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喜勤
大多數智障兒童的家長認為教育更多的是學校的事情,學校是負責教育的,學校教師更具有專業性,對智障兒童的教育問題更具有針對性,家長不認為自己有能力來對智障兒童進行家庭教育。所以,家長就把智障兒童的教育問題全部推給學校,認為自己負責好兒童的吃穿住行幾方面就行,也不認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重要,所以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早日完善。
一、智障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方式過于簡單。智障兒童家長的家庭教育比較簡單,對孩子的獎勵教育少,批評是家長慣用的教育手段,有的家長甚至會采用體罰的方式作為教育手段。很多智障兒童家長通常情況下不會與孩子談心交流,他們認為智障孩子不會明白家長說的事情或是家長做的事情,并且孩子也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需要家長去了解。在智障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還會用一些體罰的方式,較少情況會鼓勵表揚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2)生活教育僅限于日常生活技能。智障兒童在生活自理能力與普通兒童相比較存在嚴重不足,目前我國大多數智障兒童的家長對孩子的生活生存教育只局限于兒童個人的日常生活技能,忽視了兒童人際交流、規則遵守、自我保護等方面的教育。很多智障兒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有意識的培養兒童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在一些規則方面的教育也嚴重缺乏,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及不隨便亂丟垃圾等方面;同時也沒有注意到對兒童安全意識的培養,比如不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遇到緊急情況如何處理等方面的教育都是嚴重缺乏的。
(3)品格教育內容狹窄。品格教育主要包括培養兒童良好的個性品質,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由于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落后及語言發展的滯后,對他們進行一定的這方面的家庭教育,是他們能夠獨立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在智障兒童的實際生活中家長往往忽視了對兒童道德認知及語言能力的培養,他們沒有與孩子多交流,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日常文明禮貌行為及用語。
(4)忽視了智障兒童的智育。智障兒童的智育目的不僅是為了給兒童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改善、提高其智力。家庭對智障兒童的智育發展重視否主要看兒童的早期康復訓練,以及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兒童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想象力的培養。智障兒童的家長由于心理的接受能力以及本身認識的局限,而認為孩子的智力是不可逆的,沒有辦法教育或訓練,錯過了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種原因,家長也沒有注意對兒童觀察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的培養。
二、采取措施改善家庭教育不利因素
(1)家長要調整心態面對現實。家長在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智障兒童時,心理都會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從最初的震驚期到拒絕期、絕望期、內疚期,最后才到接受期。家長要自己努力調整心態或是尋求他人幫助(如接受心理咨詢等),盡快走過前四個時期到達接受期。家長只有從心里認清孩子是智障的這一事實,才會對智障兒童的教育問題產生重視,才會積極的面對智障兒童,使智障兒童早日接受康復訓練。
(2)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適當的多找時間,要利用更多的時間來和兒童相處,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家長通過溝通交流來了解自己的孩子,與孩子培養感情,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要有更多的機會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3)家長要重視與學校之間的聯系。與學校之間溝通不暢,會導致家長缺乏對兒童現狀的了解,缺少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加強家校的聯系,是學校與家長進行信息交流,是互相了解孩子的直接而有利的渠道,可以更好地促進家校合作,更好地改善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4)家長要樂于參加專業培訓。一些智障兒童家長的教育程度偏低,對兒童的家庭教育內容、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還有很多家長缺乏對智障兒童身心發展的了解,對康復知識的缺乏。一些特殊學校或是特殊教育的專業性機構可以給家長提供培訓活動,增強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實踐中的科學性,提高家長對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的了解,提高家長對智障兒童康復知識的了解,以便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