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蘭
【摘要】學齡前期是幼兒各方面能力得以發展的黃金時期,幼兒在幼兒園內進行的手工制作活動的學習,與幼兒學習語言、體育、唱歌等活動形式相比而言大有不同。幼兒在幼兒園所進行的手工制作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東西,還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童年充滿歡樂,在手工制作過程中,孩子們要調動所有的感官,不僅是左手和右手的協調,還有手和大腦之間的協調。通過實踐練習,會有感性認知,從而促進大腦的進化。 孩子多接觸藝術類的活動(手工、創意畫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大腦的創造力,精細的動作不僅可以增加手的靈活性,還可以提升手部大腦和眼部的協調能力。教師要抓住幼兒發展的關鍵期,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吸引幼兒進行學習手工制作的興趣,全面開展幼兒園手工制作活動為主題探索活動。
【關鍵詞】幼兒園,手工制作,活動開展
引言:幼兒時期,在各方面的發展相對年齡大的孩子來講更具有可塑性。幼兒園在遵循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美術活動中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手工制作,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可以在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以適當引導,及時發現并充分挖掘幼兒身上存在的發展潛力,提高幼兒的課堂參與度與對手工制作活動的興趣。
一、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手工制作活動
幼兒由于自身年紀小且動手操作能力還遠遠比不上成年人,因此在幼兒課堂參與手工制作的過程當中,教師要予以表揚和鼓勵。同時,教師要相對弱化自己在課堂當中起到的作用,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幼兒自己進行動手操作過程中的探索與學習,使幼兒在課堂進行中提高自我效能感,盡量完成本次活動的任務(一副完整作品),讓幼兒有成功的喜悅,獲得參與感與成就感。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班手工制作活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他們進行立體手工活動可能需要用到的材料,例如泡沫若干塊、紅色顏料、一次性筷子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這是保證本次活動成功的前提條件。教師無需要一一示范,可以讓孩子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自己設計。如果有個別孩子不會完成可以說“吃不到這么美味的糖葫蘆,真可惜!”。激發幼兒的好勝心,并適當幫助完成。讓幼兒在手工制作活動過程中體會到樂趣。除此之外 ,在幼兒進行手工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問,這一步已經完成了,那么下一步我們要干什么呢?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激發幼兒的創作思維與動手能力。幼兒可以通過手工制作來表達他們的思維與想象內容。教師對幼兒作品的鼓勵和肯定,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兒后續動手能力發展。
二、培養幼兒自己動手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我們教育者要做好挖掘和開啟者。放手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教師要學會適度放手,尊重幼兒的課堂主體作用,為幼兒留出充足的課堂自主探究時間,讓幼兒利用現有材料進行動手操作。大班幼兒相對小班幼兒來講,有著較強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開展更高難度的手工制作活動,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提高也是檢驗教師執教水平的重要環節。
例如,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大班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可以為幼兒提供立體手工活動所需要的原材料,讓幼兒利用彩色卡紙進行折房子的手工制作活動,教師可以率先向幼兒講述彩色折紙的用途,例如折紙、剪裁與拼接、翻轉等,讓幼兒首先對于折紙有一個簡單的概念。了解一些折紙的技能性操作就可以了。接下來教師可以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設計創作,他們會根據自己平時積累的生活經驗,進行設計自己心中的房子。這些也許在我們成人眼里不成體統,但是你在交談中發現每一個作品盡然包羅萬象,讓我們為豐富的他們而驚嘆!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利用粘泥、橡皮泥以及其他例如塑料棒的輔助工具進行手工制作小碗、杯子等常見的家庭用具,將動手操作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幼兒在了解用具的特點之后進行手工制作比較容易。除此之外,為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幼兒在課上制作一些更為立體的手工藝品,鍛煉幼兒的專注力與創造能力,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孩子的內心世界猶如寶藏,天地寬廣無比。
三、準備充足,形式多樣,給幼兒機會
活躍的課堂活動的開展對于幼兒動手創新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必須準備充分,形式多樣化,剪裁、粘貼、折紙、印染、繪畫等,這樣才能讓幼兒有物可操作。手工制作與繪畫結合起來,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繪畫,能激發幼兒對手工制作的興趣,發揮其制作與裝飾的能力。例如:在幼兒折紙完畢后,可引導幼兒將作品貼在底紋上,鼓勵他們通過想象,添畫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組成一幅有立體感的畫面,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進而提高幼兒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時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們的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開展家園共育,促幼兒能力提高
幼兒接受知識熏陶與能力培養的來源主要是幼兒園與家庭,因此教師作為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梁,要發揮紐帶作用,及時與幼兒家長展開溝通,共同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幼兒與家長一起進行手工制作活動,既可以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又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加強家園共育能力。
手工制作活動也可以利用家園共育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制作,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氛圍,充分感受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增強親子間的合作性互動性。家長的陪伴就是明燈,親子手工活動中提醒家長,給幼兒留機會和時間,家長不能越俎代庖。教師可以多多攝影拍照,制作成PPT形式或者美篇等,進行宣傳推廣,讓孩子看到自己和家長,這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歡喜,從而激發孩子對手工制作的興趣,開發和完善心智。
結束語:幼兒的智慧集中展現在他的手指上,幼兒園在開展手工制作活動的過程中,要做到以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為基礎,促進幼兒的大腦發育。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獲得能力全方面的發展。教師在幼兒動手的過程中要加以密切注意,做到內容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斷進行課后反思,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魏海燕,藺志萍.如何開展幼兒園小班手工制作活動[J].考試周刊,2018(28):191.
[2]趙臘美.淺談幼兒園幼兒手工制作活動的開展[J].華夏教師,2015(03):54.DOI:10.16704/j.cnki.hxjs.2015.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