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黨的十九大以來,蒲江縣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依托生產經營模式的不斷創新,借助網絡技術開拓的巨大市場空間,通過有機種植樹立的地方品牌,初步形成了從生產、儲藏、加工、運輸到各層次銷售產業鏈的產業發展格局,推動當地農業經濟蓬勃發展,生動地演繹了現代農業的“蒲江實踐”篇章。
蒲江現代農業發展成績單
近幾年來,蒲江縣順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有機農業”理念為指導,大力實施耕地保護與土壤質量提升行動,全面啟動“有機肥替代化肥”的試點工作,并著手建設國家級“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初步建成國家級出口茶葉、獼猴桃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示范區,創立了以丑柑、獼猴桃、雀舌為代表的知名地方農業品牌。
據統計,蒲江縣農業生產總值已經連續多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從2014至2018年平均達到4.5%的增長速度。僅蒲江丑柑、獼猴桃、雀舌三大地標品牌的價值,2019年就高達384.9億元,并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三個地標產品進入區域品牌價值前50強的縣級城市。先后榮獲“國家級茶葉、獼猴桃、柑橘標準化示范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稱號,獲評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
相比較而言,在成都各區(市)縣中,蒲江縣的GDP總量雖然靠后,但作為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的縣域,蒲江與其他兄弟區縣有著很強的“產業互補”關系,因此發展潛力巨大。目前,蒲江縣已經對經濟產業結構進行了清晰的規劃與再定位,即通過發展特色有機農業,實現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可以預計,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與深入推進,蒲江現代農業的潛力必將進一步得到釋放,現代農業發展的“蒲江實踐”將闊步向前。
現代農業“蒲江實踐”的核心要素
調研發現,蒲江現代農業的崛起,與現代科技特別是有機種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有著緊密聯系,同時得益于農業發展科學規劃、生產經營模式現代化轉變,以及農民思想觀念的現代革新。
第一,市場導向先行,資本帶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產業要健康發展,必須在一定區域內實現全產業要素聚集。蒲江農業發展正是起源于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的“進駐”,它們通過再承包農民的土地,實現了農產品種植的規模化;通過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廣泛使用現代農業科技,極力打造具有更強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通過讓農民廣泛參與各環節的生產勞動,充分發揮當地農民的積極性,并默許單戶經營者利用公司品牌銷售自家農產品,創造了和諧的“企業—農民”關系。一批以農產品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則在努力打造當地特色農產品營銷平臺,并將外地品種納入經營范圍,充分發揮互聯網、物聯網的技術優勢,實現了蒲江與全國農產品市場的進一步聯網,從而帶動了全縣農業的高水平發展。這些企業,為“蒲江實踐”寫下了“市場導向先行”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二,以政府服務為基礎,營造良好農業發展環境。在蒲江現代農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尊重市場經濟客觀規律,因勢利導,積極為企業和農民做好服務工作。例如,通過稅收等優惠政策為入駐企業排憂解難,組織企業與個體經營者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能培訓,等等。尤其近年來,蒲江縣順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有機農業”理念為指導,大力實施耕地保護與土壤質量提升行動,全面啟動“有機肥替代化肥”的試點工作,并著手建設國家級“特色水果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蒲江農業創造出十分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了縣域內、外部經濟資源的持續與良性整合,這成了現代農業的“蒲江實踐”最為鮮明的一個特征。
第三,以農民意識革新為牽引,助力現代農業快速發展。面對一批農業企業的相繼進駐,蒲江農民順利地配合企業完成了農地流轉,還積極參與其雇傭勞動,獲得了地租與勞動報酬雙份收入。在此過程中,大多數農民都能夠坦然接受因個人技術水平差異而導致的收入差異,并始終堅守良好的契約精神,即使走到蒲江區域之外承包土地,利用已經掌握的先進技術擴大種植規模,也沒有背棄與企業之間的土地流轉協議。一些年輕農民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積極開拓新的市場渠道,為散戶經營者的農產品銷售提供助力,充分彰顯了當地農民思想觀念的現代革新。可以說,當地農民的觀念與意識革新以及積極融入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種努力,是“蒲江實踐”得以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四,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助推農業生產力邁向新臺階。蒲江現代農業的發展,無論有機農產品種植還是農產品銷售,無論營銷企業還是農民個體經營者,都貫徹了“科技就是生產力”的現代經濟理念,從而不斷發掘出新的市場空間,提升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多年來,蒲江的特色水果幾乎從未出現過滯銷現象,既獲益于過硬的“品質”和“品牌”,更獲益于多元銷售渠道的并存和更大市場空間的拓展,網絡銷售平臺的廣泛建立是其中的關鍵。據調查,入駐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電商大數據中心、倉儲物流中心和產業展示中心的電商企業達到100余家,切實形成了便捷的農產品線上交易平臺;在村鎮,形成了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廣泛引進了電商和物流龍頭企業,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可以認為,現代科技通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擴大市場營銷空間,為現代農業的“蒲江實踐”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產業技術支撐。
總的來看,現代農業的“蒲江實踐”的核心內容,就在于“企業—政府—農民”三方合作共贏關系的構建:他們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積極促進土地、資本、人力、技術等多元經濟要素的“互補性整合”,聯袂打造出了國家農產品市場之中的“蒲江品牌”。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對優良營商環境的營造顯得格外關鍵——企業安心、農民舒心、干部順心,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潛能才被不斷發掘出來。
“蒲江實踐”的啟示
從蒲江現代農業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發現,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的現代轉型需要具備一系列的軟硬件條件,資本與企業家的帶動、農民意識的現代革新、現代科技的運用、地方政府優質服務等都是其中的必要因素。由此,“蒲江實踐”至少帶來了四點重要啟示。
第一,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需要廣闊的市場空間作為后盾。只有走出地方小區域,放眼全國乃至全球大市場,才能真正做大做強,成為具有品牌價值與巨大潛力的農業產業。
第二,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需要多元經濟要素的鏈接與整合。企業的資本與技術、農民的勞動、政府的服務三者一旦得以形成良好的“統合力”,就可能創造出強大的生產力。
第三,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正對傳統的農業生產經濟模式產生強大沖擊,是否能借助這種新技術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已成為地方農業能否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變量。
第四,當前中國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核心話題就是政府、企業、農民三個主體之間的關系。因此,和諧的“政—企—民”關系形態正是鄉村振興與優良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目標與標志。
作者
成都市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