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鑫鑫
(中鐵第六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寧波 315000)
地鐵車站與商業開發連接,主要連接類型有地鐵車站與自有商業空間水平連接、地鐵車站與周邊商業水平連接、地鐵車站與商業豎向連接3個類型。
根據車站公共區與商業的水平位置關系,地鐵車站與自有商業空間水平連接主要分為站廳公共區與商鋪連接、站廳公共區與圍合商業連接、站廳公共區與配線上方商業連接、換乘車站站廳公共區與相鄰商業連接4種型式。
根據車站與周邊商業連接部位,地鐵車站與周邊商業水平連接主要分為車站公共區與商業連接、車站出入口與商業連接、車站自有商業空間與周邊商業連接3種型式。
根據車站主體、附屬結構與商業豎向位置關系,地鐵車站與商業豎向連接主要分為車站與上、下層商業豎向連接、道路下車站附屬結構與商業地塊內建筑豎向連接、商業地塊內車站與上蓋商業豎向連接、局部位于商業地塊內車站與上蓋商業豎向連接4種型式。
(1)站廳商鋪的總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00 m2,單處商鋪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30 m2。
(2)不得經營和儲存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的商品,不得儲存可燃性液體類商品,且設置于非付費區的乘客疏散區外。
(3)商鋪與車站公共區及設備管理用房之間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 h的防火隔墻或耐火極限不低于3 h的防火卷簾進行分隔,商鋪內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和滅火系統,裝修采用A級不燃材料。站廳公共區與商鋪連接示意如圖1所示。

圖1 站廳公共區與商鋪連接示意圖
(1)站廳公共區與圍合商業連接應采用防火墻與站廳公共區進行分隔,相互間宜采用通道連接,連接通道的長度不應小于10 m、寬度不應大于8 m;通道內設置2道防火卷簾,將商業與站廳公共區劃分成不同的防火分區;2道卷簾分別由地鐵、商業開發控制,其耐火極限不應小于3 h。圍合商業位置示意如圖2所示。
(2)當合用出入口時,必須保證站廳公共區具有不少于2個獨立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應滿足要求,且站廳任一點距離安全出口的疏散距離不超過50 m。
設置有配線的車站,配線上方空間進行商業開發時,站廳公共區與配線上方商業宜采用通道連接,通道寬度不得大于8 m,通道內設置2道防火卷簾,將商業與站廳公共區劃分成不同的防火分區;2 道卷簾分別由地鐵、商業開發控制,其耐火極限不應小于3 h,站廳公共區、商業區和地鐵設備管理區界面的防火墻耐火極限不應小于3 h,且地鐵用房的門不得開向商業的防火分區內。配線車站示意圖如圖3所示,站廳公共區與配線上方商業連接示意圖如圖 4所示。
(1)換乘車站站廳公共區與相鄰商業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h的防火墻劃分為不同的防火分區;兩者連通處采用2道防火卷簾分隔,2道卷簾分別由地鐵、商業開發控制,其耐火極限不應小于3 h;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不大于30 m時,防火卷簾寬度不應超過10 m,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大于30 m時,防火卷簾寬度不應超過防火分隔部位寬度的1/3,且不應大于20 m。換乘車站站廳公共區與相鄰商業連接示意如圖5所示。

圖2 站廳公共區與圍合商業連接示意圖

圖3 配線車站示意圖

圖4 站廳公共區與配線上方商業連接示意圖

圖5 換乘車站站廳公共區與相鄰商業連接示意圖
3.1.1 車站公共區與小于 2 萬m2地下商業連接
(1)車站公共區與小于2萬m2地下商業連接時,應劃分成不同的防火分區,相互間宜采用通道連通,連接通道的長度不應小于10 m,寬度不應大于8 m,通道內設置2道防火卷簾并由地鐵、商業開發分別控制,其耐火極限不應小于3 h。
(2)站廳公共區與商業的安全出口應各自獨立設置,兩者的連通口不得作為相互間的安全出口,同時必須保證每個站廳公共區具有不少于2個獨立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不小于站臺到站廳的疏散能力,且站廳任一點距離安全出口的疏散距離不超過50 m。
車站公共區與地下總面積小于2萬m2商業連接通道及防火卷簾如圖6所示。
3.1.2 車站公共區與大于 2 萬m2地下商業連接
車站公共區與大于2萬m2地下商業連接時,連接口部應采用可靠的防火設置。
當采用下沉廣場連接時,下沉廣場應按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建規》)設置耐火極限大于3 h的防火墻和常開式甲級防火門,或按《建規》設置避難走道,或設置防火隔間,或防煙樓梯間。
車站公共區與大于2萬m2地下商業連接防火設置如圖7所示。
(1)車站出入口與小于2萬m2地下商業連接,宜采用通道連通,通道的防火設計參照本文3.1.1節執行。根據地鐵車站與周邊商業的建設時序,若周邊商業先于地鐵建設,且商業內設計方案沒有調整的條件,2道防火卷簾可設置在商業一側,通道的設計納入地鐵設計范圍;若周邊商業與地鐵同步建設或者周邊商業后于地鐵建設,2道防火卷簾可設置在地鐵出入口一側,通道的設計納入商業的設計范圍。
(2)車站出入口與大于2萬m2地下商業連接,連接處防火設計參照本文3.1.2節執行執行。
車站自有商業空間與周邊商業連接,可按照整體商業依據相關規范進行防火設計。
車站主體與商業共建時,宜分層、分隔設置,站廳公共區與商業安全出口應各自獨立設置,車站出入口必須有不少于2個獨立、直通地面的出入口,并應滿足地下車站緊急疏散能力要求。
(1)在站廳和站臺層之間(或站廳的上層)上、下重疊設置商業時,禁止在站臺層或站廳公共區開設中庭或其他洞口與地鐵站臺層或站廳層直接連通。

圖6 車站公共區與小于2萬m2地下商業連接通道及防火卷簾示意圖

圖7 車站公共區與大于2萬m2地下商業連接防火設置示意圖
(2)在站廳層非付費區連通商業的樓、扶梯的開口部位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3 h的防火卷簾,防火卷簾應能分別由地鐵、商業控制。
(3)從站臺層到站廳層穿越商業的樓、扶梯,以及設置在站廳層非付費區內聯系商業的樓、扶梯,由于樓、扶梯周圍的空間與其所聯系的空間分別處于不同的防火分區和功能區,因此要求采用防火墻或能達到防火墻性能要求的措施進行分隔,相互間不能相互借用安全出口,且這些樓、扶梯要盡量從車站主體外接入,以保證地鐵消防安全。
車站主體與上、下層商業豎向連接示意如圖8所示。
道路下車站其主體結構位于道路下方,其附屬結構(含出入口、風亭、疏散樓梯、垂直電梯、冷卻塔)設置于道路兩側的地塊內,道路下車站附屬結構與商業地塊內建筑豎向連接時,需統籌考慮車站附屬結構與商業建筑的位置關系、結構體系等,本文僅對豎向連接接口進行設計。
(1)地鐵出入口與商業的安全出口應各自獨立設置;地鐵出入口與相鄰商業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h的防火墻分隔并劃分為不同的防火分區,兩者連通口采用2道防火卷簾分隔,2道卷簾分別由地鐵、商業開發控制,連通口不得作為相互間的安全出口。
(2)風亭宜與商業建筑結合設置,并合理布置風亭的位置,在滿足風亭之間間距的同時要兼顧商業立面美觀,減少對商業空間布局及流線的影響,最好避開建筑主入口。
(3)疏散樓梯間宜與商業建筑合建,并宜靠外墻設置,樓梯間與商業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h的防火墻進行分隔。
(4)車站垂直電梯宜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h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并靠商業建筑外墻布置,同時做好無障礙和導向設計。

圖8 車站主體與上、下層商業豎向連接示意圖
道路下車站附屬結構與商業地塊內建筑豎向連接示意如圖9所示。
地鐵車站位于商業地塊內時,建議車站與上蓋商業進行一體化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如:規劃、周邊交通及環境、上蓋物業功能定位、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地鐵與上蓋物業結構體系、空間布置及結構體系、流線設計等,本文僅對豎向連接接口進行設計。
車站主體與上蓋商業豎向連接,其接口需參照本文4.1節進行設計,車站出入口、風亭、疏散樓梯、垂直電梯與上蓋商業豎向連接參照本文4.2節進行設計。
商業地塊內車站與上蓋商業豎向連接如圖10所示。
局部位于商業地塊內的車站,車站部分主體及附屬結構與上蓋商業合建時,需要參照本文4.3節的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豎向連接時參照本文4.1節和4.2節的要求進行設計。

圖9 道路下車站附屬結構與商業地塊內建筑豎向連接示意圖

圖10 商業地塊內車站與上蓋商業豎向連接示意圖
局部地塊內車站與上蓋商業豎向連接示意如圖11所示。

圖11 局部位于商業地塊內車站與上蓋商業豎向連接示意圖
地鐵車站與周邊商業一體化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在進行地鐵車站與周邊商業連接方案設計時,要立足實際、統籌規劃,選用合適的連接型式,進行有效的防火設計,在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使地鐵車站與其周邊開發進行有機組合、資源共享、緊密銜接,更好地滿足城市功能空間需求,促進土地節約利用,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