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忠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廣,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層面,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道德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標桿,養成法律意識,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師若想保證課堂的高效開展,可以嘗試現代化技術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融合。下文就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并提出試行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道德與法治
前言: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觀念樹立的初期,這也體現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化設備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除了要完成基礎的課堂教學外,還應當利用信息技術增加課堂活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開展。在這樣的課堂背景下,教師不僅能夠實現高效課堂,更可以以教材為基礎,帶動小學生的思想與道德觀念的樹立,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是學生正式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學生的觀念樹立,習慣養成都是在這一時期建立的。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還能促進小學生多方位發展。在當今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從基本學情出發,優化教學策略,以道德與法治課程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除了道德觀念樹立,這門課程,還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法治意識,讓學生明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懂得在特殊情況下,利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可以改善課堂環境,增加文字知識的直觀性,讓學生主動投入課堂學習中。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信息化時代已經來臨,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也都因為信息化時代有著或多或少的改變。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要利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進行基礎教學,將傳統型的課堂環境轉換為充滿活力、富有意趣的現代化課堂。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價值
(一)實現沉浸式課堂學習
沉浸式課堂學習指的是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緊跟教師的思路學習知識,感悟課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實現沉浸式的課堂學習。眾所周知,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精力也難以長時間集中,所以在課堂中后期就會有不少同學出現“溜號”的情況。但是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信息技術可以使知識充滿趣味性,其次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學習效率自然可以有效提高。再者,應用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因為小學生對知識的感知能力比較弱,對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也缺乏,而教師將知識與視頻、圖片、聲音的形式呈現,能夠增加知識的直觀性,在講解時,也可以更有說服力。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通過圖文搭配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點講述,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很好理解的知識,通過一定的技術展現出來,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
(二)改善封閉式課堂環境
在現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許多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封閉課堂模式。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就是對于教材中內容的講述,通常會以文字的形式,加上自身的主觀意識,這樣的語言方式缺乏靈活性,難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而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就能有效改善封閉式的課堂環境。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以多媒體、視頻、動畫的形式體現,學生在視覺、聽覺雙重刺激下,感受知識,理解知識,可以加深印象,提高課堂效率。但其實小學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也可以積極設置一些視頻動畫環節,將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以視頻的形式體現,使知識更加靈活,課堂充滿活力。
(三)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內容主要是依據于兒童生活緊密程度由遠及近的安排的6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有能力面對生活,這也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目標。因此,教師若想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應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程中的內容,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將教材中的場景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增加知識的立體性,實現知識的直觀呈現,學生在學習之余,還有機會深入感受教材中的知識情境,以此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目的就是給予學生最直觀的生活感受,使學生在面對某一事件的發生與發展時,可以了解正確的處理方式。
(四)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通俗地講,課堂教學就是以學生為對象,教師為引導,帶領學生感受知識、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當中,教師大多注重自身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而忽略了課堂的實效性,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知識,提升技能,教師通過課堂實施教學,帶領學生走進知識的世界。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興起,可以有效增加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出真實的場景,并結合教材中的內容,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將信息技術應用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可以有效增大課堂教學容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維度的知識。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為課堂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教師將板書與課件相結合,既能保證教材內知識的完整性,又可以實現教材內知識的拓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主題是基礎生活,主要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基本生活意識,是學生立足于社會的根本。教師為了使自身的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性,首先要明確自身教育的意義,還要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法,為學生積累生活素材,落實高效課堂。讓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思維拓展,保障課堂教學的容量擴大,這也是促進小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必要因素。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路徑
(一)發揮信息技術的生活性
生活化教學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言論,而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立足生活,對現實的生活經驗進行關鍵闡述,也要將課堂與生活相融合。在教師落實信息技術課堂中,也要注意將生活因素帶入課堂,保證課堂的多樣性,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匱乏,在學習時也常常會受限于生活經驗,這就會使得教師生活化教學難以有效開展。這時,教師就需要信息技術的幫助,將生活中的場景以信息技術為呈現方式。帶領學生觀察生活,通過親身體會掌握知識,并將課堂所學化為生活經驗,這才是有價值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安全伴我成長》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生活中的事物,增加課堂環節的豐富性,也使課堂更加飽滿。首先教師可以展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物品:桌子、椅子、剪刀、玻璃杯等,讓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判斷,哪些物品是具有危險性的。針對小學生而言,上述這些物品都可以接觸,但是要注意其中蘊含的危險性,尤其在使用剪刀和玻璃杯時,要加倍小心,以免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然后可以在從網上摘取一些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判斷視頻中人物的行為是否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闖紅燈、過馬路時不走斑馬線、在盲道上停車、在野外的河里游泳,這些都是危險的行為,也是社會規則中禁止的行為。通過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場景,來引導學生正視安全問題,提升安全意識。
(二)發揮信息技術的趣味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些知識大部分都是與社會相關的,對于小學生來講,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降低知識的抽象性,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以信息技術的趣味性融合理論知識的抽象性,激發課堂活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可以將知識生動、具體地展現出來,學生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每一個課堂環節不僅要環環相扣,還要具有趣味性,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學習。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種聯系,并以信息技術為媒介,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帶領學生在感受樂趣的同時學習知識。
以《家庭的記憶》為例,教師在本節課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說出自己家庭里發生的有趣的事,也要聯系家長,收集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一些照片和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予學生最親切的感受。讓學生在觀看照片的同時重溫生活中的小美好,感受生活中的樂趣。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錄制一些父母對孩子的寄語等,播放給學生觀看,建立起學生、家庭、課堂三者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上課的同時聯想到家庭,在感受家庭中樂趣的同時學習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增加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喜歡課堂,樂于參與課堂。
(三)發揮信息技術的引導性
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之一。教師在教學道德與法治時,應該注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開發,任何知識要進一步了解,是建立在學生的主動探究意愿之上的。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學科的引導性,讓學生加深對道德法治知識的認知,并主動探究課堂。通過問題探索、信息查找等方式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種模式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又能促進小學生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提升,這對于學生成長與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可以利用PPT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聯系學習主題,進行知識與信息整合,依照教師所提供的參考資料進行學習與思考,對自身所學內容進行總結。以四年級上冊的《我們班4歲了》為例,教師可以將這個班集體成立以來所有的照片和視頻,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在班級上,讓學生對班集體有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團結班級,承擔班級責任的觀念。然后教師也可以針對班級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找出班級內的優缺點。教師也要讓學生發言,說出自己在這個班級里回憶最深刻的事情和感受,增加學生對班級的熱愛和責任感。在教師與學生一起回憶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集體價值觀念的養成,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集體生活的美好。
結論: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階段的課堂中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意味著學生已經開始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桿,也要注重素質教育,為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也能夠保證課堂的高效性。教師可以從生活情境、游戲課堂、教材基礎等層面,落實信息技術與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完美結合,為小學生構建開放的課堂環境,保證課堂學習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李偉偉.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華人時刊(校長),2021(10):54-55.
[2]伍偉.微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品位·經典,2021(18):152-154.
[3]方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08):95-96.
[4]張吉.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化教學中的應用[J].新智慧,2021(1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