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愛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面對脫貧攻堅偉大斗爭和艱巨任務,他們選擇暫停舒適、遠離家人,在條件異常艱苦的貧困地區埋頭苦干,用汗水甚至鮮血保證了脫貧攻堅戰打得贏、打得好。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的成都市金牛區中醫醫院袁莉就是其中的一員,“原本我只是個護士,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我變成了全能選手。”
步履蹣跚依然堅持
2018年,金牛區準備選派第五批對口支援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的隊員,身為護士的袁莉覺得自己身體條件能達到要求,得到家人支持后,積極報了名。在去石渠的路上,作為首次被派到石渠的女性之一,袁莉發現自己低估了高原反應。雖然當時是石渠地區含氧量最高的7月份,但袁莉還是突然感到兩眼發黑,同行的男隊員把她攙到車上,躺了好一會兒,她才緩過來。
被稱為“生命禁區”的石渠,是四川省最偏遠、交通最不方便的縣之一,袁莉和隊友們首先要克服缺氧問題。晚上睡覺因為缺氧,總是醒來;白天因為缺氧,走路比在成都時要慢一半,稍微快點就喘不上氣。從宿舍到單位不到一公里,她走過去要花半個多小時。辦公室在二樓,每天到了辦公室,必須要休息十多分鐘才能緩過來。“我也成了有名的‘厚臉皮,一公里的路,但凡能遇到車子,我都會請他們幫忙捎一下。”袁莉笑著說,時間長了,認識她的人都會主動停下捎上一段,“沒辦法,走路真的太困難了,基本就是碎步挪動,說話也要一個字一個字來。”
出發之前,袁莉還在想,“到了那邊,我作為護士,怎么才能更好地發揮支援作用呢?”初到石渠,她掛任石渠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兼石渠縣衛健局局長助理,沒有從事一線的醫療工作,但這一新職務讓袁莉鍛煉出了很多自己以前想都沒想過的工作能力,行政、管理、統籌、協調等,一下子變成了“全能選手”。
到石渠后,袁莉了解到有很多成都人在當地支援,但相互少有聯系。經過打探,她發現川大華西醫院、成大附院、一醫院好多同行都在。她想把大家串聯起來,既能相互照顧又能聚合力量。這一想法得到領導的支持后,她立即推動成都各醫院駐石渠隊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用黨建活動把大家聚合起來,成立聯合義診醫療隊,一起上山下鄉推進醫療扶貧。
身兼數職踏實做事
在只有冬季和“大約在冬季”的石渠,袁莉總在思考,怎樣更好地開展工作,更能為當地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衛健局涉及的工作范圍遠遠超出了“護士”的技能,不僅要做好行政事務,還要負責衛健局及系統對口支援的日常工作。同時,她又是一個喜歡思考而且非常熱心的人,比如,推動成立了聯合義診醫療隊,工作就要實實在在地推進。每次義診出發前,袁莉都要和所到鄉鎮聯系好時間、地點、路線,囑咐通知好群眾。經常因為路途遙遠而不能返回縣城,袁莉和隊員們就會帶上臥具,好幾天就住在義診地,同時,她還要全方位照顧醫療隊員的生活和安全。
“聽起來很艱苦,但工作的時候還好。”袁莉說,在義診的時候,雖然食宿條件簡陋,但當地鄉鎮都會盡力安排舒適一點,這份用心很溫暖;來參加義診的群眾也熱情,從不因為這是免費的診療和發藥而爭搶,大太陽底下,他們都耐心排隊等候……“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都想著怎么能更好地履行自己肩負的責任使命。”作為護士專業的她,在巡回義診隊伍中算得上“身兼數職”,為了讓醫生全身心多看病人,在預檢分診、發放藥品、訂餐住宿等地方,哪里缺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通過十多場義診活動的免費診療和相關衛生健康宣傳,當地群眾對醫療衛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接受。很多人有了就醫意識,也喜歡義診隊帶來的免費膏藥、紅花油等,他們最需要的是感冒、風濕、胃腸、婦科等方面的藥,袁莉也會引導資助方面盡量多提供這類藥品。
通過義診,袁莉也看到了石渠更多的醫療需求:鄉鎮衛生院設備、藥品不齊,醫護人員業務不熟,這些也是老百姓有病不求醫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些情況,袁莉協調落實支援資金120萬元建成“流動醫院”,運用多功能檢查車配備遠程診療系統,將金牛區和石渠兩地醫院及石渠23個鄉鎮衛生院聯系起來,實施遠程診療,讓當地群眾足不出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逐漸打消著群眾對本地診療水平低下的顧慮。
為了“天使的心跳”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袁莉的協調統籌能力更強了,她繼續聚合更多的支援資源,并通過拉贊助的方式增強支援力量。由于長期的高寒缺氧環境,石渠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很多。2020年伊始,袁莉偶然結識了一個公益基金會,就協調將其“天使的心跳”先心病兒童救助項目引進石渠,開始幫助孩子們手術治療,為石渠縣先心病兒童尋找生命的救助通道,讓健康扶貧落在實處、做到點上。但這件事的跟進實施,有著種種困難。
石渠很多患兒的家庭經濟情況都不好,袁莉在這些方面考慮得很周到,她不僅向基金會協調手術費用全免,還爭取了食宿路費等補貼,讓患兒家庭一分錢都不花,就能去做幾萬甚至十幾萬元的先心手術。即便這樣,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愿意接受。袁莉首次協調四川省人民醫院專家到石渠做過先心病篩查,有20多個符合條件的孩子,但很少有家庭愿意配合做手術。他們有的是擔心手術風險,有的是不重視這個疾病的危害,有的是不能接受在身上動刀,還有些僅僅是怕麻煩。遇到這些情況,袁莉只能想盡各種辦法,幫助患兒家庭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有一個患有先心病的小女孩,家里有四個哥哥姐姐,家人基本沒有經濟實力考慮為她治病。項目落地后,女孩的親戚了解到可以免費手術,主動找到袁莉幫忙聯系。這邊聯系好了,家里人卻反悔了,只有取消。過了幾個月,女孩家人又想通了,袁莉于是立即聯系安排準備手術……類似這種反反復復的事情,并不鮮見,甚至有時候機票買好馬上要走了,也會生變。
2020年10月,事先經過數次溝通已確定的第二批受助患兒準備前往深圳手術。飛機起飛前一天,有個孩子卻找不到了,家人電話也一直打不通,可把袁莉急壞了,趕緊通過各種關系聯系鄉鎮找人。原來,他們一家人游牧在遠牧場,山高地遠沒有信號,鄉鎮工作人員騎著摩托,不知跑了多少路才找到并及時把孩子送到了機場。
作為支援隊員,自己畢竟會離開。因此,袁莉現在特別注重對當地接手人才的培養。比如,關于“天使的心跳”項目的工作,她都交給辦公室里當地的同事來對接,她只是給予幫助和指導。同時,她也協調促成金牛區與石渠縣57對“師徒”結對,填補石渠縣急診、B超、針灸、康復等空白診療技術6項,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正在形成。
能夠親身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當中,袁莉由衷感到自豪和驕傲:“我深知,這次獲得表彰是我們金牛區所有支援隊員以及為支援工作奉獻的人們共同的榮譽。我代表大家獲得了這份殊榮,唯有繼續努力,繼續充分發揚脫貧攻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