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素華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醫院婦產科,福建三明 365001
妊娠高血壓為產科常見疾病, 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孕產婦與新生兒,如產后出血、窒息等,嚴重者出現死亡,因此,加強妊娠高血壓管理,降低母嬰死亡率,確保母嬰安全[1]。 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在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實施護理干預, 有效改善妊娠結局[2]。在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中, 可有效提升疾病的認知水平,消除焦躁、恐懼等不良情緒,確保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面對分娩過程,有效控制血壓,有效改善妊娠結局[3]。 當前,臨床缺乏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有關研究, 基于此, 該文便利選取該院2017年3 月—2019 年2 月98 例孕產婦為對象,探究護理干預在妊娠期高血壓孕產婦臨床護理中效果, 為臨床實踐提高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98 例妊娠期高血壓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 49 例。 參照組, 年齡為 26~39 歲, 平均年齡為(30.58±3.17) 歲; 初產婦與經產婦分別為 29 例與 20例。 研究組,年齡為 27~40 歲,平均年齡為(30.76±3.19)歲;初產婦與經產婦分別為31 例與18 例。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資料齊全;單胎妊娠;以《婦產科學》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為診斷標準; 患者及家屬均熟知該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高血壓史;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精神異常;過敏史;惡性腫瘤;不配合研究者。 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均結合實際情況, 予解痙降壓藥物進行治療。 給予參照組常規護理:口頭講述疾病有關知識,并采用視頻、PPT、宣傳欄等多種方式,向患者講述疾病對母嬰產生的危害,并介紹防治手段。 給予產婦心理護理,積極與產婦溝通與交流,給予鼓勵與支持,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叮囑產婦家屬增加對產婦的關心與鼓勵,緩解負性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治療,強調按時用藥,指導患者的飲食,保證充足睡眠,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注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指標。
給予研究組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①規律產檢。 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更應當加強孕期產檢,可及時關注妊娠高血壓疾病,采取措施進行干預,預防妊娠不良結局。 在孕婦產檢時,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向產婦講述疾病有關知識,給予產婦心理護理,積極與產婦溝通與交流,給予鼓勵與支持,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叮囑產婦家屬增加對產婦的關心與鼓勵,緩解負性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治療。 講述產檢的重要性,告知產婦正確產檢時間,要求產婦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產檢。
②健康知識宣教。 妊娠高血壓孕產婦由于缺乏疾病有關知識,極易產生負性情緒,如緊張、恐懼、焦慮等,分別講述產前、產后等各個階段健康知識,通過宣傳欄、視頻講解、集體講解等方式講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強調對母嬰產生的危害,并詳細介紹防治手段。 使其充分了解疾病有關知識, 重點講述妊娠階段的護理措施,強調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護理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有效預防并發癥。
③心理護理。 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選擇通俗易懂、專業方式講述疾病知識,使得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識;并向患者講述自身情況,消除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緒;與患者溝通、交流,講述治療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 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要求其關心與關愛患者,使得患者感到親切,消除恐懼感。 詢問患者的疑慮,及時解答。
測量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水平,包括收縮壓、舒張壓;使用HAMA 量表、HAMD 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隨后,使用SF-36 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在最后,使用護理滿意度量表對患者滿意度情況進行評估,共分為不滿意、比較滿意、十分滿意3 個等級。
使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后的舒張壓、收縮壓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 1 兩組患者血壓情況對比[(),mmHg]

表 1 兩組患者血壓情況對比[(),mmHg]
組別 舒張壓護理前 護理后收縮壓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49)參照組(n=49)t 值P 值104.86±8.45 104.28±8.63 0.595 0.498 93.78±6.48 99.56±8.39 4.382<0.001 156.67±9.13 157.34±10.24 0.084 0.940 121.87±6.65 129.58±5.46 3.987<0.001
對于護理后心理狀態評分(HAMA 評分、HAMD 評分),研究組明顯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對比[(),分]
組別HAMA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HAMD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49)參照組(n=49)t 值P 值12.65±3.54 12.28±2.98 0.695 0.598 6.57±1.78 9.54±1.64 5.184<0.001 12.42±3.28 12.76±3.49 0.786 0.472 6.21±1.67 9.19±1.54 4.868<0.001
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49)參照組(n=49)t 值P 值76.86±4.59 75.57±4.38 0.794 0.584 91.48±5.28 84.48±4.78 6.487<0.001
研究組明顯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在孕產婦的分娩期, 屬于較為嚴重的妊娠并發癥,容易出現產后大出血等并發癥,威脅患者的生命[4]。 妊娠期高血壓是以全身小動脈發生痙攣為基本病理變化, 容易導致身體機能的多個臟器發生病理與生理的變化,從而出現頭痛、抽搐等癥狀。 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有很多,如年齡因素、孕次、高血壓史、體重指數、流產史等,若初產婦的年齡較小,高血壓發病概率增加, 且疾病發病概率與體重指數呈正相關,孕次與流產次數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高。 有學者曾對妊娠期高血壓誘發因素進行分析, 高齡為妊娠高血壓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高于35 歲產婦發生概率約為年輕產婦2 倍及以上, 可能與內分泌調節功能紊亂與動脈粥樣硬化趨勢存在關系。 體重指數是對肥胖進行評定,而多種代謝性疾病均以肥胖為基礎,如胰島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壓等,血脂紊亂促使血液粘稠度不但增加,使得血管外阻力也明顯提高,為動脈粥樣硬化提供硬化條件,極易引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該次研究中, 參照組49 例孕產婦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49 例孕產婦實施護理干預, 研究結果中顯示,研究組護理后的舒張壓 (93.78±6.48)mmHg、 收縮壓(121.87±6.65)mmHg 均優于參照組的舒張壓 (99.56±8.39)mmHg、收縮壓(129.58±5.46)mmHg(P<0.05)。 表明妊娠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有效控制血壓。 在護理干預中,指導產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飲食可控制血壓,多進食水果、蔬菜,促進消化,補充蛋白質等,確保營養豐富,保持膳食均衡,增強機體免疫力,也可滿足孕婦與胎兒所需[8]。 有學者選取妊高癥孕產婦進行研究,分別采用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研究結果可見,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護理后的舒張壓(93.13±7.98)mmHg、收縮壓 (120.56±7.27)mmHg 均優于參照組的舒張壓(98.75±5.74)mmHg、 收縮壓 (128.67±5.09)mmHg (P<0.05),與該次研究結果保持一致。 對于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應當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首先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產婦講述疾病有關知識,使其充分了解疾病,消除恐懼與不安心理,加強心理護理[5],給予產婦支持與鼓勵,使其保持心情愉悅,并叮囑家屬給予產婦關心,使其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愛,從而樹立自信心。 另外,指導產婦定期產檢,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有效控制血壓,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 研究結果顯示, 對于護理后心理狀態評分(HAMA 評分、HAMD 評分), 研究組明顯更優 (P<0.05)。 對于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明顯更優(P<0.05)。有學者[6]選取妊娠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采用對比實驗,研究結果可見,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SDS 評分均優于常規護理組, 和該次研究的結果類似,均證實應用護理干預有助于消除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緒,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護理效果顯著。 此外,研究結果中,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妊娠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得到患者的支持與肯定[7-8]。
綜上所述, 妊娠期高血壓孕產婦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有效消除負性情緒,改善生活質量,同時還可有效控制血壓,得到患者的滿意評價,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