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鵬
寫生一詞,源自五代滕昌祐“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一句。宋代趙昌將鷹鳶養于籠中日日觀察、元代易元吉追著猿猴漫山跑、黃公望盡日觀山、董其昌月下看山、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等,皆為“摹寫”與“心記”的寫生代表人物。故此,凡臨摹山川、河流、蒼松翠竹、花果、草木、鱗毛、禽獸皆稱寫生。
清代方薰說:“寫生即寫物之意。”生—鮮活的生命樣貌,指生態、生理、生機、生氣、生意、生趣;寫—即對寫情物,為物傳情,為物傳神。但寫生又不僅僅停留在寫實、模仿和狀物的層面。古人由于受條件所限,除對景象形、模仿自然外,還通過“目識心記”從大自然中發現和攫取所用之物,即“取舍”—寫生。五代荊浩說:“真者,氣質俱盛。”歷代名家寄情山川云水、鳥語花香之間,聊寫胸中逸氣,而后“超凡脫俗”,即是對寫生創作過程的寫照。

《煜耀陽華》陳 鵬
寫生,是拓展新題材和繪畫視野,了解自然和解決筆墨構圖技巧的必經之路。當我們面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景致或物象時,把其中的鮮活感受通過新的方式和手段、筆墨技巧等,提升凝練為精妙的語言結構,進而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作品,這也是學習創作的重要環節之一。鄭板橋所謂“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到心中之竹”,即是從觀察、構思到表現的過程。題材是構成藝術作品的重要部分,是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選擇、加工和高度概括,是展現自我聰明才智與內心感受的載體,豐富甚至填補歷代名家作品中不曾表現過的新題材、新形式、新風貌,內蘊著事物的本質特征。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自然山川和花鳥植物既是畫家的創作源泉,也是抒情達意的載體。心境與意境的碰撞與交融,最終通過托付筆墨,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和藝術語言的“造化之物”。
此外,我們還要理解石濤所說的“筆墨當隨時代”,遵循藝術規律又要不失創新發展,進而強化個性意識和藝術語言。“丹青千秋事”。倘若我們不能理解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中國畫創作過程中就很難進行探索創新、把握時代脈搏和藝術本質特征。“師古人之心,非師古人之跡”。只有深入學習和借鑒傳統,甚至吸收西方藝術之長,才有能力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擔當,真正創造出有人文情懷和藝術價值的具代表性、典型性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

《意清池》陳 鵬
書家簡介

陳鵬號天鵬,1962年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委員、中國畫院秘書長、大寫意花鳥陳鵬工作室導師,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理事,北京國畫藝術協會副會長。
其作品曾參加第八、九屆全國美展,榮獲第三、四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優秀獎,多次入選國內外大型美展并獲獎。出版有《陳鵬書畫集》《水墨動物畫技法》《中國水墨畫當代名家——陳鵬》等,作品被錄入多種大型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