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水月


①第一代iPhone就僅支持2G網絡
隨著5G普及進程的加速,2G網絡終于到了和我們說拜拜的時候了,屆時我們家里的老款2G手機將徹底“變磚”(圖1),無法聯網和撥打電話了。
1第一代iPhone就僅支持2G網絡
為什么不能保留老網絡
對運營商來說,2G、3G、4G、5G網絡都存在運營成本(涉及基站維護和向美國高通等企業繳納的專利費用),長期同時運營無疑會拖累最新5G部署乃至6G的研發進度。在條件允許時,清退早期網絡自然就是大勢所趨了(圖2)。

主要運營商的退網進度
從最新的消息來看,中國聯通計劃在2021年內完成2G的退網工作,未來將變成“3G+4G+5G”同時運營。其中3G主要用于滿足(5G信號覆蓋不到的)部分地區的語音服務,在繼續維護4G數據網的同時加快建設5G網絡,并努力降低5G時代的電力費用。
中國電信目前正在推動CDMA退網,由于CDMA同時承載2G和3G,這意味著中國電信未來將只保留4G和5G網絡,輕裝上陣。中國移動首批清退的是3G網絡,未來一個時期將保持“2G+4G+5G”同時運行,保留2G來夠填補4G網絡信號覆蓋盲區,而中國移動也已在2020年前停止了新增2G物聯網用戶。
對消費者的影響
2G和3G退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省份和地區運營商的退網時間不盡相同,城市地區退網的節奏會很快,但在一些偏遠山區可能還將保留最基礎的2G網絡很久。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受2G退網影響最大的就是正在使用老款2G“老年機”以及智能電表/水表的用戶群體,前者需要購買支持4G網絡的新一代“老年機”(圖3),而后者則需要小區物業和相關部門開啟新一輪水/電表的大規模更換周期。

除了2G(3G)以外,NSA 5G網絡也面臨被“清退”的風險,第一批上市的驍龍855 5G手機即將集體尷尬。
5G的殺手锏
提起5G網絡,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快。實際上,真正的5G網絡還能更快(eMBB,增強移動寬帶),而且還將同時具備低于1毫秒的延遲(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以及可以萬物互聯的屬性(mMTC,海量物聯網)。其中,低延遲更是為無人駕駛和遠程手術等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G組網的分類
為了加速商業化運營,第一批5G基站都采用了NSA(非獨立組網),它屬于在原4G基站基礎上的優化升級,4G和5G共用核心網,運營商能借此節省早期基站建設的開銷(圖4)。
但是,想體驗5G網絡特色的eMBB、uRLLC和mMTC三大殺手锏,必須建立在SA(獨立組網)的基礎上。SA獨立組網指的是另起爐灶,采用5G專用的硬件直接建立全新的5G基站,只有它才能提供更好的5G性能并享受低延遲和萬物互聯等新特性(圖5)。
關停NSA網絡的謠言
我國5G網絡從NSA起步,再經過NSA+SA雙模,最終將向SA單模演進。如今,國內SA組網已成規模并成為新建5G基站的標準制式,在這個大環境下才會不斷出現“某某運營商要關閉NSA基站”的傳言。
實際上,運營商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激進做法。在這個消息出現之初,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就第一時間辟謠。官方表示,在5G網絡建設的最初階段,獨立組網與非獨立組網模式確實曾混合并行過一段時間,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鏈的完善,最終確實都會過渡到獨立組網模式,但所謂關閉非獨立組網的5G網絡一事純屬謠言。
同時,運營商還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識。比如,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要求新銷售的手機不得設置SA開關,手機應默認開啟SA,或者根據網絡情況精準打開或者關閉SA。此外,為了避免在NSA模式手機狀態欄的信號圖標不斷在4G/5G間反復切換,手機將新添一個30秒的定時器,當手機從4G空閑狀態開始接入5G或者從5G斷開,在定時器沒有超時前,狀態欄將始終顯示5G圖標(圖6),讓用戶的心理更爽一些。


⑦

驍龍855 5G的悲劇
目前市面上僅支持NSA組網的,只有搭載驍龍855+外掛驍龍X50基帶的第一批5G旗艦手機(圖7),從2020年開始上市的5G手機(包括2019年上市的麒麟980+巴龍5000基帶的產品),都同時兼容NSA和SA雙模組網。
由于新建5G基站都不再支持NSA,這意味著現有NSA 5G信號覆蓋的區域已被“鎖死”,不會再進一步擴大。對于驍龍855平臺5G手機的用戶而言,如果你生活的區域恰好在第一批NSA基站的覆蓋范圍(圖8),那恭喜你還能繼續使用5G網絡。如果你生活的區域為第二批建設的SA基站,那就只能繼續使用4G網絡了。
還好,距離第一款驍龍855 5G手機已經上市快2年了,隨著此類手機用戶“辭舊迎新”,哪怕未來的某一天NSA真的被關停也無所謂了。

在4G手機時代,有關“全網通”的定義經歷過多輪修改(圖9)。比如早期5模13頻就算全網通,而后期需要支持5模17頻才能被冠以這個稱號,少數高端手機甚至還具備5模32頻能力,堪稱“全球通”。到了5G時代,我們也需要關注和頻段有關的那些事兒。
頻段的分配
目前我國主要的5G運營商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廣電為主,但它們拿到的5G牌照存在著頻段上的差異。比如,中國移動分配的5G頻段為2515MHz~2675MHz(對應的頻段段號為n41)和4800M Hz~4900MHz(n79),中國聯通為3500MHz~3600MHz(n78),中國電信為3400MHz~3500MHz(n78),中國廣電則拿到了700MHz頻段(n28)和部分4900MHz(n79)頻段(見表)。
多頻段的意義
一般來說,頻段越低信號越好,只需更少的基站就能建設覆蓋更大范圍的5G網絡。反之,頻段越高速度越快,但覆蓋性和穿障能力則會降低,需要更大規模的基站部署,高成本注定它僅適合寫字樓、購物中心、演唱會等人流密集的商務場合。
因此,支持頻段越多的手機,可以滿足更復雜通信場景的5G網絡使用需求。比如,高頻的n79可以滿足人群密集場景下的高速聯網,n28覆蓋地廣人稀的農村山區等等(圖10)。此外,目前歐洲和日本等地區采用的5G頻段為n77,其他國家和地區大部分則是n1和n3,如果你面臨出國留學和旅游,需要購買額外支持這些頻段的5G手機才能隨時隨地使用5G網絡。



⑾聯通要求5G手機支持的頻段
和其他三大運營商相比,中國廣電新增名為NR廣播的5G服務,感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本刊2021年第2期《5G NR廣播來了“真”5G全網通手機的新標準》這篇文章。
抱團取暖 強推標準
早期5G基站之所以多以NSA為主,就是因為建設5G SA基站需要天量的投資。為了花更少的錢就實現更大范圍的信號覆蓋,運營商之間相互“抱團”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如今,中國移動已與中國廣電正式簽訂了5G合作協議,啟動700MHz 5G網絡(n28)共建共享。中國聯通也和中國電信共同制定了“3.5G(n78)+2.1G(n1)”雙頻5G戰略,將n78上分配的頻段資源連續起來,這也有利于兩家合建5G網絡(圖11)。
此外,為了推動5G網絡的建設與終端銷售,運營商還會不斷更新對手機的硬件要求。比如在中國移動2021年終端產品策略發布會上,官方就明確要求3月1日起4000元及以上手機終端必須支持700MHz頻段;10月1日起所有5G新款手機都必須支持700MHz頻段,還需要支持并強制開啟VoNR功能(圖12)。

主動與被動
一款5G手機到底應該支持多少頻段,可以分為主動與被動兩種態度。像是遵循運營商的強制要求,從2021年3月1日起才為新品添加n28頻段就屬于“被動”。對于消費者,我們自然是喜歡手機廠商可以“主動”一些,要知道部分5G手機早在2019年就開始硬件支持n1、n3和n28,只需運營商開始商業化運營,手機系統進行OTA升級就能無縫切換使用這些頻段了。如果你希望新買的5G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接入最好的5G信號,那就不妨多多關注詳細參數中有關5G頻段的信息(圖13),支持頻段越多實際體驗肯定越好。
此外,中國移動將從10月1日起強制推廣的VoNR功能屬于純軟件的概念,目前新款5G SoC都硬件支持這一技術。我們可以將VoNR理解為使用5G網絡的“VoLTE”,它將通過5G SA直接引入的IMS連接實現5G語音或視頻通話,中間不會停留在4GLTE網絡下,而是通過增強基站覆蓋數量形式實現5G信號強度,最終讓用戶得到良好的5G語音體驗,解決電話接通延遲以及改善通話聲音和視頻圖像質量問題(圖14)。理論上講,只要廠商愿意,現有的5G手機都能通過OTA升級支持VoNR,只是能否使用VoNR,還得視當地運營商是否支持以及用戶是否開通了這項業務(圖15)。

⒂小米手機系統軟件部總監張國全在個人賬號上的說明

⒀
目前5G網絡給我們的最大印象就是速度快。然而,超高的網速僅僅是5G技術的特色之一,國家的天量投資不可能只是為了方便我們追劇這么簡單。我們希望隨著5G新頻段和新功能的商業化運營,早日將網絡的邊界,從連接人與人拓展到萬物互聯,從而為各行各業都帶來具有無限想象空間的全新業務場景(圖16)。

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