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勃
曹操痛定思痛去物色軍師,好不容易發現了一位撫琴而坐的“仙長”可堪擔此重任。不知這位仙長是何等高人?真是說破英雄驚殺人:乃是大名鼎鼎的蔣干
小時候看張國良先生的蘇州評話版的三國故事,最喜歡看夏侯惇出場,因為這個人物戰場上雖然是個廢物,在關羽、張飛、趙云手里就是盤菜,但是特別搞笑,一出場就鬧騰得不行。
但有幾個朋友卻很不喜歡這套書,因為他們很看重“忠于原著”,《三國演義》里夏侯惇是曹營名將,比頂級武將雖然不如,但也有得打,于是覺得評話作者這么亂改,真是很過分。
后來讀了《三國志平話》和三國題材的雜劇,才曉得這個活寶夏侯惇來頭早了,還沒有《三國演義》的時候,他就是豬八戒式的搞笑擔當了。如《莽張飛大鬧石榴園》里,夏侯惇出場時自我介紹是這樣的:“湛湛青天夠不著,躧著梯子望上瞧。兩輪日月仔細看,原來是陀棗兒糕。某乃夏侯惇是也,每回臨陣,唬的我放屁。戰策兵書,到了不濟。”看來民間曲藝里的三國故事,自有一套傳承,和《三國演義》不見得有關。
讀元雜劇,會覺得是打開了一個與《三國演義》截然不同的奇妙世界,又不禁感嘆,民間的欣賞趣味,真是有驚人的穩定性,很多人以為現在才有的無厘頭、惡搞,明明就是傳統文化嘛。
曹操是爆米花電影里常見的那種低智商大反派,倒是蠢得挺萌,又有點像阿凡提故事里的巴依老爺。
曹操手下的武將,則集體都是廢物。有一出叫《關云長刀劈四寇》的戲,四寇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他們在董卓死后造反,呂布因為流鼻血不能作戰,帶著貂蟬跑了。于是董承出長安尋訪救兵,先找到曹操。結果曹操手下曹仁、許褚(外號“九牛”)、曹彰(外號“鐵笠子”,按說這時才是個幾歲大的孩子)、曹霸(不知道是誰,想必不是那位唐代的畫家)等人都被四寇戰敗。剛巧關羽回鄉祭祖經過,仗義出手,“一口刀超古越今,將四寇一刀一個都劈了”。
也就是說,關羽一人,可以輕松滅曹營名將全體。《三國演義》里,關羽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那場戲,是被曹營眾將逼入絕境后,才做出的選擇。元雜劇里,曹將根本沒有這個實力了,這個情節還怎么進行了?解決的辦法是:曹操假扮劉備,混入徐州城,綁架甘糜二夫人出城,這才逼關羽投降。
但相比曹營的文官們,這些武將還算幸運的。因為他們畢竟還頻繁出場混臉熟,而荀彧、荀攸、郭嘉們,則幾乎集體消失了。
曹操身邊是幾乎沒有謀士的。如果確實需要人用計,那么往往會讓張遼來兼職,所以人送外號“百計張遼”。但張遼的計策大多格局也很卑下,如關羽要離開曹營找劉備,曹操把張遼喊來出主意,張遼獻了三條“妙計”:
丞相領兵趕上云長,則推與他送行。丞相若見云長,丞相先下馬,關云長見丞相下馬,他必然也下馬來。若是云長下馬來,叫許褚上前抱住云長,著眾將下手。第二計,丞相與云長遞一杯酒,酒里面下上毒藥。第三計,丞相把那西川錦征袍,著許褚托在盤中。丞相贈與云長。云長見了,必然下馬來穿這袍。可叫許褚向前抱住,眾將下手。恁的方可擒的云長。
這個用計的水平吧,大概就和《水滸傳》里的張文遠差不多,讓曹操改扮宋江,張文遠都不用換人。
《博望燒屯》里,曹操難得有個軍師,是個歷史沒有的原創角色,會隔空猜枚(孫悟空和虎力大仙、鹿力大仙賭賽的項目),打仗的水平完全看不出,自己送上門去被諸葛亮抓了。所以,有時候曹操不得不感嘆:
“孫權有周瑜,劉備有諸葛,惟有吾一身!”
曹操痛定思痛去物色軍師,好不容易發現了一位撫琴而坐的“仙長”可堪擔此重任。不知這位仙長是何等高人? 真是說破英雄驚殺人:乃是大名鼎鼎的蔣干。
京劇《赤壁之戰》里,蔣干上躥下跳十分活躍,各種場合都有他。有人奇怪,曹操這么聰明,用蔣干上了一回當,以后自然該開除他,怎么能由著蔣干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帶進溝里? 無他,這是尊重梨園行自己的傳統:曹操就蔣干這么一個特聘的軍師。
現在很多人是看過《三國志》這樣的正史,和《三國演義》一比較,覺得《演義》貶低曹操。其實想想羅貫中的創作環境,他寫《三國演義》時流行的三國故事的主流是啥,他為曹營恢復名譽,也真是非常拼了。
(作者系大學教師、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