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海
書名:《成為被喜歡的品牌》
作者:陳亮途
出版:中信出版社
時間:2021年2月
業內人士有個說法,稱“品牌就像人”。
當品牌平易近人時,消費者就容易喜歡它們;當品牌看起來不真實時,消費者就會遠離它們。有些品牌似乎是專門為消費者創造的,在極少數情況下,它們甚至讓人們覺得有效和被愛。換句話說,品牌可以對消費者產生情感影響。成功的品牌通常會向客戶傳達積極的體驗,相應的,那些惹惱消費者的品牌則不太可能獲得成功。本書講的就是關于如何構建讓人們喜歡的品牌的故事。
在物質豐富與信息冗余的時代,消費者的注意力嚴重分散,品牌的傳播遭遇了越來越多的挑戰。同時,消費者的消費決策越來越受其他人意見的影響,互聯網技術也給消費者獲得這樣的參考意見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消費者和品牌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甚至是消費者塑造了品牌。如何與消費者溝通才能將消費者變為品牌的忠實粉絲,并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的品牌,從而獲得長久的生命力,成為企業非常重視的關鍵問題。
很多時候消費者不一定買功能最好的產品,也不一定買最便宜的產品。他們買喜歡的品牌的產品,因為這些品牌早已經占領了他們的心智,跟他們產生了情感聯結。消費者的決定不一定都是理性的,而“喜歡”本身就是不理性的表現。能夠成為被喜歡的品牌,就是要讓消費者毫無難度地做出購買決定。
在作者看來,成為被喜歡的品牌指的是,讓消費者知道用了這個產品之后,自己的日常生活會變得更好。因此,企業要經營消費者,讓他們從中獲得一定的滿足感。當需求被滿足之后,消費者可以分享給朋友,他們分享的并不是品牌的信息,而是能夠跟朋友聊天的信息。因此,作者在書中厘清了營銷與品牌建設兩個概念,重點介紹了品牌如何通過感官刺激、產品包裝、用戶體驗以及社群營銷,深化與消費者的關系和聯系,直至成為一個“被喜歡的品牌”。
如在社群營銷方面,作者認為傳統的營銷是品牌單向到達消費者。社會化營銷是讓消費者通過購買、體驗產生口碑,進而去影響其他人,讓其成為傳播者。廣告商過去所謂的傳播,并不是傳播,而是廣播,今天的社會營銷是要做“傳”,“傳”比“播”重要。傳播是要從“我跟你說”,變成“我讓你說”“我和你說”,要將“廣告”變成“轉告”。品牌真正進入“消費者主導”的時代,因為品牌創造者不僅僅是企業,消費者也從內容接受者變成品牌創造者。
品牌社會化營銷具有四個指導性原則:第一,親近。了解消費者的動機、想法、感性訴求,而不是品牌的功能、利益。第二,擁有。讓消費者熱情地參與到品牌內容、活動中,賦予他們成為品牌倡導者的權力和榮譽感。第三,乘勢。緊貼熱點,跟隨消費者的關注點,參與到消費者的生活中,讓他們跟品牌建立清晰的品牌記憶,從而加深對品牌的喜愛度。第四,是創新。消費者不斷變化,品牌也需要不斷地變革。營銷渠道、內容、手段都要不斷調整,適應消費者的新需求、新玩法。
總而言之,品牌通過提升產品力和用戶體驗,不斷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增加品牌的資產價值,從而成為更親和、更鮮活,讓消費者深愛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主要講的不是那些品牌價值已經很高、被消費者普遍認同的超級品牌,更多針對的是小品牌如何“破冰”,可供創業者借鑒。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