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強
【摘要】新課改下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較高要求,老師要與時俱進,掌握鉆研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施教過程中,靈活運用高效科學的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活力,切實營造出堂堂高效高質的語文教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創(chuàng)新?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2-0079-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學也要走出過去傳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結合新課標素質教育的理念,結合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一些先進、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活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充滿熱情,提高興趣。實踐證明,新時代的學生已經(jīng)不適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他們在學習中更傾向于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的方式,對于純粹的灌輸,一來他們不感興趣,二來參與也不積極,這就會嚴重影響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教學效率的提升,對于實現(xiàn)語文教學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推動學生有效發(fā)展的目標來說,是一種制約。
為此,本人在研究和踐行新課標教學理念的過程中,也研究了發(fā)展中的時代、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相關文獻資料,我認為高中語文教學要有以下創(chuàng)新,才能在教學的同時,發(fā)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1沒有把能力教學與基礎知識的教學結合起來
21世紀從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新課標教學改革來看,知識型和能力型的人才是培養(yǎng)的方向。高中生已經(jīng)初具自我的人格,有了自我的約束力和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雖然不能完全拋棄基礎知識,但也不能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上浪費更多的時間,基礎知識學生會通過自學自行掌握。我們需要從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興趣。但是在新課標教學理念的一再要求下,筆者還是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高中語文老師把教學停在知識灌輸,甚至基礎知識的積累上了,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再別康橋》,老師的教學再也不能停留在字詞的梳理,還有段落的總結上,而是要引導學生欣賞全文詩,鋪開詩中的意境,讓學生走進去,才是學好這首現(xiàn)代詩,體味其中情感的關鍵,更是語文教學培養(yǎng)新時代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高中語文老師,雖然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養(yǎng)成學生時時處處積累語文基礎知識的習慣,但是在教學中不能把過多的時間停留在基礎知識上,而要在能力教育上,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上多下功夫,這樣才能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價值,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意義。
1.2 沒有認識到預習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高中生在自學方面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方法,而且事實證明,由于高中生學習任務的加重,時間的緊迫,需要他們自主學習的東西非常多,因此不但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還要通過預習或者一定的作業(yè)和練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個被很多老師忽略掉的問題——課前預習的重要性。直接讓學生走進新課,學生還沒有理解思路,課已經(jīng)講了一半,這顯然會影響到學習質量。所以,作為高中語文老師一定要認識到預習對于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性。比如,對內容的大概了解,對課文的閱讀,對一些陌生字詞讀法、意義、用法的了解等等,這些都通過預習讓學生提前了解,從而為課堂學習的順利和質量做好保障。但是長久以來,一切以速度為目標,以灌輸為方法的教學觀念的影響,使老師錯誤地把教學速度與教學效率等同了起來,所以就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也忽視了老師在課前備課、做好充分準備的重要性,使課堂教學顯得突兀,且銜接不好,影響整體教學的連貫性不說,也讓學生養(yǎng)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
1.3 忽視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對教學的促進
一談起教學,老師關注的首先是質量,但反射回來,關注的還是教學方法。盡管我們知道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質量的作用,但是大多數(shù)高中語文老師,依然沒有使自己的思想轉變過來,在教學中還是運用老方法。比如,一篇課文的教學還是首先在了解作者的情況下,讓學生閱讀課文,勾畫陌生的字詞、重點的句子,老師再與學生一起讀課文,一段一段分析段落,總結中心,最后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試做課后的練習等等。這樣看似面面俱到了,什么內容都涉及了,可事實是這種機械化的模式,使課堂失去了活力,削弱了語文教學的意義和豐富性。所以,雖然內容很重要,但是如何把內容有效地傳授給學生的方法更加重要。
1.4沒有發(fā)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作用
素質教育強調最多的一個重點,就是學生的主體性。事實也證明,只有在課堂上體現(xiàn)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調動學生活力,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但是由于我們對于語文教學的認識不足,老師在課堂上依然以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嚴重,學生還是在老師的“帶動下”被動的學習。比如,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得少,灌輸?shù)枚啵黄n文老師能從字詞講到中心思想,再講到相關的內容,看似給學生灌輸了很多東西,沒有浪費一點課堂時間。可正因為這樣的滿堂灌輸,學生對內容的掌握也不到三分之二,顯然沒有達到教學要完成的任務。或許放在過去,學生的主體意識還比較弱,這樣的教學方法還可以,但是新時代的中學生,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如果在教學中被忽視,他們潛在的消極情緒就被調動了起來,出現(xiàn)抵觸情緒,影響學習質量。
2.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2.1創(chuàng)造輕松、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語文教學
無論是小學生還是高中生,他們都喜歡輕松、快樂的課堂教學氣氛,喜歡在沒有壓力、充滿活躍的課堂上學習、成長。過去由于傳統(tǒng)所謂的“師道尊嚴”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總是高高在上,嚴肅有效,活躍不足,讓學生在課堂上覺得像是受訓,雖然有所獲,可是死氣沉沉的課堂讓學生感覺壓力很大,容易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使學習機械化、任務化,沒有熱情,缺少主動性、自覺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也迎來改革的春風,課堂教學煥然一新,教學也從過去的知識灌輸變成了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獲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為了充分利用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課堂,老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徹底放下學習的負擔,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質疑、提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深入領會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廣闊空間,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提升,從而讓學生愉快學習,獨立思考,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2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學習
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案的課堂教學早已成了過去式了。在社會發(fā)展,時代迅速進步的今天,信息技術、科學手段已經(jīng)悄然走進了課堂教學,成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手段,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喜歡和青睞。實踐證明,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直觀,易于學生理解,且多媒體集聲音、色彩、圖畫、視頻等的超強呈現(xiàn)方式,還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代入感,有效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增強教與學的效果。比如,在給學生教學《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的時候,如果僅憑老師口傳心授,讓學生理解課文中所描寫的荷塘月色及荷花等,是很難實現(xiàn)的。但是只要老師能根據(jù)教學內容,在備課的時候就收集、整理一些與《荷塘月色》相關的視頻、圖片課件、資料,在課堂教學時給學生進行展示,學生就能直觀地看到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視角,深入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時的內心活動,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同感,又讓學生學習和掌握了朱自清深厚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運用能力,對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提升是一種促進,同時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也是一種提高。
2.3巧用課堂討論方式,激發(fā)學生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毋容置疑,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采用討論方式,對學生的思維拓展,應答能力,學習能力,綜合素養(yǎng)方面等都是一種有效的培養(yǎng),都是一種極大的提升。首先,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討論機制,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深入?yún)⑴c其中,主動學習、積累知識;其次,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發(fā)展,表達觀點的習慣,促進語文學習。比如,在教學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的時候,在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課文后,為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老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比如,作者為什么常常到地壇公園去?他在那里思考了什么?還有作者和母親的感情以及母親為什么要小心翼翼地愛他?等等。這些問題的討論,有利于學生對整篇課文的理解,對于學生全面深刻地掌握課文主旨,提升學生效率非常有效。所以說,在課堂上開展討論機制,對于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有力的促進。
2.4重視高中文言文銜接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重視高中文言文銜接教學,主要是指升入高中的高一學生,因為這部分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落差。老師在掌握這種情況的基礎上,有的放矢,要在高一初始階段的文言文銜接教學方面下足功夫,為后面的持續(xù)文言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作為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老師,要在高一階段就要高度重視文言文的銜接教學,極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傳承和沿用了兩三千年,如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再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等,都屬于文言文的范圍,它是中國古代的書面應用語言,也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和根本,是初高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必須要掌握和學習的重要知識內容。尤其是高中的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難度,但又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知識結構和內容,所以,高一學期文言文“銜接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初中生進入高中以后,作為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對初高中兩個階段的語文知識和文言文進行有意識地連接,使之保持教學的連貫性、系統(tǒng)性,也讓學生的學習有根有據(jù),達到有效的知識遷移與貫通,是保證學生學好文言文、學好語文的關鍵,也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結束語
總之,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不僅要完成應試教育教學要求,還要利用課堂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所以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語文老師,要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符合素質教育教學的方法,靈活教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徹底擺脫高中語文的教學困境,刷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面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意義,讓每個學生都健康全面成長,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丁玉萍.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1期.
[2]王耀宗.新課改中語文教學應避免的誤區(qū)及對策[J].吉林教育,2009年32期.
[3]于世華.教學內容的靈活結構性[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17期.
[4]蔣廣秀.淺談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3.
[5]陳喬.關于改善高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
[6]堯華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對策——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思考[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