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珽,湯承,岳華
(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獸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引起犢奶牛腹瀉的病因大致可分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兩大類。感染性因素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營養條件和環境因素等。常見的引起牛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有牛輪狀病毒(BRV)、牛冠狀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產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沙門氏菌(Salmonella)等。近期研究表明,牛諾如病毒(BNoV)和牛紐布病毒(BNeV)是新發腹瀉病毒,已廣泛流行。實驗室檢測對犢牛腹瀉的準確診斷有重要作用。
1.1 臨床樣本 某牛場20~40 日齡犢牛暴發腹瀉,臨床表現為精神沉郁,水樣腹瀉,呼吸急促,體溫升高等。采集4份犢奶牛腹瀉糞便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
1.2 核酸提取 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采用TrizolTMReagent 試劑盒提取RNA,并用Prime ScriptTM試劑盒反轉錄合成cDNA。
1.3 七種病原的PCR 檢測 檢測BRV、BCoV、BVDV、BNoV、BNeV、ETEC、Salmonella等7 種病原的PCR方法按照相關文獻報道進行,引物信息見表1。
如表1所示,用RT-PCR方法在4份犢奶牛腹瀉糞便樣本中擴增出了4個長度為231 bp的BRV目的條帶和3 個長度為194 bp 的BNeV 的目的條帶,BRV檢出率為4/4,BNeV檢出率為3/4;BCoV、BVDV、BNoV、ETEC 和Salmonella五種病原未檢出。

表1 引物序列
根據臨床癥狀及實驗室診斷,確診這起犢奶牛腹瀉是由BRV和BNeV混合感染所致。
BRV是引起犢牛腹瀉的常見病原,BRV感染臨床上常采用對癥治療方式進行治療。由于BRV基因型眾多,不同基因型的疫苗缺乏交叉保護,故給疫苗研制造成了困難。
NeV 是杯狀病毒科紐布病毒屬的唯一成員,能引起犢牛腸道損傷(尤其是十二指腸和空腸)和嚴重腹瀉。目前對其感染只能采取對癥治療,如補液及調節酸堿和電解質平衡,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