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利
提示一:農用三輪禁載客,勿因方便而乘坐
【案例】
賈某、杜某等均為本村鄰居,同在縣城某建筑工地打工,平時都是結伴而行。今年春節放假收工時,賈某無證駕駛無牌柴油三輪車載著杜某等同村人一起回家,行駛至村后路口左轉彎時,因車速過快發生側翻,造成乘坐三輪車的杜某等6人不同程度受傷、三輪車損壞的交通事故。
【說法】
近年來,農用三輪車因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被農民們作為載貨、出行的常用工具。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條的規定,三輪車、拖拉機和低速載貨汽車等農用車禁止載客。這是因為,此類車輛通常未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駕駛人也往往未取得駕駛資格,駕駛技能得不到保障,加上此類車輛車身重心偏高,裝載能力、行駛速度與制動性能等安全技術要求不相符合,缺少對乘員的安全保護措施,特別在坑洼不平、陡坡等路況下行駛、轉彎或掉頭時,極易發生交通事故。通過本案提醒廣大農民朋友,為了自身生命安全,切記不要乘坐農用車、貨車出行,更不要人貨混裝。
提示二:騎車切記守規則,交通法規須記牢
【案例】
莊某駕駛輕型農用貨車沿城郊道路正常行駛途中,與一輛橫過馬路的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最終,電動自行車駕駛者王大伯因搶救無效身亡。經交警部門調查認定,這起事故與死者違規橫過機動車道有直接關系。
【說法】
本次交通事故中,王大伯的行為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條“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的,在確認安全后直行通過”的規定,是造成這起悲劇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認,由于年齡、知識結構等原因,部分農村群眾對突發情況的處置能力相對遲緩,加之日常接觸安全教育的機會偏少,對當前道路交通現狀缺乏清醒認識,不能全面把握和體會道路上的險情。如此種種原因,造成農民騎行電動車發生事故的數量逐年遞增。鑒于此,農民朋友在駕駛電動自行車出行時應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做到安全第一。
提示三:“一看二慢三通過”,莫貪近路去搶道
【案例】
徐某駕駛公交車正常行駛時,突遇行人趙某跨越道路中間隔離帶跑步橫過機動車道,前者雖然立即采取制動措施,但仍然避讓不及發生碰撞,事故最終導致趙某死亡。經交警部門現場勘驗,在這起事故中,趙某在機動車輛臨近時跨越道路隔離設施并跑步橫過機動車道,其過錯行為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說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不得扒車、強行攔車或者實施妨礙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為。”“行人橫過機動車道,應當從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通過;沒有人行橫道的,應當觀察來往車輛的情況,確認安全后直行通過,不得在車輛臨近時突然加速橫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日常生活中,特別在春節、中秋等節日期間,是農民走親訪友、進城購物的高峰期,也是搶道、搶行等違法行為的多發期。這當中,有的是不了解常見交通信號、標志、標線所代表的含義,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容易驚慌失措,無法及時正確避險自救;有的是交通安全和規則意識欠缺,甚至存有“我是行人,機動車不敢撞我”等僥幸心理,形成了與機動車“任性”搶行、紅綠燈下“閑庭信步”等不良習慣。一幕幕因漠視交規而遭遇不幸的悲劇提醒人們,過馬路一定要按照交通信號燈的指示通行;無信號燈的地段要觀察路況,確定沒有來車再安全通過;過馬路不要奔跑,切記不要和機動車、非機動車搶行、搶道。
提示四:勿駕“超標”電動車,牌證保險不可少
【案例】
劉某駕駛電力驅動的輕便三輪摩托車出門辦事,行駛至一“丁”字路口附近左轉彎時,與吳某駕駛的面包車發生碰撞,事故致劉某重傷。據交警部門調查,傷者劉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時又違反禁止標線指示通行,所駕駛的是制動不符合技術標準的機動車,這些過錯行為是導致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應承擔主要責任。
【說法】
不少人認為,只要是以電力驅動的二輪、三輪車輛就是非機動車。事實上這是一個嚴重誤區,電動自行車并非都是非機動車,區別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關鍵在于驅動方式和設計最高時速。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規定,電驅動的、最大設計車速不大于20公里/小時、整車重量不大于40千克、具備人力騎行功能的兩輪車輛,屬于非機動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委會修訂發布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2019年4月15日起實施)規定,電動自行車必須具備腳踏騎行能力,整車質量嚴禁超過55公斤,最高時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劉某駕駛的電動車被鑒定為最高設計車速大于40公里/小時,無疑屬于機動車。近年來,以電動二輪、三輪車為代表的超標車深受農村群眾歡迎。殊不知,這些“問題車”雖以電瓶為動力,但屬于機動車范疇,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一方面,這類電動車普遍存在速度快、安全性能差的問題,再加上載貨載人,因重量增加重心增高,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車輛就難以控制,極易側翻;另一方面,無牌無證就意味著這類電動車不能投保,如果發生交通事故按照機動車的標準來處理,就很難把握,繼而又會引發一連串的民事侵權訴訟。同時,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電動車無牌上路駕駛的罰款200元,而無證駕駛的除罰款200至2000元外,還要根據情節處以15日以下行政拘留處罰;醉酒駕駛超標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的,不論情節如何,亦不論是否發生嚴重后果,一律構成危險駕駛罪,將被判處拘役并處罰金。本案中劉某的教訓提醒大家,電動自行車選購時一定要了解清楚產品的技術標準和參數(新國標),購買后要及時到車管所上車牌,并到保險公司至少購買交強險。如需駕駛機動車的,還要取得相應的機動車駕駛證。
參謀提醒
文明好司機行車要禮讓
作為一名駕駛員,在行車前和行車途中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首先保證自己文明駕駛,以下10種文明駕駛行為要做到。
1.上車后自己系好安全帶,并提醒車內其他乘客系好安全帶。
2.駕駛過程中,不向車外拋撒物品,停車后再將廢棄物扔入垃圾箱。
3.通過人行橫道時,減速慢行、不鳴喇叭、禮讓行人。
4.遇交叉口擁堵,即使綠燈亮了,也不駛入路口,而是在路口外等候。
5.遇后車發出超車信號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主動讓超車。
6.遇執行任務的特殊車輛或其他社會車輛有送病人去醫院等緊急情況時,主動讓開道路。
7.嚴格遵守讓行規定,遇他人搶行、強行時,主動禮讓不斗氣。
8.文明使用喇叭,不長鳴喇叭催促他人或作為發泄的方式。
9.自己車輛行駛速度慢時,不占用快速車道。
10.停車時,給周圍車輛留有足夠的駛出空間。
除了以上文明駕駛行為以外,駕駛員還應努力做到“禮讓三先”。
“禮讓三先”,即先慢、先讓、先停,絕對不可搶行爭路,互不相讓,以致形成僵持局面。
禮讓原則:空車讓重車;單車讓拖掛貨車;大車讓小車;貨車讓客車;教練車讓其他車輛;普通車讓執行任務的特種車;下坡車讓上坡車;機動車讓非機動車;非機動車讓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