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倩
【摘要】2018年9月,我被安排到一所農村幼兒園做管理工作,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今天,我看到了農村幼兒園的家園共育還存在很大的問題,為什么家園共育在淳樸的農村家長這里開展得不好?問題都來自于家長嗎?有什么好的解決策略?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農村家園共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讓我們的家長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關鍵詞】家園共育? 農村幼兒園?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2-0124-03
“家長”是教育資源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他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進入幼兒園后老師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雖然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今天,大部分家長都能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但在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還存在很大的問題,家長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如何做好農村家長的家園共育,是農村教師要思考、分析的問題。
一、農村家園共育的現狀
2018年9月,我被安排到一所農村幼兒園做管理工作,讓我觀察到了農村家園共育還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家長不夠重視學前教育。
根據我的前期調查發現,幼兒園有61%的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家里的老人帶著,但老人們也不是專門負責帶孩子,還要做農活,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紛紛外出工作,覺得幼兒園就是一個可以幫他們帶孩子的場所,對孩子的成長關系不大; 28%的孩子是媽媽和家里的老人帶著,他們覺得幼兒園沒有那么重要,主要還是帶孩子玩玩,老師讓帶什么就配合著帶點;還有11%的家庭是父母都在孩子身邊,與他們溝通過后發現,他們覺得幼兒教育肯定沒有以后中小學教育重要,但老師的要求會盡力配合完成。
(二)家長對農村幼兒園的不了解。
在調查中我發現,有95%以上的家長認為,農村幼兒園肯定沒有城里的幼兒園好,就算幼兒園建了新的園舍,在教育水平或者師資力量方面也一定是不行的,大多數家長認為:我把孩子放在農村幼兒園上,就是讓老師幫忙照看孩子的。
(三)家長不夠信任老師,甚至與老師站在了對立面。
家長對老師的不信任主要集中在小班階段,孩子剛入園,一旦出現入園焦慮現象,家長會覺得是老師照顧得不夠細致,甚至對于孩子說出的“老師打我”、“不給我吃飯”這些話深信不疑。雖然我們在暑假里就開了新生家長會,但還是有部分家長在孩子入園焦慮期期間表現出對老師的不信任。
(四)家長不夠了解幼兒年齡特征與發展需求。
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家長不理解幼兒行為的事情發生,對于孩子在意的事情家長會覺得幼稚、無聊,想不通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有時甚至會批評和拒絕孩子的正常需求。
(五)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要想做好家園共育工作,就一定要做好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工作。每學期都會有因為教師和家長之間因溝通問題導致的誤解,其實當我去了解情況時會發現,都是沒有及時溝通造成的。
二、家園共育問題的分析
針對以上幾點農村家園共育現狀與問題,我進行了以下分析:
(一)近幾年,國家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不僅是因為二胎政策的影響,重點是因為好的學前教育可以為幼兒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能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各方面協調發展,因此這幾年的學前教育很是“熱鬧”,老師不斷培訓學習、新的園所不斷的建起、幼兒園不斷的創建等,大多數幼兒園的內涵和層次都有了質的飛躍。但這些飛躍因為缺少宣傳,農村的家長并不了解,他們大多的關注點還是在生活上,所以在農村家長的教育觀里,依然是多年前的思想——小學才是真正的上學讀書,幼兒園就是玩玩的,對于他們來說幼兒園的存在更多的是解決了家里沒人帶孩子的煩惱,更像是服務行業和福利機構,而不是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促進全面發展、提升學習品質的教育場所。
(二)我園是一所公辦幼兒園,一開始是村小的附屬學前班,后來變成幼兒園,由小學統一管理,但都不是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任教,都是由小學快退休的老師任教,2007年開始幼兒園獨立,但依然在小學辦園,老師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一直到2013年,學前教育發展到農村,才有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分配到幼兒園,原先在園的老師們在要求下慢慢開始考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2017年幼兒園遷入新址,并在同年創建成為江蘇省優質幼兒園。近幾年幼兒園的發展是很快的,但對于當地人而言,幼兒園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家長們不了解幼兒園的內部發展,就覺得園舍比原來好看了,但教育教學、師資配備等都和原來一樣,所以才會有農村園沒有城市園好的想法。
(三)近年來,媒體和社會時常曝光的學前機構虐童事件,讓老師和家長的關系蒙上了一層網紗,家長不夠信任老師是新生家長常有的狀態。作為老師,如何讓家長對自己產生信任感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當家長對幼兒園或老師的工作產生疑惑時,老師應耐心的和家長解釋,用專業來幫助家長。信任來自專業、來自責任、來自愛心,老師做到了夠專業、負責任、有愛心,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家長會對老師產生絕對的信任感,也會在家園共育上較好的配合老師。
(四)目前幼兒園的家長大多是90后,在他們年幼的時候,有一半人沒有上過幼兒園,上過幼兒園的家長也是在當地的農村幼兒園上的,當時的農村幼兒園多數還是以學前班的形式存在,孩子們也沒有接受過現在學前教育的模式,所以雖說是90后年輕一代的家長,但他們對于學齡前幼兒的年齡特征與發展需要并不是很了解,甚至會覺得幼兒園不學拼音和算術是不對的,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會跟不上,因此幫助家長了解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和發展需要是幼兒園和老師需要做的事情,只有家長了解了孩子的真正需求,才能理解幼兒園設置的課程,從而配合和參與家園共育工作。
(五)想要做好家園共育,少不了老師和家長間的有效溝通,雖說是農村幼兒園,但我們也有這樣一部分家長,他們雖然掌握的育兒理念不多,可是他們還是非常配合老師的工作,也希望通過自己的配合,老師能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專業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有效溝通一直是年輕教師薄弱的一項工作,有時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因為溝通得不善,反而把事情復雜化,因此學習溝通知識、掌握溝通技巧也是提升老師專業的一項工作。
三、農村家園共育問題的策略
(一)讓家長了解當代的學前教育和幼兒園。
組織形式:新生家長會、家委會、家長半日活動等
新生家長會是家長與幼兒園、與老師第一次的面對面交流和溝通,在今年的新生家長會上我們首先向家長介紹當代學前教育的形式: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不僅僅是城市,農村的幼兒教育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其次向家長們介紹了幼兒園情況:幼兒園的創建等級分為標準園、南京市優質園、南京市示范園、江蘇省優質園、江蘇省示范園幾個等級,我園于2017年成功創建為江蘇省優質幼兒園,所有的園所硬件設施、師資配備、衛生環境、教育教學等都是達到省優質園的標準的,不存在農村幼兒園比較差的說法;然后我們還向家長簡單介紹了學齡前兒童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需求,希望家長們可以配合老師,用專業、耐心和愛心共同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成長。
光有理論還不行,我們利用家長開放日的活動形式讓家長近距離的了解幼兒園的文化和教育,看看孩子們是用什么樣的形式在幼兒園度過一天的生活,為什么幼兒園要去小學化,幼兒園與小學生活的區別在哪里等等,都一一地呈現在家長面前。
(二)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來。
組織形式:親子運動會、親子游活動、親子六一游園活動、家長進課堂活動、親子防拐騙演練活動、婦女節親子活動、親子制作活動等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
除了讓家長觀摩幼兒的一日生活,幼兒園會舉行多種形式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來,讓家長親身感受幼兒園的教學模式給孩子帶來的益處。通過這些親子活動的開展,不僅增進了親子關系,還讓家長們懂得正確陪伴的方法,并進行有效陪伴,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優秀家長的示范帶頭作用。
組織形式:優秀家長志愿者評比活動、公眾號推送的親子小課堂活動、親子閱讀活動、家長會上優秀家長親子游戲示范活動等。
家長和孩子一樣,也是需要表揚的,在幼兒園宣傳、老師鼓勵帶動下,有一部分家長積極投入到家園共育的活動中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幼兒園會搜集優秀家長的案例在全園進行宣傳,讓大家了解良好的家園共育中孩子的改變與成長,讓優秀家長帶動全體家長。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能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讓越來越多的家長看到家園共育下孩子的成長,并積極參與家園共育,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強有力的保障。
(四)課程游戲化環境下的幼兒園課程介紹及幼兒的全面發展。
組織形式:家長會
大部分家長對幼兒園的課程是存在疑惑的,認為讓孩子玩也能學到知識?為了讓家長們了解幼兒園課程是適合3-6歲兒童年齡特征和發展的需求,我們會組織年級組長制作PPT向家長們介紹幼兒園當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是怎么生成、目標、資源、活動、區域、教師探討、幼兒參與的全過程,讓家長們直觀地了解孩子在這樣的課程中德智體美各方面習得了什么,從而支持幼兒園的課程。
(五)教師專業及溝通技巧的培訓。
組織形式:老教師經驗分享活動、師徒結對活動、家長溝通問題研討活動等。
除了對家長進行講座和培訓,教師的專業化培訓也是不能少的,尤其是針對于家長溝通這塊,我園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訓活動,這些培訓活動的開展,能幫助年輕教師提升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做好家長工作并管理好班級。
農村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是一個過程性的工作,需要老師們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反思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希望在我們不斷的努力下,不斷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從積極配合到主動參與,和幼兒一起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獲親子間的歡樂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