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滌怡
2016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力爭用10年的時間讓裝配式項目的市場占比達到30%。裝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廣將導致建筑產業的重新布局,由于是傳統建筑設計施工方式的顛覆式變革,建筑產業化技術人才緊缺,預計到2021年我國裝配式建筑人才缺口將高達100萬。人才的緊缺對高校如何培養合格的裝配式人才提出新的機遇與挑戰。由于裝配式體系、技術工藝、標準制定的不斷優化與迭代,大部分的施工企業都處在不斷探索的階段中,發展方向存在不確定性,作為人才輸出高地的院校也面臨著裝配式人才培養的困惑,沒有標桿性的可參考院校,也沒有體系化的裝配式人才培養方案和實驗實訓可借鑒。在此社會背景下,筆者以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為例,探討校企協同發展模式,厘清實訓基地建設思路,提出具體建設內容,實現優勢資源互補。
2016年10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指出:高校教育要著力于開展現代信息技術,如BIM、裝配式、綠色建筑、大數據、物聯網等,重點解決傳統教育教學緊跟行業的發展進步,為行業提供新型人才。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明確將土建施工類(5403)建筑工程技術(540301)專業分成施工信息化、裝配化施工和工程質量與安全三個方向,鼓勵高校設立裝配式專業方向,培養裝配式建筑亟須的研究人員、專業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屬于前瞻性教育,主要以就業為導向開展適應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培養,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是支撐相關教育活動的基礎。實訓基地不是單純的模擬實驗室,也不僅是滿足學生的實驗實習,而是集課堂教學、技術服務、技能鑒定等于一體,滿足多層次對外培訓和生產科研的多功能實訓中心。因此,建立穩定高效的實訓基地,可增強整體人才培養和教育工作的質量,體現高職院校的教育屬性。
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相對落后的裝配式水平,培養合格的裝配式人才已是國內高等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實驗基地建成后預計每年培養建筑工程技術裝配式方向具有裝配式施工能力的畢業生50名左右;了解并掌握裝配式設計與識圖的畢業生50名左右;具有了解裝配式生產與運輸全過程并具備相關能力的畢業生50名左右。
立足于實體模型與現代增強現實、仿真技術應用,面向當前建筑行業一線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發展機制,以建筑類專業為龍頭帶動院校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同時滿足社會對于項目施工人員的培訓,預計每年可承接上千人次的培訓。
根據《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湖南省財政廳關于發布〈湖南省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目錄(2019—2021年)〉的通知》,在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內的職業(工種),須經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后,憑職業資格證書申請培訓補貼;在《湖南省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目錄》內且國家公布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的職業(工種),憑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享受培訓補貼(含技師、高級技師培訓)。由此可見,政府大力支持各類職能技能資格培訓,裝配式行業工種培訓也因此趕上了技能培訓發展的好時機。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能極大改善學院的教學環境,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通過實體裝配式教學模型建設實訓中心,大大改善原有建筑技術實訓基地所屬實訓室的實驗實訓條件,增加實訓項目和實驗開出率,提高實驗實訓室的開放程度。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能幫助院校樹立區域標桿形象,促進建筑類相關專業教學體系的完善與成熟,結合學院建筑類專業教學特點,建立完整、高質的校內實訓中心。
院校裝配式人才培養可從“能設計、精施工、懂管理、會核算”這幾個層面實現與建筑產業化需求的銜接[1]。在裝配式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可以先以概論、專家講座等形式入校,隨后培養學生裝配式的識圖能力,并針對裝配式工程項目施工開展對應的裝配式施工課程。通識能力解決之后,再聚焦裝配式的深化拆分,并結合當前行業人才需求高發點進行能力培養,提升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市場就業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通過線上學習與實際實操結合的教學方式,對建筑工程技術裝配式方向及其他建筑類專業學生進行實訓教學。對于操作類的課程采用實訓方式進行培養,建立符合時代、行業和本校特色的實訓體系,綜合考慮實訓室的建設,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受教育一方無法參與、無法互動的瓶頸,結合建筑專業教學的核心特點,開發出內容與技術高度融合之后的新內容。
對于高職院校的裝配式人才培養,首先應從認知層面著手,讓學生能夠認識行業,普及行業的基本知識,并正視裝配式行業目前存在的發展問題及矛盾。其次,在知識領域方面,培養學生掌握裝配式識圖、生產、施工工藝、工法等知識,實現在工業制造ERP知識方面人才培養的突破。再次,在行業技能上,分別從施工和生產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掌握施工的進度計劃、場地布置、施工信息化管理以及裝配式計量計價的應用;另一方面在掌握生產的構建模具翻模,生產現場成本、質量、進度、計劃信息化等方面尋求人才培養的突破點。最后,實現行業晉級,如BIM建模或者深化設計等。這即是裝配式人才培養的“四步走”的思路,如圖1所示。
明確了培養思路,針對目前裝配式行業現狀、崗位需求及院校開展情況,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應著重培養學生基本崗位能力,所以實訓基地建設思路具體如下。
(1)教什么。全套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教學課程資源包,涵蓋概論、識圖、施工技術、深化設計。
(2)如何教。以全面提高學生創新精神、綜合設計和實踐能力為宗旨,充分體現實訓教學“虛實結合、相互補充”的原則,在“互聯網+”的時代條件下,應用互聯網+教育行動、信息技術、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等技術,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建立裝配式實訓基地[2]。
(3)如何實訓。貫徹“理實結合、虛實結合”教學模式,配套有VR實訓設施、AR交互平臺及軟件系統,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實踐教學手段,實現與實際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依據“四步走”人才培養建設思路,裝配式實訓基地整體建設內容可按“三區一體”進行建設,如圖2所示。借助虛擬現實技術、BIM技術等全方位輔助院校的人才培養,院校可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步驟開展建設,“三區一體”整體內容由實訓中心展示區建設、虛實結合教學區建設、裝配式實操區建設等幾部分組成[3]。

圖1 人才培養“四步走”思路

圖2 裝配式實訓基地“三區一體”建設方案
通過宣傳海報制作、滑幕視頻播放等技術,將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歷程、優點、國外發展情況等,做成海報宣傳欄,讓參觀者了解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發展是必然趨勢。展示區以參觀的形式讓學員了解建筑工業化在國際以及國內發展現狀,讓學生對建筑工業化發展歷程有一個總體的認知。使學生掌握建筑工業化的概念、發展的意義、發展的起源、發展的趨勢,以及我們國家在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歷程中結合國情做出的技術選擇、工業化發展中的解決手段、帶來的建筑行業變化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裝配式建筑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是以裝配式工作過程為基礎,以BIM技術、信息化技術及虛擬仿真技術為載體,集教學及實操為一體的綜合實訓室,滿足設計、生產、施工崗位需求,實現裝配式建筑專業全產業鏈與人才需求鏈的有效對接。
通過裝配式建筑實訓工位—制作,進行裝配式預制構件的生產制作工藝實操培訓。實操工位通過鋼模臺、模具及構件制作工具、材料來模擬預制構件生產的場景,通過在模臺上進行生產工藝的實操,以解決預制構件生產廠的現場實習帶來的諸多阻礙,還能夠讓實訓的同學熟悉生產工藝流程和相關工具、設備使用,對預制構件的生產過程有一個直觀的體驗。
依據裝配式實訓基地三區一體的建設方案,實現虛擬仿真教學與理論教學、虛擬仿真與實體模型、創新設計、人才培養、實習實踐五結合,從而建設形成學生受益面大、創新性強、管理高效、示范程度高、易實現資源共享的綜合性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
建筑類專業院校作為建筑專業人才培養的重地,應緊貼建筑產業化發展需求,培養社會需要的建筑產業化技術人才。當前高職院校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中,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優勢日益凸顯,既體現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又能增強學生對崗位的認知,提升院校整體教學質量。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必須要深耕校企合作,探索適合裝配式的實訓基地方式,完善實踐教學與基地管理機制,為新時代培育高素質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