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剛
(上海交通大學 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上海 200240)
自治潛航器(AUV)釋放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快速反應和隱蔽性要求,釋放時容易受海流等環(huán)境擾動以及釋放后存在與平臺發(fā)生碰撞的風險[1],因而釋放控制方法需要具有較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國內外學者對此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種AUV 載荷釋放方法,如基于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釋放方法[2-3]以及飛機空投釋放方法[4-5],重力法和推沖分離法[6-7],載荷側向分離法[8-9]等。這些釋放方法雖然大多可以實現載荷穩(wěn)定可靠地釋放,但是基于USV 的釋放和飛機空投釋放法會受到海況的干擾,且隱蔽性較差;而重力法和側向分離法容易破壞釋放平臺的重浮力平衡和姿態(tài)穩(wěn)定,增加了AUV 釋放時平臺的控制難度和能量消耗。因此,研究設計一套將AUV 自動推出的水下釋放機構,在滿足隱蔽性的要求下使AUV快速釋放,且不會對釋放平臺產生較大的影響。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研究[10-12]較為成熟,但是較少地應用在水下載荷釋放的電動推桿機構上。本文采用三相永磁同步電機(PMSM)來驅動電動推桿,并利用氣動裝置為釋放筒內加壓使內部壓力與外界水環(huán)境壓力平衡,以降低AUV 釋放時的能量消耗。
基于電動推桿設計AUV 水下載荷釋放系統(tǒng),然后建立考慮負載變化的電動推桿動力學模型,利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方法優(yōu)化外回路的Proportional–Integral(PI)控制器參數,實現電動推桿以較快速度將AUV 推出到目標位置,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載荷釋放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AUV 水下釋放系統(tǒng)組成和工作原理如圖1 所示,其組成包含氣動加壓裝置、電動推桿、載荷AUV 及釋放筒。
圖1 基于電動推桿的AUV 水下釋放系統(tǒng)
氣動加壓裝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①高壓氣瓶,用來提供氣源;②壓載水艙,用來補償載荷釋放帶來的浮力損失;③氣閥、水閥,用來控制氣體和壓載水的流動。
電動推桿主要組成:①三相永磁同步電機(PMSM),用于驅動推桿;②絲桿電缸,用于將載荷推出;③限位開關,防止超出行程使電機過載;④編碼器,用來實時反饋位置和速度;⑤電機驅動器,用來連接編碼器構成位置和速度控制閉環(huán)。
AUV 釋放筒用于為AUV 提供低壓環(huán)境和隱蔽放置容器。
載荷釋放指令下發(fā)后首先啟動氣動加壓裝置,利用高壓氣推水使AUV 釋放筒內壓力和外界水壓保持平衡。然后啟動電動推桿將AUV 釋放筒蓋打開,并以指定速度快速推動AUV 到目標位置。
電動推桿采用表貼式三相永磁同步電機(PMSM)驅動,為簡化分析和便于控制器設計,做出理想電機假設:①空間磁場呈正弦分布;②磁路不飽和;③忽略了磁滯和渦流損耗的影響。
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的數學模型主要采用兩種坐標變換,即靜止坐標變換(Clark 變換)和同步旋轉坐標變換(Park 變換),二者關系如圖2 所示,圖中ABC是自然坐標系,α - β是靜止坐標系,d-q是同步旋轉坐標系。
圖2 三相PMSM 坐標系
根據2.1 中坐標系定義,選擇d-q同步旋轉坐標系建立電動推桿的動力學模型,三相PMSM 定子電壓的方程為:
其中ud、uq為定子電壓的d軸,d軸分量;id、iq為定子電流的d軸,q軸分量;ψq、ψd為定子磁鏈的d軸,q軸分量;Rs為定子的電阻;ωe為電角速度。
定子磁鏈的方程:
其中Ls為定子的電感,和表貼式PMSM 定子的d軸和q軸電感相同,ψf為永磁體的磁鏈。
將(2)式代入式(1)得出定子的電壓方程為:
又因為電磁轉矩的方程:
其中Te為電機的電磁轉矩,np為電機的極對數。
另外,
其中ω為電機的機械角速度,Nr為電機的每分鐘轉速,θ為電機的轉角,x為電動推桿的位移,l為電動缸絲桿的導程。
電機的機械運動方程:
其中ω為電機的轉動慣量,B為電機的阻尼系數,TL為負載力矩(AUV 和釋放筒蓋)。
綜上,將式(4)代入式(6),再聯合式(3)可得,永磁同步電機的動力學模型為:
采用id=0 的轉子磁場定向控制法,上式可化簡為:
根據式(8)可建立電動推桿的動力學模型。
建立AUV 和筒蓋的載荷動力學模型,就能計算電動推桿的負載力矩:
AUV 動力學模型為:
其中MRB,MA分別為剛體慣性矩陣和附加質量矩陣,CRB,CA分別為剛體和附加質量的哥氏-離心力矩陣,D(ν)為阻尼矩陣,g為恢復力矩陣,ν為AUV 的速度,τ為控制力矩陣。
釋放筒蓋的動力學模型為:
其中M為筒蓋質量,Zw˙為筒蓋附加質量,Zw為筒蓋一階阻尼項系數,為筒蓋二階阻尼項系數,F為控制力,G為筒蓋重量,Ff為筒蓋與筒壁的摩擦力。x為筒蓋位移,L為筒蓋最大行程。
因電機驅動器固件已將內回路的電流環(huán)PI 控制器參數固化,因此采用LQR 法對三相PMSM 電機外回路位置環(huán)、速度環(huán)的PI 控制器參數進行優(yōu)化。
因電動推桿位移x與電機轉角θ呈線性關系,為方便將控制目標設定為電機轉角,定義誤差角eθ:
其中θd為電機的目標轉角。
定義永磁同步電機的狀態(tài)變量為x=[x1,x2,x3],
定義控制量u = Te,對式求導得:
寫成矩陣形式如下:
則狀態(tài)空間方程可描述為:
線性二次型調節(jié)器(LQR)控制是一個最優(yōu)控制問題,系統(tǒng)狀態(tài)方程是線性的,代價函數是二次型的,約束條件包含狀態(tài)初始條件并且無干擾輸入,其代價函數的表達式為:
其中Q和R為加權矩陣,Q是對稱半正定陣,R是對稱正定陣。
在LQR 最優(yōu)化控制中,尋找系統(tǒng)的反饋矩陣K,得到最優(yōu)控制律u,使二次型性能指標J達到最小值。
求解反饋矩陣K的方法是利用Riccati 方程:
矩陣P需滿足上述方程,最優(yōu)控制問題為求解矩陣P:
P矩陣為上述方程的半正定解,可求得:
已知PMSM 的模型參數如表1 所示。
表1 PMSM 模型參數表
選取LQR 控制器的P和Q控制參數如下:
求解Riccati 方程,可得K矩陣如下:
根據本研究的AUV 水下釋放機構總體設計方案,完成了AUV 釋放控制系統(tǒng)實物設計與組裝,并在試驗水池中進行AUV 水下釋放試驗,水下平臺的AUV 釋放筒內外的壓力傳感器的采樣周期為125 ms,電動推桿系統(tǒng)的電機編碼器采樣周期為50 ms。
AUV 水下釋放策略:釋放平臺下沉到水下5 m,3 min 后開氣閥、水閥,通過壓力傳感器檢測到內外壓力平衡后啟動電動推桿,將AUV 釋放筒蓋打開,同時推桿以速度20 mm/s 將AUV 推出。
水池實驗結果如圖3 所示。
圖3 水池實驗結果
根據(a)推桿位移和速度變化曲線可知,電動推桿順利啟動:釋放筒內外壓力平衡為0.1548 MPa 時,達到釋放條件,推桿立即啟動,以速度20 mm/s 將AUV 推出19 cm。
根據(b)推桿負載力矩變化曲線可知:電動推桿在推出的過程中,開始負載力矩較小為-0.1143 N·m;在推桿推出到105 mm 位置時,需要克服載荷AUV和筒蓋的阻力,負載力矩開始劇烈增加,在推桿位移為115 mm 時,達到最大-0.8382 N·m;筒蓋完全打開,且推桿將AUV 完全推出后,負載力矩又下降到-0.127 N·m。
基于電動推桿的AUV 釋放機構建立的電動推桿、載荷的動力學模型,采用LQR 法對控制器參數進行優(yōu)化后開展水池實驗,證實了AUV 水下釋放機構具有較好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隱蔽性。水下釋放控制方法可控制電動推桿將釋放筒蓋打開,同時以指定速度將AUV 快速推出到目標位置,且釋放平臺基本不受載荷釋放影響。在水下平臺浮態(tài)自保持的情況下實現AUV 安全快速水下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