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觀蓮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廣東惠州 516001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消化科疾病,以屈氏韌帶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主,包括食管、胃部、十二指腸或胰腺出血等,患者會出現食管和口鼻處嘔出咖啡色或棕褐色血液,若其病癥嚴重且大量出血則會嘔出鮮紅或暗紅色血液,該疾病不僅有嘔血癥狀,還會有便血情況,此外還包括頭暈、血壓下降,甚至出血性休克等體征, 這對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3]。 臨床中需要為患者提供止血、輸血和補液等治療,以及時止血,避免患者失血過多導致休克等不良情況,這需要在臨床治療服務基礎上還需要提供護理干預以鞏固臨床療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傳統常規護理模式缺乏全面性、系統性特點,導致其開展后無法滿足現代社會中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需求。 而舒適護理干預則是新型護理模式之一,重點在于保證患者在護理期間的身心舒適性, 保證護理服務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和個性化等多種現代護理學特點,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的舒適性,有利于鞏固患者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 為探究舒適護理干預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與價值, 該次擇取2019年1—12 月期間該院收治的8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參與常規護理和舒適護理臨床應用效果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8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參與研究,根據抽簽法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40 例和觀察組40 例。 對照組內男 22 例,女 18 例;年齡 26~74 歲,平均(52.3±2.5)歲;病程 1~12 h,平均(6.2±0.8)h。 觀察組內男 24 例,女 16 例;年齡 25~76 歲,平均(51.9±2.7)歲;病程 1~11 h,平均(6.0±0.5)h。 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入院后行臨床檢查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對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其他出血性疾病;合并惡性腫瘤;合并精神或意識障礙。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環境護理,保證患者病房環境安靜舒適,降低探視頻率以保證其充分休息,幫助患者進行翻身和按摩等放松肌肉,預防壓瘡,室內需要定時通風,調節適宜溫濕度等。 急救護理,若患者發病急,大量出血需要入院后即刻急救,對急救過程中輸液速度進行調節,預防肺水腫或心衰,發現患者并發癥時及時匯報并對癥處理,保證患者安全性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①首先建立舒適護理小組,內部包括主治醫生、護士長及專科護士,為患者制定護理方案。 收集患者病歷信息,確定其出血原因并評估患者出血風險。 護士長為組內專科護士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護士的專業能力。 根據護士的情況設定責任護士與巡查護士,明確其工作職責,做好患者監護和備血工作。 ②個性化舒適護理,針對持續性出血患在需要及時進行血容量補充,以免導致患者組織灌注不足造成其代謝性酸中毒或細胞缺氧引發的休克;使用電子血壓測量儀對其血壓變化進行監測,對其坐位和半臥位時的血壓水平和脈搏進行監測和記錄。 若發生休克需要補充血容量,抬升其頭部和軀干30°,下肢需要抬升20°,保證其呼吸順暢,避免回血障礙。 幫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以緩解其不適。 告知患者充分休息的重要性,休息時呈平臥位以保證心腦血管功血正常。 長期臥床者需要定時翻身和按摩以免壓瘡。 針對嘔血患者,需要及時將其嘔吐或排泄物清理干凈,使用吸引器清除患口腔中的殘留血液,指導患者正確的口腔清潔方法,保證口腔舒適和干凈。 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以緩解其不良心理。 急救時建立靜脈通路并備血,通過心電監護儀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進行監測,準備吸氧設備,對患者血細胞比容、血紅蛋白、紅細胞數目等進行定時檢測。 加強心理干預,為患者解答疾病和治療相關疑問,開展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了解,通過介紹成功案例等方式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升治療依從性。 還需要開展專業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抑郁或焦慮等多種不良心理。 ③通過18# 三腔二囊管進行壓迫止血, 插管前需要對管路進行檢查,避免漏氣,告知患者使用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陰道其進行吞咽動作以配合治療,同時在導管前端以及氣囊處均需要涂抹適量醫用石蠟油以避免損傷患者食管等。止血是需要按照相關流程進行操作,避免窒息。對患者插管時的面色變化和甚至變化進行觀察,胃氣囊和食管氣囊壓力分別設置為60 和40 mmHg。 若患者有惡心等情況需對壓力參數進行調整避免應激反應。觀察和記錄患者引流液的引流量、顏色和性質,檢查插管是否有脫落和彎折等情況, 插管24 h 后將氣囊內的氣體放出,避免鼻腔黏膜異常或壞死,預防患者窒息或感染。 ④飲食干預,合理飲食可減少出血量,但飲食量和飲食種類需要合理安排。 患者治療后40 h可食用少量流食,包括豆漿等屬于堿性的食物中和胃酸,緩解出血癥狀,增強患者體質和免疫力。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止血時間,通過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 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狀況,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心理變化情況。
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4]共包括8 個維度,該次研究選取其中4 個維度進行評分, 包括生理功能、社會關系、行為活動、軀體健康,每個維度評分最高100 分,最低0 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焦慮自評量表(SAS)參考我國常模數據,分值超過50 分說明有焦慮癥狀,抑郁自評量表(SDS)參考我國常模數據,分值超過53 分說明有抑郁癥狀,分值與不良心理呈負相關[5-6]。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止血時間少于對照組, 經統計學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止血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止血時間比較()
組別 治療時間(min) 住院時間(d) 出血量(mL) 止血時間(d)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10.25±2.36 25.72±3.45 23.407<0.05 5.82±1.33 9.64±2.35 8.947<0.05 75.68±3.68 108.45±3.57 40.424<0.05 2.03±0.42 3.68±1.25 7.914<0.05
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 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經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 SF-36 評分比較[( ),分]

表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 SF-36 評分比較[( ),分]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生理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76.48±3.23 76.51±3.26 0.041>0.05 90.15±2.54 84.63±2.28 10.228<0.05社會關系護理前 護理后68.53±2.41 68.61±2.45 0.147>0.05 84.73±2.65 75.27±2.46 16.547<0.05行為活動護理前 護理后65.25±3.13 65.84±2.42 0.943>0.05 90.36±2.47 78.35±2.76 20.508<0.05軀體健康護理前 護理后64.72±2.58 64.75±2.61 0.052>0.05 85.65±2.39 73.78±2.41 22.256<0.05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 和SDS 評分經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 SAS 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經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 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 SAS 和 SDS 評分比較[(),分]

表 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 SAS 和 SDS 評分比較[(),分]
組別SA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53.22±2.38 53.26±2.41 0.075>0.05 30.41±2.52 38.63±2.71 14.049<0.05 55.86±2.47 55.92±2.51 0.108>0.05 28.36±3.24 35.65±2.76 10.833<0.05
上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一般在胃部手術后切口出血,消化性潰瘍、急性糜爛性胃炎、門靜脈高壓等可引發該疾病,此外肝硬化、食管靜脈破裂或靜脈曲張等疾病治療中也可發生該疾病,其中肝硬化患者發生該疾病的風險較高,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肝硬化死亡患者中約有半數發生了上消化道出血并發癥。 發病后患者可出現嘔血、心率加快、貧血、黑便以及血壓下降或失血性休克等癥狀,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 該疾病治療過程較為緩慢,故患者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這對其治療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傳統護理干預的重點在于患者生理狀態的改善,因此其對提升患者臨床療效的輔助作用有限,也使得患者的護理感受以及護理舒適性受到不良影響。 舒適性護理干預的目的在于提升患者護理過程中的舒適度,是新型護理模式之一,可以使患者身心均處于一種健康式的狀態中,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護理手段,在傳統基礎護理模式上,為患者從生理、心理、情感等多方面提供舒適護理,減輕其治療期間的痛苦,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愉悅感,促進其身心均達到最佳狀態。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行舒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時間(10.25±2.36)min、住院時間(5.82±1.33)d、出血量(75.68±3.68)mL、止血時間(2.03±0.42)d,均少于對照組治療時間(25.72±3.45)min、住院時間(9.64±2.35)d、出血量(108.45±3.57)mL、止血時間(3.68±1.25)d(P<0.05)。 護理前觀察組 SAS(53.22±2.38)分,SDS(55.86±2.47)分,對照組 SAS(53.26±2.41)分,SDS(55.92±2.51)分,經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30.41±2.52)分,SDS(28.36±3.24)分,對照組 SAS(38.63±2.71)分,SDS(35.65±2.76)分,經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觀察組生理功能(76.48±3.23)分,社會關系(68.53±2.41)分,行為活動(65.25±3.13)分,軀體健康(64.72±2.58)分,對照組生理功能(76.51±3.26)分,社會關系(68.61±2.45)分,行為活動(65.84±2.42)分,軀體健康(64.75±2.61)分,經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理功能(90.15±2.54)分,社會關系(84.73±2.65)分,行為活動(90.36±2.47)分,軀體健康(85.65±2.39)分,對照組生理功能(84.63±2.28)分,社會關系(75.27±2.46)分,行為活動(78.35±2.76)分,軀體健康(73.78±2.41)分,經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王莉[7]、李小燕[8]、萬思疑等[9]及張盼攀[10]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其中王莉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住院時間(6.74±1.25)d,治療時間(8.51±1.33)min,平均止血時間(2.37±0.51)d,對照組住院時間(10.53±3.84)d,治療時間(20.08±3.27)min,平均止血時間(4.77±0.83)d;李小燕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血量(80.31±24.44)mL,對照組(125.34±10.67)mL;萬思疑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SDS(23.12±1.17)分,SAS(21.10±1.48)分,對照組 SDS(27.78±1.43)分,SAS(26.56±1.55)分;張盼攀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環境適應能力(16.31±2.13)分,心理健康(15.97±3.53)分,社會關系(15.31±3.41)分,生活能力(15.31±2.02)分,對照組環境適應能力(11.24±2.33)分,心理健康(10.35±3.11)分,社會關系(11.64±4.20)分,生活能力(10.01±2.30)分,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建立護理小組可以更好地調控和協調患者的護理工作,增強護士的專業能力,為患者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舒適護理干預,個性化舒適護理能夠全面照顧患者的個體差異,保證不同類型出血患者或不同癥狀患者均可接受到更加貼合其實際情況的護理服務,心理干預能夠緩解或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治療信心,飲食干預可以鞏固患者止血效果,增強患者免疫力,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和臨床療效[11-12]。
綜上所述,針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舒適護理可以縮短其治療時間,改善其不良心理,提升生活質量,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故可用于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