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榮燕,楊佳玲
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外科,福建福州 350001
丹毒又被稱為“流火”,屬于臨床一類常見非化膿性急性皮膚炎癥疾病,可對皮膚表層、皮下組織中淋巴管以及附近軟組織產生影響[1]。 常見感染部位包含下肢以及面部,病變位置主要表現是紅斑、熱、腫痛,部分患者伴隨發熱以及頭痛等全身性的不適癥狀。 當丹毒發生于下肢時, 下肢皮膚會產生邊界清晰鮮紅色的片狀紅疹,局部存在燒灼樣疼痛,快速往四周擴散,進而產生水泡與破潰,未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可危及到生命。 治療時多選擇全身應用抗生素、局部治療以及中醫治療[2]。受疾病影響患者腿部無法活動,生活上需要依賴他人,再加上缺乏對疾病的認知, 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睡眠質量。 因此,治療期間輔以有效合理護理措施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況及睡眠質量意義重大[3]。 該文就2019 年1—12 月該院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41 例開展研究,分析針對性護理對該類患者睡眠的改善及心理狀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采用整群抽樣法整群選取該院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共82 例進行研究, 依據隨機數表法將其中41 例納入對照組,41 例納入觀察組, 兩組男女比例分別為22:19、23:18;年齡分別為 12~78 歲、12~76 歲,均值分別為(40.35±10.86)歲、(40.42±10.75)歲;發病部位:踝部、小腿以及足背部比例分別為12:22:7、13:23:5。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得到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
納入標準:①均與《外科學》[4]中有關丹毒診斷標準相符;②發病部位為下肢;③存在紅腫熱痛現象;④具備正常的認知能力;⑤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存在大面積皮損、嚴重感染者;②存在心血管病、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存在溝通障礙者;④拒絕參與或者無法配合該次研究者。
兩組均常規予以靜脈用藥、 局部外敷中藥膏以及紅外線照射患處等治療,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含病情觀察、常規宣教、環境護理以及生活護理等。 觀察組于上述基礎上加以針對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 患者因腿部腫痛,日?;顒邮艿接绊?,部分患者甚至無法自理生活,需他人照顧,易出現低落、煩躁以及焦急等負面情緒, 需要護士和患者加強交流溝通, 給其積極主動講解疾病有關知識與治療中注意事項,和其建立起良好護患關系,指導其以合理方式宣泄內心不良情緒,維持心情舒暢,提升其自信心。 ②安全護理。 患者因下肢活動不方便,特別是老年人多步態不穩,易跌倒。 需要護士做好分階段安全評估,于床頭懸掛好安全警示標示,維持供給設置完善和地面干燥;衛生間鋪上防滑墊,并安置坐便器,床頭安置床擋,常用物品放于床頭桌,以便隨時拿?。蛔o士應予以患者理解和幫助,在必要情況下扶助其下地活動和如廁,以防跌倒。 ③皮膚護理。 告知患者勤洗澡,穿舒適、柔軟、寬松棉質衣褲和透氣鞋襪, 每天在太陽下照射腳盆以及洗腳巾, 確保時間≥6 h; 指導患者養成每日溫水洗腳習慣,避免采取過燙的水洗腳,急性期需減短浸泡時間;及時做好腳指甲的修剪工作, 避免修剪臨近皮膚兩側趾甲,以免趾甲往內生長;皮膚產生瘙癢癥狀時,避免用手部抓撓,盡可能遠離熱源,維持皮膚完整;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單人單用清潔用具, 和家人用具分開放置,以防接觸性傳染,在必要情況下服用預防藥物。 ④疼痛護理。 告知患者在仰臥位下休息, 抬高患肢30~40°,有利于血液回流,進而緩解患肢的腫脹程度;采取穴位按摩,選擇足三里、內關以及合谷等穴位;或者開展耳穴貼壓,選擇神門、交感、腦、枕、皮質下以及腎上腺等穴位,能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當疼痛超過耐受范圍時可遵醫囑予以鎮痛藥。⑤康復護理。指導患者做一些簡單動作時每日適當做一些伸屈動作, 協助其早日恢復,以防因缺少活動導致壓瘡、深靜脈血栓和肌肉萎縮等多種并發癥。
①睡眠質量:分別在護理前和護理3 個月后依據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定量表(PSQI)[5]對兩組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藥物使用、 睡眠效率以及日間功能紊亂7 個因子共 18 個條目, 各因子分值均在 0~3 分, 總分在 0~21分,分數越高,說明睡眠質量越差。
②心理狀態: 分別在護理前和護理后3 個月選擇焦慮自評量表(SAS)[6]及抑郁自評量表(SDS)[7]對兩組開展評估,SDS:正常:53 分以下;輕度抑郁: 53~62 分;中度抑郁:63~72 分;重度抑郁:72 分以上。SAS 評分標準:正常:50 分以下;輕度焦慮:50~60 分;中度焦慮:61~70分;重度焦慮:70 分以上。
表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 PSQI 評分對比[(),分]

表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 PSQI 評分對比[(),分]
組別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 值P 值睡眠質量護理前 護理3 個月后2.68±0.21 2.69±0.24 0.201 0.421 1.86±0.42 2.39±0.35 6.207 0.001睡眠時間護理前 護理3 個月后1.89±0.54 1.90±0.52 0.085 0.466 1.52±0.39 1.76±0.41 2.716 0.004入睡時間護理前 護理3 個月后2.13±0.45 2.15±0.44 0.203 0.420 1.75±0.42 1.99±0.63 2.030 0.024

續表1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在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藥物使用、睡眠效率以及日間功能紊亂等方面的PSQI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PSQI 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護理前, 兩組SAS 及SD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 3 個月后,觀察組 SAS 及 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 SAS 及 SDS 評分對比[(),分]

表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 SAS 及 SDS 評分對比[(),分]
組別SAS護理前 護理3 個月后SDS護理前 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 值P 值54.29±4.25 54.38±4.35 0.095 0.462 41.85±5.02 47.92±5.18 5.388 0.001 55.25±4.75 55.36±4.68 0.106 0.458 40.96±4.82 46.89±4.96 5.490 0.001
丹毒屬于溶血性鏈球菌導致的急性淋巴管炎癥,是皮膚科與外科一類常見感染病,有著較高的復發率。該病常發生于年輕人、過勞者、老年人、存在淋巴水腫以及慢性皮膚潰瘍人群,女性較為常見。 但在較年輕患者中,男孩較為常見。 皮疹初期存在紅腫、灼熱以及皮表緊繃現象,需盡早予以治療,治療時間過晚可造成敗血癥、皮下膿腫以及腎炎等一系列嚴重情況[8]。 治療時常選擇靜脈應用抗生素、中藥外敷和紅外線照射等。 患者常伴隨皮損與腫痛,行動不便,治療起效速度慢同時治療時間較長, 易產生急躁、 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緒,最終會使其依從性大大下降。 因此,治療過程中還需做好患者各方面護理工作。
常規護理雖能滿足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基本需求,但內容過于片面,同時缺乏心理等方面護理。 因此,積極探索出更加有效合理護理模式意義重大。 針對性護理主要強調護理內容“針對性”的特點,有效克服了以往護理工作中機械化和千篇一律等缺陷。 于小玲等[9]對76 例下肢丹毒患者開展研究結果相似,結果發現,試驗組護理后的 SAS 評分為 (40.43±1.15) 分比對照組(48.52±1.12)分更低。 該次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后的SAS 評分為(41.85±5.02)分低于對照組的(47.92±5.18)分, 說明對下肢丹毒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同時,觀察組護理后PSQI、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說明予以下肢丹毒患者針對性護理可改善其睡眠質量,減輕其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考慮原因可能是觀察組分別從心理護理、 安全護理、 皮膚護理、疼痛護理以及康復護理幾方面開展干預,其中心理護理通過和患者加強交流溝通,能減輕其不良情緒,消除其顧慮和不安,使其建立起良好治療自信心,以一個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進而提升了治療、 護理效果;安全護理通過做好各項安全防護措施,能有效避免跌倒等不良情況出現; 皮膚護理通過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能減輕患者不適癥狀,確保其安全,使其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 減少感染出現; 疼痛護理通過體位指導、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等能減輕患者疼痛感,避免疼痛影響到患者睡眠以及心理狀態; 康復護理能有效減少各類并發癥出現,使患者早日恢復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 予以下肢丹毒患者針對性護理效果顯著,能改善其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況,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