,這就是山東的王盡美同志。”原照片現(xiàn)保存于濟南市革命烈士陵園,編號001,為一級革命文物。
1969 年4 月,毛澤東在黨的九大開幕式講話中再次提及王盡美。他說:“我們黨從1921 年成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48 年這么長的時間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只有13個代表,現(xiàn)在在座的還有兩個,一個就是董老,再一個就是我。有好幾個代表犧牲了。山東的代表王盡美、鄧恩銘,湖北的代表陳潭秋,湖南的代表何叔衡,上海的代表李漢俊,都犧牲了。”

黎 青/圖
今年2 月2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的一百年,是創(chuàng)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jīng)驗傳承好、發(fā)揚好。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yè)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xiàn)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chǎn)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我多次到王盡美故鄉(xiāng)采訪,每次都有新發(fā)現(xiàn)。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去參觀學習的人越來越多,當?shù)鼐用裨絹碓角宄氨M美”的時代價值。為弘揚王盡美同志的革命精神,諸城市高起點、高標準規(guī)劃建設盡美干部學院,高質(zhì)量研磨教育教學,統(tǒng)籌整合王盡美烈士紀念館、王盡美故居、喬有山、王盡美墓地等30 個教學點,完善了“初心起點”“擔當發(fā)展”“勤政清廉”三大教育板塊,豐富了理論、現(xiàn)場、訪談、體驗、詩詞鑒賞5 種教學形式,王盡美故鄉(xiāng)正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黨性教育的一塊金字招牌。
青年才俊王瑞俊,改名王盡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是事關一個人信仰的方向性問題,就是要打造一個盡善盡美的世界,也就是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這是大格局,大境界,大胸襟。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王盡美參加革命是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有著堅定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在地下革命斗爭時期,共產(chǎn)黨員隨時有被殺頭的危險,前腳邁出家門,后腳就沒想到回來。這是何等的氣魄?!
王盡美未必都能想到,今天的中國能成為東方明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人民過上富足安康的幸福生活,但他抱定的理想信念不變,那就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盡善盡美的世界。年輕的王盡美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看得清歷史大勢、抓得住歷史機遇。他的人生選擇,讓我驚訝,更讓我敬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之“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ǎn)黨人經(jīng)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不論風吹雨打,不怕千難萬險,堅定不移為實現(xiàn)既定目標而奮斗。在建黨一百周年的歷史時刻,我們學習王盡美,學習他對理想信念的堅定不移,能啟迪我們的智慧、砥礪我們的品格。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印有鮮明的奮斗底色和本色。早期共產(chǎn)黨人白手起家,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要推翻舊制度,砸爛舊世界,掀掉“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建立新中國,談何容易?為了黨的事業(yè),王盡美積勞成疾。史料記載,1925 年1 月24 日,王盡美組織領導黨、團員在濟南趵突泉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革命宣傳活動。26日,由于連日宣傳、演講,過度勞累,他吐血不止,經(jīng)診斷患上嚴重肺病。2 月,他仍抱病組織領導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和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取得勝利后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4 月,又參與組織領導了青島以大康紗廠為主的日本紗廠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罷工,王盡美帶病坐鎮(zhèn)指揮。6 月,肺病復發(fā),不得不入院治療。
王盡美是小跑著走完自己短暫的一生的,他的一生就是奮斗拼搏的一生,像一頭老黃牛,沒有絲毫的萎靡,沒有絲毫的懈怠,沒有絲毫的懶惰。一息尚存,就努力前行,王盡美的奮斗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盡善盡美唯解放,解放就是與黑惡勢力作頑強斗爭,解放就是與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作斗爭,解放才有光明的未來,解放才有勞苦大眾的幸福生活。
王盡美永遠年輕。“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鑒往可以知今,追先為了懷遠。一個人,只要永遠為了人民大眾,牽掛人民大眾,人民大眾就會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