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志
“方寸之間悟真情。”國家教育部發布《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教基〔2006〕5號)中明確指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校園文化,是對人全面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校園文化能很好地展現校長的先進教育理念也是學校辦學特色進行展示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現在社會中素質教育有待加強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借以良好的校園文化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凝聚內在的力量,進而創造出獨特的學習氛圍進而影響在校的學生。在對中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應該以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以及對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從而激發中國少年的社會主義的價值觀,進而培養其對學習的興趣,把中國少年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從而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集郵文化活動作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之一,可以為建設小學的“和樂”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從內涵考慮,佛山市建設小學的校園集郵是在各級教育部門、民政部門、文化部門、郵政部門、少先隊組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和組織的關心支持下,由學校自主開展的一種校園文化活動,被譽為“國家名片”。由國家郵政部門正式發行的有價證券(郵資憑證)——郵票為載體,雖然,現在郵票的實用性大為削弱,收藏性卻大增,而且不失為一種雅俗共賞、老少咸宜、流通性很強的大眾化藝術品,這就決定了集郵愛好的高雅性與集郵活動的大眾化。
從目標著眼,一些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事或者人通過郵票為載體,人們通過收藏這些郵票從而在郵票上學到課本里沒有的知識,且欣賞了它的獨特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娛樂性,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增長相關的知識,以及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從而使其個性特長得到發展,進而使孩子能全面健康的發展與成長。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來增強學生在學習科學方法上的探究和創新意識,進而是校園和社會產生相應的聯系,促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養成。然而在校園文化中,每個校園都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組織一些集郵文化活動,在活動中培育學生的多方能力,以及提高相應的綜合素質。在學校營造的校園集郵文化的氛圍中,構建和諧歡樂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達到“集郵育人”的目標。
一、組織健全的網絡和制定完善的制度,其成效明顯
在校園建設小學集郵工作的關鍵是領導的重視。在2006年的時候,我校就建立了一些小規模的集郵小組,在同年校集郵社小組就成功的加入我市集郵協會,我校師生紛紛開始組織參加了一些集郵活動,這為我校的集郵活動奠定的相應的基礎。在2017年的時候我校還成立了“建設小學集郵協會”其會長則由學校校長擔任,而佛山市集郵協會的秘書長梁再興受邀成為了名譽會長,伺候學校集郵教育正式步入正軌。
為了組織能夠更加健全,學校成立了學校集郵活動組織領導小組,并由校長兼任小組組長,而負責德育的副校長任命為小組副組長,其中教導處,德育處,學生會,以及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任組員。為了能著力建設出兩支好的隊伍:輔導教師隊伍和骨干學生隊伍。學校定期的聘請市集郵協會的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從而提升教師的藝術文化素養,并教導老師如何去正確的引導學生組織開展活動。
為了保障制度完善,我們要為已經組織成的機構建立完善的制度,防止工作的落空。以此我校通過組織研究制定了一些的規章制度,如《建設小學集郵優秀輔導員評比細則》《建設小學集郵之星評比細則》等。通過這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引導大大激發了廣大師生參加集郵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保證集郵活動能正常、有序的持久開展。
二、培養骨干,提高學生的集郵水平有實效
建設小學的集郵活動起源于一批對集郵有著濃厚興趣的師生,傳承至今已超過14年了。從最初的郵品收藏、集郵經驗交流,到“建設小學少年郵局”的成立,學校的集郵活動經歷了從個體到集體,從零散到課程,從興趣活動到文化教育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建設小學建立了一支專兼職的集郵隊伍,形成歷任校長親自抓,集郵輔導員、集郵興趣組指導教師重點抓,集郵備課組成員齊協作、大隊輔導員、美術教師配合抓的局面。學校集郵工作計劃的落實與學校計劃同步下達、同步實施、同步管理,做到組織、管理、落實三到位,力求達到集郵工作管理科學化、培訓重點化、參與全員化,使我校集郵工作、集郵活動經常化、制度化,使集郵更好地為學校教育工作服務。
學校開設郵票設計小組、集郵小組、集郵社團,為興趣組成員提供鍛煉、展示的舞臺,使他們成為水豐的集郵明星。同時,各集郵興趣組和社團做到有計劃的開學,對每次的活動都要有相應的記錄,對資料進行持續的積累。我校可以常年訂閱一些與集郵相關的報刊雜志如《集郵》《中國集郵報》等,通過向學生開放借閱。編寫集郵校本教材,以課程為載體,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發展。并對學生進行有系統的集郵基礎知識傳授,使其對郵政簡史、郵票史以及郵票的種類等相關的知識積累。并努力創設條件讓集郵走近社區、挖掘社區的集郵資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充分發揮集郵組每一位成員的作用。
三、探究融入模式,頗具特色
建設小學的集郵打破了傳統的學科教學模式,建立起多樣化和趣味化的的學習形式,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并在相對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主動的學習,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個性,最大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喜愛郵票的基礎上,學習相應的文化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育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
(一)開展“郵品教學”,發揮郵品潛課程功能。集郵具有綜合性、邊緣性特點,可以讓郵票走進課堂,進而提升集郵與學習的相互關系,并鼓勵教師把集郵內容做為自己課堂教育的輔助教學,凡能涉及集郵知識的章節都能在教案中體現滲透內容。通過與各學科間的整合,為集郵創造不斷發展的空間和機遇,在活躍學科教育活動的同時,提升學生對集郵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我們選擇了郵票、明信片、紀念封、編程郵集這四個組成部分作為郵品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一些集郵所得的郵票分析其設計的構思,進而讓學生運用美術的知識以及形式,將所理解的郵品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在設計中體現出來,將集郵知識融入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中,如:一年級郵票的認識;二年級郵票的要素;三年級郵票 四年級名信片、郵戳制作與收集;五年級郵票的集郵方式;六年級郵票的制作;納入每周課表中,由集郵輔導員等教師執教,普及集郵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