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怡,方 平,陳 杰
(1.重慶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附屬醫院麻醉科,重慶 400020;2.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麻醉科,重慶 400030;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重慶 400010)
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早期無特異性癥狀,但隨著病情進展會逐漸出現腹痛、腹部腫塊、腸梗阻、低熱、乏力等癥狀。受飲食習慣、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直腸癌發病率和病死率均逐漸升高。腹腔鏡下根治術是治療直腸癌的主要手段,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但不同麻醉用藥對患者術后恢復及預后有重要影響[1-3]。七氟烷復合氧化亞氮吸入麻醉具有起效快、無痛苦、作用平穩且易被接受等優點,在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日益廣泛[4],但少有七氟烷復合氧化亞氮在老年直腸癌根治術麻醉中的應用研究報道?;诖耍狙芯糠治隽似叻閺秃涎趸瘉喌肼樽韺χ蹦c癌根治術老年患者循環功能,以及對S100β蛋白、血管緊張素Ⅱ表達水平的影響,旨在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依據和參考?,F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行直腸癌根治術的老年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麻醉用藥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65~84歲,平均(71.23±10.35)歲;體重42~75 kg,平均(60.01±8.64)kg;原發性腫瘤-淋巴結浸潤-遠處轉移(TNM)分期包括Ⅱ期21例,Ⅲ期9例;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包括Ⅰ級10例,Ⅱ級17例,Ⅲ級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7~88歲,平均(72.04±9.87)歲;體重40~73 kg,平均(59.78±8.56)kg;TNM分期包括Ⅱ期23例,Ⅲ期7例;ASA分級包括Ⅰ級11例,Ⅱ級17例,Ⅲ級2例。患者性別、年齡、體重、TNM分期及ASA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術中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直腸癌;(2)臨床病歷資料完整;(3)能耐受手術且對本研究使用的麻醉藥物無過敏史;(4)患者及其家屬均配合本研究,并簽署麻醉及手術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手術治療前已接受其他特殊治療,如放療、化療等;(2)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3)合并嚴重的胃腸道疾病,可能影響研究結果;(4)合并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和(或)凝血功能障礙;(5)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本研究。上述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倫理原則,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于術前常規禁食、禁飲。進入手術室后,監測心電圖、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參數,開放靜脈通路,面罩吸氧3~5 min后進行麻醉。(1)對照組。先行誘導麻醉,靜脈注射2.0 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282)和2.0 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197),待患者意識消失后行氣管插管,以氧氣流量0.5~1.0 L/min進行自主或輔助呼吸。維持麻醉采用持續泵注6.0~10.0 mg/(kg·h)丙泊酚與0.2~0.3 g/(kg·min)瑞芬太尼,氧氣流量為1.5 L/min。(2)觀察組。先行吸入誘導麻醉,患者深呼吸,吸入揮發濃度為3.0%的七氟烷(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73156)與60%的氧化亞氮混合氣體,并通入流量為2.5 L/min的氧氣,待患者意識消失后行輔助通氣(氧氣流量降為0.5~1.0 L/min),直至下頜松弛,保持呼氣末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濃度(MAC)為1.4%~1.5%,通氣模式與對照組相同。維持麻醉采用持續給予揮發濃度為3.0%的七氟烷與60%的氧化亞氮混合氣體,以及流量為1.5 L/min的氧氣。(3)所有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或對刺激有反應時拔除氣管導管。所有手術、麻醉及氣管插管等操作均由同一組醫師完成。
1.2.2觀察指標 (1)循環功能指標:于麻醉前、氣管插管、手術開始后10 min和導管拔管時檢測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MAP)、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2)血清S100β蛋白:于麻醉前、術中2 h及術后24、72 h采集患者靜脈血5.0 mL,2 5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標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S100β蛋白水平。(3)血清血管緊張素Ⅱ:取上述術前及術后24 h血清標本,采用ELISA檢測血管緊張素Ⅱ水平。上述ELISA檢測試劑均購于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2組循環指標比較 2組患者麻醉前心率、MAP、SBP及DB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麻醉前比較,對照組患者從氣管插管至導管拔管,心率、MAP、SBP及DBP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心率、MAP、SBP及DBP均保持平穩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氣管插管至導管拔管,觀察組患者心率、MAP、SBP及DB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循環指標比較
2.22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較 麻醉前,2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麻醉前比較,除觀察組術后72 h外,2組其余各時間點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時間點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所有患者術后24 h、7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較術中2 h急劇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較
2.32組血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比較 2組患者術前血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2組患者血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均較術前顯著升高,且對照組血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血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比較
直腸癌是原發于直腸黏膜的惡性腫瘤,具有起病隱匿、病程長、發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且發病率還在呈上升趨勢[5]。據統計,2012年全球直腸癌新發病例高達136萬,在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三;死亡病例約為69萬,在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二[6-8]。直腸癌治療以腹腔鏡下根治術為主。手術麻醉藥物的選擇對患者術后恢復影響較大[9]。麻醉藥物主要通過抑制中樞神經來實現鎮痛、鎮靜,對機體代謝、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等也有一定的影響,對老年患者相關功能的影響更為明顯。受代謝緩慢、神經功能退化等因素影響,老年患者更易在麻醉后出現不可逆的認知功能損傷[10-11]。有研究顯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高達33.6%,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12-13]。因此,麻醉藥物的選擇十分重要。
七氟烷和氧化亞氮是常用吸入麻醉藥物,二者均具有較低的血氣分配系數。七氟烷屬于強效含鹵素揮發性麻醉藥物,誘導麻醉迅速,刺激小,麻醉深度易于調節,且麻醉過程中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肌肉松弛作用良好,蘇醒快。氧化亞氮對呼吸和循環功能抑制作用較弱,與七氟烷聯合應用可增強麻醉效果,降低蘇醒期并發癥發生風險[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氣管插管開始,對照組患者心率、MAP、SBP及DBP均保持較高水平,而觀察組患者各指標均保持較低水平,且無大幅度波動,證實在老年直腸癌患者根治術中,行七氟烷復合氧化亞氮吸入麻醉可有效減輕麻醉對循環功能的抑制作用,使患者手術期間保持較好生理狀態。與麻醉前比較,2組患者術中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術中2 h比較,2組患者術后24、7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急劇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七氟烷復合氧化亞氮吸入麻醉可更有效地調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至正常水平,降低腦損傷風險。2組患者術后24 h血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均比術前顯著升高,且對照組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七氟烷復合氧化亞氮吸入麻醉可降低患者機體應激反應程度,減少機體損傷。
綜上所述,七氟烷復合氧化亞氮吸入麻醉可改善直腸癌根治術老年患者循環功能,有效調節血清S100β蛋白和血管緊張素Ⅱ表達水平。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有限,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后期需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