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鄧紅麗,李曉霞,趙 余,陳彥超,劉力源,裴昌麗
(合川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重慶 40152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人們的危害巨大。為進一步了解該病的臨床特征,現對本院的2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4月本院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22例作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依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即患者發病前14 d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居史,或與確診病例接觸史,或發病前14 d內有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接觸史,或發病前14 d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呼吸道癥狀患者史,或有聚集性發病等流行病學史;同時具有發熱、干咳、乏力等臨床表現,發病早期白細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以及肺部影像學改變;患者的鼻、咽拭子或痰液標本均經合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核確認。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分析22例確診病例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流行病學史、入院前病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指標、胸部CT影像表現等。

2.1基礎情況 22例確診病例中,男12例(54.5%),女10例(45.5%);患者年齡為4~89歲,平均為(45.00±22.98)歲;兒童3例(13.6%);患者職業方面,從事餐飲服務業者9例(40.9%);存在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者7例(31.8%)。
2.2流行病學史 14例(63.6%)患者有2周內武漢旅居史或接觸從武漢回來的發熱/呼吸道癥狀患者史;家族聚集性發病者15例(68.2%),分別分布在5個家庭中。
2.3臨床表現 22例確診病例入院前病程1~4 d;存在發熱癥狀者11例(50.0%),其中低熱(37.3~<38.0 ℃)4例(36.4%),中熱(38.0~<39.0 ℃)7例(63.6%),無高熱(≥39 ℃)病例;存在呼吸道癥狀(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者18例(81.8%);存在消化道癥狀(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者1例(4.5%)。
2.4實驗室檢查指標 白細胞正常者21例,白細胞降低者1例。淋巴細胞降低者13例。C反應蛋白升高者11例。降鈣素原升高有意義(≥0.5 ng/mL)者1例。紅細胞沉降率增快者8例。肌酶譜方面,乳酸脫氫酶升高者11例,肌酸激酶同工酶MB升高者2例。肝酶方面,谷丙轉氨酶(ALT)升高者1例,谷草轉氨酶(AST)升高者5例。腎功能方面,1例患者存在基礎慢性腎功能衰竭并長期接受透析治療,其血尿素及肌酐水平顯著升高,故排除在外;其余21例患者中有1人血肌酐水平升高。血氣分析方面,氧合指數低于300者1例。具體相關檢查指標見表1。

表1 22例確診病例實驗室檢查指標
2.5胸部CT影像表現 7例(31.8%)胸部CT平掃未見明顯異常;其余15例胸部CT均表現為斑片狀、磨玻璃樣影,外帶為主,單側病變者5例,雙側病變者10例。典型患者胸部CT影像見圖1。

A,男,34歲,雙肺散在斑片影及磨玻璃密度影;B,男,71歲,雙肺胸膜下片狀密度增高影;C,男,50歲,左肺片狀密度增高影。
2.6臨床轉歸 22例患者均轉診至片區集中救治醫療機構,其中2例重癥患者,均為年齡大、有基礎疾病者。經積極治療,全部患者順利康復出院,無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出院后在制定場所接受隔離觀察,其中3例患者復檢咽拭子或肛拭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出現一過性陽性反應,無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后續復查胸部CT均提示逐步吸收好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β屬,其基因特征與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有明顯區別。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同源性達85%以上[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存在經氣溶膠及糞口途徑傳播可能。作為一種新發傳染病,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識尚不足。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22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本研究中,男性發病略多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社會活動范圍寬、個人衛生習慣差等有關[2];年齡段均有發病,老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病情相對較重[3];兒童發病相對較少且病情較輕[4-5],3例兒童確診病例臨床表現均輕微,胸部CT均未見明顯異常,病情轉歸良好,推測可能是因為兒童體內ACE2受體的功能相對較弱或者表達低下,導致病毒侵入途徑受限[6];職業方面,9例(40.9%)確診患者從事餐飲服務行業,考慮可能與其接觸野生動物機會較多、社交面廣、人際關系復雜等因素有關。另外,超過一半的確診病例為輸入性病例,家族聚集性發病現象特別突出,證實了該病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特點。
臨床表現方面,發病初期存在發熱癥狀的患者占50.0%,全部為輕中度發熱,多數患者有咳嗽等呼吸道癥狀,考慮與ACE2受體在肺泡細胞中表達有關[7]。同樣,ACE2受體在人類消化道黏膜細胞上亦呈高表達,因此少部分感染者以消化道癥狀為主要表現[8]。實驗室檢查顯示,患者發病早期白細胞均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下降比較明顯,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略有升高,降鈣素原升高不明顯,與其他文獻報道一致[9]。多項臨床研究顯示,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現腎臟及心臟損傷[10],考慮與ACE2主要表達于腎臟、心血管有關。本研究中患者未出現明顯腎臟、心臟、肝臟損傷,可能是因為病例數量較少,尚需更大樣本試驗數據支撐。影像學檢查是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針對反復核酸陰性患者。因此,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影像學檢查被納入臨床診斷的依據。本研究中多數患者胸部CT影像均較典型,表現為雙肺散在片狀、磨玻璃樣影,肺外帶為主,隨病情進展可出現肺實變、纖維化影像,胸腔積液少見[11]。
目前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需全國同行繼續齊心協力、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