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江榮,鮮雪蕓,王 云,吳秀琳
(1.貴州航天醫院呼吸內科,貴州 遵義 563000;2.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醫學與特勤科,重慶 400038)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新型呼吸道傳染病[1-4],由新的β冠狀病毒引起[5]。一線臨床醫生在實踐中發現,近20%的COVID-19患者會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幾乎所有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亂;部分COVID-19患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病情突然惡化,D-二聚體顯著升高,甚至出現猝死。針對普通型COVID-19患者是否也會出現凝血功能異常,以及D-二聚體水平是否跟患者核酸轉陰時間相關,本研究對湖北省鄂州市雷山醫院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核酸轉陰時間相關性進行了評價,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作者支援湖北省鄂州市雷山醫院時,該院的COVID-19住院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診療方案中臨床分型為普通型患者,具有發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診斷標準:(1)核酸陽性;(2)典型的胸部影像學表現。
1.2方法 收集患者相關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流行病學史、診斷方法、既往史,檢測患者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等相關臨床指標。

2.1基本特征 74例患者,經入組標準,排除1例輕型、1例重型患者,剩下72例患者,臨床特征見表1。患者平均年齡為(53.31±15.48)歲,核酸轉陰時間為(17.37±4.58)d,治療時間為(23.74±8.06)d。

表1 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臨床特征(n=72)
2.2患者凝血功能檢測情況 72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均進行核酸檢測,其中45例患者進行D-二聚體和PT檢測,46例患者進行APTT檢測。其中,患者D-二聚體水平明顯偏高和PT延長,而APTT仍在正常水平。見表2。

表2 患者凝血功能檢測情況
2.3凝血功能指標與核酸轉陰時間相關性 D-二聚體、PT和APTT與核酸轉陰時間無相關性(P>0.05)。見圖1、表3。

表3 凝血功能指標與核酸轉陰時間相關性

圖1 凝血功能指標與核酸轉陰時間相關性
冠狀病毒屬鳥糞亞目冠狀病毒科,主要分為4類:α冠狀病毒感染哺乳動物(人冠狀病毒NL63),β冠狀病毒感染哺乳動物(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蝙蝠冠狀病毒),γ-氨基丁酸病毒感染鳥類(禽傳染性支氣管炎冠狀病毒),δ-氨基丁酸病毒感染鳥類和哺乳動物(豬三角洲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是感染人類包膜RNA冠狀病毒的第7個成員。盡管大多數冠狀病毒感染較輕,但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在內的冠狀病毒感染可能較嚴重,甚至致命[6-14]。
現有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COVID-19患者均有發熱癥狀,普通型的COVID-19患者可能會因為物理降溫或藥物的因素出現失水,加之后期合并胃腸道癥狀較多(包括腹瀉、食欲減退等),易導致機體非顯性和顯性失水嚴重,出現液體容量不足,而血液濃縮等進一步增高血液黏稠度,最終成為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之一[15]。此外,COVID-19患者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的應用等,會導致促凝血和抗凝穩態機制失衡,引起血液高凝;機械通氣、中心靜脈置管、手術等操作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因此,有必要檢測患者凝血功能。
本研究中,COVID-19患者D-二聚體水平明顯偏高和PT延長,APTT處于正常范圍,這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6-20]。COVID-19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治建議中指出:對于合并內科疾病或外科情況的輕型、普通型患者,根據Padua或Caprini評估模型評估為靜脈血栓栓塞癥高危或中高危患者,如果沒有抗凝禁忌證,應考慮藥物預防,建議首選低分子量肝素,原則上藥物預防使用時間至少為7~10 d,或直到危險因素去除[21]。
有研究表明,年齡與D-二聚體水平呈正相關[22]。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水平增加、PT延長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預后不良有關[23],D-二聚體升高、PT延長和年齡增加與28 d病死率亦相關。因此,推測凝血功能與核酸轉陰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本研究中結果顯示,普通型COVID-19患者D-二聚體水平與核酸轉陰時間無關。
有研究顯示,COVID-19患者可出現多種高滴度抗磷脂抗體的臨床現象,提示自身免疫紊亂與COVID-19患者凝血異常、血栓事件發生密切相關[24]。該研究結果提示,危重型COVID-19患者體內存在多種機制導致高凝狀態,而抗磷脂抗體的出現加重了凝血異常,甚至有患者出現災難性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臨床應重視對于此類患者的抗凝治療,必要時應強化抗凝甚至聯合抗血小板治療,以降低血栓發生風險。抗磷脂抗體出現,提示COVID-19患者體內存在自身免疫紊亂現象,屬免疫風暴的一部分,可能與患者免疫損傷存在相關性,增加感染者遠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風險。
本研究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本研究病例數僅為72例,且僅45例患者進行D-二聚體和PT檢測,46例患者進行APTT檢測。此外,本研究進行回顧性分析時,暫未對同期的健康人群進行對照研究,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轉到定點專科醫院進行治療后,無法獲得相應的臨床數據。
綜上所述,普通型COVID-19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D-二聚體水平明顯升高,應進行預防性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