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許中義
蜀柏毒蛾是森林資源的主要蟲害之一,每年在各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根據蜀柏毒蛾的發生規律和危害程度,科學預測預報蜀柏毒蛾的防治和編制實施方案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抓好蜀柏毒蛾防治工作對提高森林資源增長蓄積量,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義。
臨時標準地調查。根據蜀柏毒蛾歷年的發生情況和森林生態系統組成情況,主要采取以鄉鎮(街道)為單位設置臨時蟲害調查標準地。在每年12月下旬或次年3月上旬對蜀柏毒蛾的越冬代卵期或幼蟲進行調査,7月中下旬開展第一代低齡幼蟲期蟲情調查。每次調查均在各鄉鎮(街道)的不同行政村的林間小道、公路沿線,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同林分、林齡發現有蟲情或災情的小班進行調查,了解蜀柏毒蛾蟲害的發生情況。
固定標準地調查。為準確掌握蜀柏毒蛾的發生數量、林木蟲害程度,在不同的鄉鎮按照每2000-4000畝設立固定標準地,一般固定標準地面積設置2畝。常常采用Z字型、對角線或平行線抽樣的方法,在標準地隨機選取20株標準木進行實測法進行調查。一般情況是在樹冠的不同高度、方位利用剪刀剪取一個30—50cm長的樹枝作為標準枝進行調查,按照整株樹的枝條數和標準枝的平均蟲口數的乘積就是該株標準株的蟲口密度數據。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卵為50-200 粒/株或蟲口密度10-30 條/株蟲害為輕、卵為201-400 粒/株或蟲口密度31-50條/株蟲害為中、卵為超過401粒/株或蟲口密度51條/株蟲害為重”進行登記統計分析,用來掌握固定標準地近年發生情況。
調查數據處理。蟲情調查結束一周內將統計調查數據,對比近年來每代調查數據進行匯總、綜合分析,預測當代或下代發生量與發生范圍并將數據處理完成的有關分析數據、表冊及時上報省、市主管部門備案,同時編制當年蜀柏毒蛾蟲害的防治方案,為開展科學防治奠定基礎。
仿生藥物防治。蜀柏毒蛾仿生藥物防治常常使用25%滅幼脲號三號懸浮劑,按照20-40g/畝的藥量稀釋成1000-2500倍藥液進行噴霧實施防治。一般在3-4齡幼蟲期的4月中旬至下旬、8月中旬至下旬的開始進行防治,最好施藥時間在晴天的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后,實施藥物效果較好,對卵和幼齡幼蟲殺滅效果極佳,能夠在數小時內使害蟲麻痹、拒食或不動,一天后開始大量死亡。該類藥物不受區域、天氣和蟲齡的影響,對人、畜,動植物安全,易被農作物吸收或降解,無殘留藥物,對環境無污染。
物理防治。利用蜀柏毒蛾成蟲具有極強的趨光性的特點,可以使用燈光誘蛾的方法誘殺成蟲。一般在柏木林區或其周邊公路沿線安裝日光燈200-500瓦,在日光燈下面放置直徑大約1m左右的水盆或挖一個水坑,盆內或坑內適量添加少量的煤(柴)油或農藥或洗衣粉用水攪勻,燈距盆(水坑)水1m高處左右,每晚的8:30-12:30時開始開燈進行防治,到翌日清晨及時清理收集盆(水坑)內的成蟲進行焚燒并深土掩埋,這種方法防治成本較低,防治效果較為明顯,在各鄉鎮的行政村是每年采用防治的主要方法。
人工防治。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蜀柏毒蛾結繭化蛹,可組織勞動力對蜀柏毒蛾成蟲較多的地方采取采摘的蜀柏毒蛾的蟲繭實行集中焚燒銷毀,可以降低成蟲產卵的數量。在盛產卵期,可組織人工在寬闊地段,適量點小火堆招引成蟲飛撲向火堆進行滅殺防治,集中銷毀成蟲數量來減少成蟲產卵,降低下一代幼蟲的數量、減輕對樹木的危害,但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和注意防火安全。
生物防治。一是蜀柏毒蛾病毒NPV防治。一般是使用240億PIB/畝的病菌在氣溫17-25 ℃的早上或傍晚進行施藥,這段時間防治效果較好,同時可以避免病菌因太陽光直射導致紫外線使病毒發生鈍化影響防治效果。也可以在蜀柏毒蛾3-5齡的幼蟲期,采取蜀柏毒蛾病毒與其他殺蟲劑混合使用讓蜀柏毒蛾幼蟲感染病毒,這樣使用可以增加蟲害防治的效果,更有利于防治。二是利用蜀柏毒蛾天敵防治。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減少人為對在柏木林內中蜀柏毒蛾的天敵杜鵑、麻雀等食蟲動物的影響,讓蜀柏毒蛾的天敵吃蟲和卵來抑制害蟲的蔓延,降低森林病蟲害的發生。三是利用飛機防治。常常使用農藥無公害藥劑200億/克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懸浮劑和25%甲維·滅幼脲懸浮劑進行防治,對人、畜無毒,不污染環境。在氣溫25℃以上使用200—400倍的飛防防治藥液對3—4齡的幼蟲效果較好。
化學防治。在蟲口密度較大的林區,一般使用新型環保殺蟲煙劑1.2%苦參堿·煙堿殺蟲煙劑。該藥是化學農藥的理想替代產品,具有廣譜、低毒、低殘留、無污染、殘效期長、對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等特點。主要是在蜀柏毒蛾3齡前的幼蟲期的早上6:00-10:00或下午16:00-20:00使用效果較好,是現在開展蜀柏毒蛾防治的最為普遍使用的防治方法。
隨著國家林權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林權經營主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森林資源保護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給森林病蟲害防治帶來了新的矛盾和問題。個別地方的部分林農對森林蟲害對森林資源的危害和防治認識不夠重視,導致部分地方發生較為嚴重的蟲災。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森林病蟲害的技術指導、培訓,建立健全森林病蟲害防治責任體系,調動林農參與病蟲害防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落實森林病蟲害防治的責任和監測預警體系,引導林農愛護森林,牢固樹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逐步探索開展森林保險試點,逐步把森林病蟲防治服務推向多元化、市場化、專業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