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肆虐,無數人因此喪命。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與之相伴的謠言:吃大蒜可預防新冠肺炎、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在舉國抗疫之時,它們卻在制造恐慌。涉疫謠言之外,在2020年新冒出的謠言依舊不少,它們或危言聳聽,或夸大其詞。它們伴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的提升,披著所謂“科學論證”“專家指出”“最新研究”的外衣,在網絡尤其是朋友圈中廣泛傳播開來,甚至在一次次轉發后,成為了一種“健康共識”。人不信不立,謠不治無安。值此年終歲尾之際,本欄目盤點出2020年十大謠言,為你擦亮雙眼、解疑釋惑。
吃蒜、喝酒可預防新冠肺炎
謠言: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伊始,網上就傳出“喝酒可預防新冠肺炎”。隨后,網上又傳出多吃大蒜可殺菌,預防新冠肺炎。
真相:二者皆無此功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表示,她曾向公眾科普“濃度為75%的酒精能夠殺滅冠狀病毒”,這一言論被曲解成“喝酒可以預防新冠肺炎”。
“醫用濃度為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醫療器械,但喝酒并不能防治新冠肺炎。”李蘭娟解釋道。
對于“吃大蒜能預防新冠肺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高超表示,大蒜富含糖類、蛋白質、氨基酸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癌的功效。不過,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食用大蒜可預防新冠肺炎。
蚊子、柳絮傳播新冠病毒
謠言:2020年春夏之時,隨著氣溫升高,我國南方地區蚊子數量逐漸增多,而北方地區柳絮也開始漫天飛舞。隨之,有傳聞稱,蚊子和柳絮會傳播新冠病毒。
真相:缺少特定條件,不具傳播可能
對于“蚊子傳播新冠病毒”一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新冠病毒在高溫環境下的存活率比較低,夏季到來后,該病毒的活躍度會下降。蚊子叮咬可以傳播很多疾病,比如瘧疾、登革熱等,這些病在非洲地區比較多見。但截至目前,尚無任何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能夠通過蚊蟲傳播。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曉光認為,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后,雖然有可能進入血液,但蚊子并不能傳播人類血液中所有的病毒。蚊蟲要與某種病原體長期相互作用、相互適應后,才能傳播該種病毒。病毒對宿主特異性的要求很高,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冠狀病毒可以感染蚊子,并通過蚊子傳播。
對于柳絮是否會傳播新冠病毒,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鼻科副主任王成碩表示,根據現有科學研究,尚無證據表明柳絮中存在新冠病毒。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中心主任李琦表示,新冠病毒生存,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濕度,離開這些它們難以存活,而且它們也不會在空中停留過長時間。即便病毒停留在柳絮上,也不足以達到構成使人感染的濃度。
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
謠言:2020年2月,網上一篇名為“俄羅斯政府文件:新冠病毒非天然形成”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中稱新冠病毒或為人工合成。
真相:新冠病毒源于自然界動物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官網發布報告,報告表示目前所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于自然界動物,并非由人工合成。
該報告稱,從人類早期感染病例中獲得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以及從世界各地獲得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均表明,新冠病毒的生態起源可追溯至蝙蝠種群。
2020年5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教授史衛峰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科研團隊在美國權威學術雜志《細胞》的子刊《現代生物學》上發表研究成果。這一成果證實,新冠病毒是蝙蝠和其他野生動物中存在的病毒的多重自然重組的結果。
紅外線測溫儀會灼傷眼睛
謠言:出于防疫需要,在很多公共場所,紅外測溫儀都成了標配。各種謠言也隨之而來,例如頻繁接受紅外線測溫儀檢測,會傷害視網膜。紅外線測溫儀真會損害身體健康嗎?
真相:僅接收紅外線熱輻射,對人體無害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紅外線測溫儀的工作原理是當人體的紅外熱輻射聚焦到檢測器上時,檢測器把輻射功率轉換為電信號。這個電信號在被補償環境溫度之后,以溫度為單位顯示出來。因此,紅外線測溫儀并不是向人體發射紅外線,而是接收人體發出的紅外線熱輻射,對眼睛和身體其他部位都是無害的。
人工降雨想降就能降
謠言:2020年2月13日,在燃燒了足足210天之后,澳大利亞大火終于熄滅了。這場大火讓澳大利亞損失慘重,數億只動物喪生,1170萬公頃土地被毀。有網友因此提議,要是早用人工降雨的方式,這場火早就滅了。那么,人工降雨真的想降就能降嗎?
真相:自然云已降水或近于降水是前提
人工降雨也被稱為人工增雨,一般在自然云已經降水或者近于降水的條件下,人工降雨的方法才能發揮作用。簡而言之,人工降雨并非憑空造雨,而是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景曉琴博士介紹道,人工降雨主要有兩種方法:暖云催化和冷云催化。暖云是指溫度高于0攝氏度的云,主要依靠云滴的碰并機制觸發降水,0攝氏度以下的冷云想要降雨則需要適量的冰核。如果沒有這樣的物理條件,即便天氣形勢再好,水汽條件再好,也很難實現降雨。
人工降雨的過程并不復雜,常見的方式是將裝好催化劑的炮彈打入云團。景曉琴總結人工降雨有“三適當”,即適當部位、適當劑量、適當時機。
庚子年、白元年易出現災害
謠言:2020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強降雨,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引發廣泛關注。同時,一則信息開始在各大微信群被大量轉發:“2020年,真正的天道輪回,我們遇到了60年小輪回的庚子年,更遇到了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和銀河面并到了一條線,讓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太陽風、等離子流會更猛烈地撲向地球。接下來幾個月是并線最高峰,還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災害……”
真相:屬偽科普邏輯,缺乏科學依據
對此,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回應稱:“從目前來看,這一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太陽是太陽系的主宰,能對地球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只能是太陽,土星、木星的影響微乎其微,來自銀河系的影響更不值一提。”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究員林雋說,目前,太陽整體上處于一個非常穩定的階段,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約50億年里,也將保持這樣的狀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認為,把兩個不相干的事實扯在一起,引出一個謬論,是一種典型的偽科普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