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為了傳承爺爺的手藝,宋樂樂放棄了幼兒教師的鐵飯碗,毅然當起了木匠。兩年過去,她不僅靠做木匠活兒養活了自己,還開起了工作室,把生意做到了國外。

本文主人公
2020年春天,一家名叫“琢藝坊”的手工文創木藝工作室,在日本秋田市開業了。這家工作室的老板就是宋樂樂。
宋樂樂是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人,她的爺爺和爸爸都當過多年的木匠,特別是爺爺,做了50多年木匠活兒,是真正的民間手藝人。“爺爺的那雙手特別神奇,不管是什么樣的爛木頭,只要交到他的手里,用不了幾天,就能變成漂亮的木藝。”很多人請爺爺做家具和工藝品,他的活兒往往要排到一年之后,但人們仍然愿意等。
宋樂樂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爺爺做木工時,她就坐在一旁玩,如果她哭鬧,爺爺三鑿兩斧子就能做出一個木頭小玩具哄她,所以木頭是宋樂樂從小到大最鐘情的寶貝。

后來爸爸繼承了爺爺的衣缽,也做起了木匠。已經長大一點的宋樂樂就在爺爺和爸爸旁邊自己動手做積木、七巧板,在木頭上刻字,學做一些小玩意。
宋樂樂認為:“做木工需要用眼睛觀察、頭腦構思,要賦予木頭新的生命,才能創造出一件又一件美妙又樸素的藝術品。木工絕不是簡單的工作,而是在進行藝術創作。”
高考時,宋樂樂想選擇與設計、藝術相關的院校,但媽媽說:“你就是個普通人家的女兒,上學是為了就業。選擇將來能讓你端上鐵飯碗、過穩定日子的專業比較靠譜。”在媽媽的要求下,宋樂樂考取了西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2016年一畢業就進入蘭州一所公立幼兒園工作,端上了鐵飯碗。
幼兒園有專門的手工課,需要制作各種教輔工具,對從小就做木工的宋樂樂來說,這簡直輕車熟路。上課時,她發現不少孩子的動手能力非常差,“他們想要什么玩具,就一個字:‘買,不像我小時候,都是自己想辦法做。”她很想改變這種狀況。



宋樂樂的本藝手工作品

宋樂樂在工作室加工木藝模型

宋樂樂在與體驗者探討木藝制作方法
就在這時,宋樂樂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鄉村老木匠制作古老的“魯班凳”火到國外。她頓時眼睛一亮:孩子們需要鍛煉,這是市場,自己也可以在木工制作上發揮出潛質,找到樂趣。既然這樣,為什么不能辭職開一間木藝工作室?
其實,宋樂樂想創業,并非一時心血來潮。她注意到一些發達國家特別重視傳統手工技藝,而我國這些年也在提倡“工匠精神”。大城市已經有一些年輕人在傳承民間手工藝,她有個大學同學就在杭州開了一家手工油紙傘工作室。
聽說宋樂樂打算辭職做木匠,媽媽立刻就“炸”了:“你聽說過女孩當木匠嗎?你讀大學就是為了畢業后當木匠嗎?你是個女娃,當木匠將來恐怕連男朋友都找不到!”
唯一沒有那么激烈反對宋樂樂的人是爺爺:“有人想傳承我的老手藝,我當然高興。只可惜你是個女娃……”
宋樂樂不服:“女娃怎么了?就憑我一心想把手藝發揚光大,也比那些只想發財的男孩強!沒有女孩做這一行,正說明我的機會更多。”
西北女孩倔,親戚朋友的反對倒堅定了宋樂樂的決心。2017年春節后,她毅然辭去了幼兒教師的工作,先是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等地考察了文創產業方面的情況,接著便去找了那位在杭州開油紙傘工作室的同學。
同學告訴她,傳承傳統手工藝既辛苦又寂寞,但只要真心喜歡就不覺得累。同學爸爸還對她說,女孩這輩子一定要做好兩件事:一是一定要找一個真心喜歡的人結婚;二是一定要找一份真心喜歡的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回到蘭州后,宋樂樂購置了木工活的工具和材料,在文創大廈開辦了自己的手工木藝工作室,取名“琢藝坊”。
爺爺見孫女來真的,便主動到店里當起了技術指導。有了爺爺的指點,加上本身基礎就不錯,宋樂樂創作了一系列工藝品,小到把玩件、吊墜,大到尤克里里、木馬玩具,把展臺擺了個滿滿當當,漸漸引起了顧客的注意。
“這些小工藝品都是你做的?”一位老人對宋樂樂做的小玩意兒愛不釋手,“你會做家具嗎?比如說椅子?”“當然不在話下,何況還有我爺爺指導,他當過50多年木匠,什么樣的家具沒做過?”
第二天,那位老人送來幾塊木頭,提出了大概要求。宋樂樂按照傳統手工藝,不用任何鐵釘或膠水,全靠榫卯技術做出了一張椅子。拿到椅子后,老人卻二話不說讓她把椅子拆了。拿起拆下的部件,老人一邊看一邊感嘆:“難得你們還如此認真。現在工廠里生產出來的木器,榫卯全靠機器打,兩頭是圓的,怎么可能嚴實?這張椅子就當樣品,我請你們再給我做兩把紫檀椅子。”
紫檀木貴重,宋樂樂和爺爺都不敢大意,嚴格按照老人的要求,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將兩把紫檀木椅做好。老人非常滿意,把剩余的邊角料都送給了宋樂樂。這件事讓琢藝坊小火了一把。
接著,一個媽媽找到了宋樂樂,“我3歲的兒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動手能力很差,到現在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穿。但他對你做的這些木工小玩意兒好像挺有興趣,我可以讓他來拜你為師嗎?”宋樂樂樂了:“當然可以!”
收下那個小徒弟后,宋樂樂手把手地教他做小木凳。孩子也確實對木工感興趣,師徒倆用大半天的時間把小木凳做好后,孩子特別有成就感,“媽媽,看,這個小凳子是我做的!快告訴爸爸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
此后,孩子的媽媽每周都會帶他來學做木工。她說,孩子做凳子的那幾個小時特別專注,“就連上廁所都是跑著去的,這對鍛煉他的注意力很有好處,在學校根本學不到!”
隨著琢藝坊的名氣越來越大,帶孩子來找宋樂樂拜師的媽媽也越來越多。宋樂樂將這些孩子按10人編成一個班,專門開課教授他們制作手工木器玩具。由于孩子越來越多,到秋天時,她又招聘了兩名助手,并加租了兩間房子。
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旗下的知名品牌手創俱樂部,知道了宋樂樂的琢藝坊后,主動找到她合作。這次合作讓宋樂樂意識到,與傳統木工不同,手創真是一門藝術和學問,它不僅可以鍛煉人的動手動腦能力,還可以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造夢工場。因此傳統的木工行業也必須發展,才不會被時代拋棄。
一天,一對情侶來到琢藝坊,看了半天后忽然說:“我們倆就要結婚了,如果聯手做一件器物,一定特別有紀念意義。”宋樂樂也覺得這個創意很好,當即答應了他們。在她的指導下,那對情侶花了3天時間做了一款實木床頭柜,打磨之后上了油漆特別漂亮。兩人別提多高興了,提出要花高價把它買回家。宋樂樂卻一分錢也沒要,把床頭柜送給了他們。
這件事傳開之后,很多情侶找上門,都希望和愛人一起合做一件東西。宋樂樂也由此得到啟發,開始主動找婚慶公司、影樓等單位合作,以吸引更多的顧客。
蘭州與日本秋田市是友好城市,經常有日本友人來蘭州。2020年春節前,幾個日本朋友參觀了宋樂樂的木藝坊后,認為傳統的木工技藝非常能代表中日兩國文化,就鄭重邀請宋樂樂到秋田市去開一家分店:“請你做一位文化使者,把中日兩國友誼也世代傳承下去。”宋樂樂當然愿意,好不容易挨到疫情相對穩定,2020年5月,琢藝坊在秋田市成功開業。
當初,宋樂樂父母本以為女兒折騰一段時間,受不了那個苦就會回頭,沒想到女兒不僅靠木工養活了自己,事業還越做越大。他們更沒想到,女兒這個當初讓他們覺得沒面子的選擇竟成為他們如今的驕傲。
年輕人找到一份賺錢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歡又能創造價值的工作更重要。正如托爾斯泰所言:選擇你所喜歡的,愛你所選擇的。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