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指導:諸暨中學姚尚春
真題回放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內卷化”,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后,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復狀態。就像一棵成熟了的卷心菜,始終在原地卷著,既不會再長高了,也不會再變大了,從最初的自我戰勝與積累到沒有發展式的增長。
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人也常陷入“內卷化”忙碌中。他們整天忙忙碌碌卻兩手空空、乏善可陳。而隨著競爭門檻日漸抬高,人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多,收獲卻未必能成正比。當工作難以與更高遠的人生價值發生關聯,勞動也就陷入了自我空轉的狀態。
對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①選好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圖/視覺中國
● 同學甲:不知不覺中,社會競爭的門檻隨時代的發展而日益抬高,由此產生了當下的“內卷化”現象。職場上,不乏“打工人”終日兢兢業業,卻仍乏善可陳,亦不乏學生、員工為評先進而非理性競爭,以致人人盡嘗生活之茍且,卻無人可見詩和遠方。由此,我想說:“內卷化”即無意義的非理性競爭,應該被時代淘汰。
點 評:這位同學對材料中核心概念“內卷化”的理解有偷換概念之嫌。材料作文中,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很重要,它關系到我們對材料的把握和對出題人意圖的理解。“內卷化”不是無意義的非理性的競爭,而是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簡單重復的忙碌現象。它不能幫助個體提升自我,實現自我價值。該同學在審題過程中偷換了概念,或者說是對材料核心概念理解有誤,導致審題不準確。
● 同學乙:莎士比亞嘲諷他的時代“充滿了聲音和狂熱,里面卻空無一物”。我們的時代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些人時常陷入“內卷化”的狀態,整天忙忙碌碌卻仍兩手空空、乏善可陳。面對“內卷化”日益嚴重的社會,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忙里偷閑,偷一點獲得感,偷一點精神的富足。
點 評:這位同學似乎對“內卷化”核心概念的理解是對的,但從他引用莎士比亞嘲諷年代的名言中看,理解上還是有偏差。莎翁表達的是對喧鬧與浮躁社會的暗諷,這種社會現象并非“內卷化”忙碌造成的。在如何突破“內卷化”問題上,這位同學指出要偷取獲得感和精神富足,這樣其實也不能解決“內卷化”問題。之所以有這樣的片面認識,是他只看到“忙碌”,而忽視了核心詞“內卷化”,并且對“內卷化”現象產生的原因的分析也有所偏頗。
● 同學丙:“內卷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迅速進入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內卷化”是指一些人忙忙碌碌,始終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復狀態。他們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也沒有了發展式的增長。“內卷化”是多重社會因素與個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認為,我們應勇于突破自我,積極尋找新的領域。拒絕“內卷化”忙碌。
點 評:這位同學對材料的理解把握到位,能夠深入理解“內卷化”忙碌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緊扣核心概念“內卷化”的本質“簡單的自我重復”“沒有了發展式的增長”,并且指出其產生原因是“多重社會因素與個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他提出的觀點具有針對性,側重自我突破,拒絕“內卷化”忙碌,尋求新領域、新發展,契合出題人的意圖。但如果這位同學能將“突破自我”與“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聯系起來,那么就有廣度和深度了。
● 同學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有些人陷入了無盡的內卷化。何謂“內卷化”?即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后,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復狀態。“內卷化”讓人迷茫、停滯不前。打破“內卷化”是人們更好地實現自身和社會價值的必由之路。
點 評:這位同學能圍繞核心概念“內卷化”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并且指出“內卷化”的危害,從而自然引出自己的觀點。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觀點準確、有深度,在扣住材料中“當工作難以與更高遠的人生價值發生關聯,勞動也就陷入了自我空轉的狀態”核心句的基礎上,不僅分析得出必須打破“內卷化”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還深入到實現“社會價值”。緊扣核心概念和核心句是這位同學審題正確的重要原因。
對于材料作文的審題,我們可以采用抓關鍵詞(句)的方法,那些反復出現的詞(句)可以作為關鍵詞(句),以此確定寫作對象。但不是所有材料都有關鍵詞(句),且僅僅確定寫作對象還不能達到審題的精準。因此,讀懂材料意思最為關鍵。我們可以采用“逐段閱讀,弄清含義,再綜合把握”的審題方法。第一段闡明核心概念“內卷化”的內涵,并通過形象的比喻指出“內卷化”的本質。第二段由這種社會現象延伸到生活和工作中,指出“內卷化”的種種現象以及消極影響。我們不妨把第二段分層,意思就更清晰了:第一層次是說工作、生活中,人們整天忙碌卻無所得;第二層次是說人們付出多卻得不到相應回報;第三層次是說“內卷化”工作不能實現人生價值時就會惡性循環。綜合材料的意思,我們發現,出題人對“內卷化”現象是否定的,希望考生思考在當下的社會和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避免“內卷化”,以得到高價值的回報,實現高遠的人生價值,從而推動社會不斷前進。
同學們審題時常常不全面觀照材料,只看其中某段甚至某句話來審題,這樣的審題往往不準確,甚至嚴重跑題。就這則材料而言,必須扣住核心概念“內卷化”以及它的消極影響來審題。在審題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材料細化分層以便更好地讀懂出題人的意圖。
當然,材料中第三段的導語也很重要,需要細細分析。需要考生思考和感悟的是“以上材料”,表明不能只看其中一段,須綜合材料含義。而且明確要求寫“論述類文章”,寫其他文體就不符合要求。
以下立意僅供參考:
(1)在工作和生活中,人們常陷入“內卷化”忙碌中,隨著競爭門檻日漸抬高,人們付出的更多,卻未得到相應的回報,工作難以與更高遠的人生價值發生關聯,勞動也陷入自我空轉。為此,我們應不斷提高個人能力,不斷克服工作、生活中的“空轉現象”,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2)當今社會,“內卷化”愈發嚴重。當競爭門檻日益抬高,工作難以與更高遠的人生價值發生關聯,勞動也就陷入了自我空轉。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我們唯有不斷提高個人能力,不停積累與自我戰勝,才能擺脫“內卷化”,到達夢想中的詩與遠方。
(3)面對“內卷化”日益嚴重的社會,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卻能改變自己。我們應堅定目標,不斷內化自我,以更好的自己應對“內卷化”的社會。
(4)在社會和生活中,常有人陷入“內卷化”忙碌之中,看似一天收獲滿滿,其實只不過是原地踏步,長此以往,勞動積極性急劇下降,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與此相反,最近火爆的“打工人”一詞,以略帶自嘲的形式進行自我鼓勵,不失為一個良好借鑒。所以,如何擺脫“內卷化”危機,需要自己調整好心態,主動走出惡性循環這個怪圈。
立意:我們應不斷提高個人能力,不斷克服工作、生活中的“空轉現象”,避免內卷化,使勞有所得。
第一部分:由材料引出“內卷化”這一概念,指出其弊端,從中提出論點“避免‘內卷化’,使勞有所得”。
第二部分:從個人和社會兩個層面分析“內卷化”現象產生的原因。就個人方面而言是不能戰勝和提升自我,效率低下,社會的錯誤引導等。就社會方面而言是社會運營的模式化、簡單重復、沒有創新等。
第三部分:從四個方面列舉 “內卷化”的危害以及解決辦法。主要采用四個分論點。
分論點①:避免“內卷化”,要砥礪自我,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全面提升個人素養,從而避免被“內卷”,在充實的狀態中實現人生價值。
分論點②:避免“內卷化”,要著眼提高整體辦事效率。舉“996”的例子,闡述在繁雜的事務中注重科學統籌,優化事務,使辦事有條不紊。
分論點③:避免“內卷化”,需要有堅定的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領,在全社會營造精益求精的敬業風尚。
分論點④:避免“內卷化”,需要社會管理者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創新工作方式,激發人們的工作熱情,提高人們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數。
第四部分:辯證思考“內卷化”。承認“內卷化”是個人和社會發展進程中必然會產生的一種狀態,但這種狀態必須盡快突破。在個人和社會發展中,若一味盲目地前進、粗糙地發展,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我們在避免“內卷化”的過程中,應該追求高質量、精致的發展。
第五部分:總結提升,并照應開頭和題目。要在社會和生活中避免被“內卷化”,使勞有所得,不斷實現人生和社會價值,不斷推動社會進步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