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文,孫多鑫,李城德,周德錄*,趙向田,尤艷蓉,宋金鳳,李永德
(1.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蘭州730020;2.張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甘肅張掖734000;3.甘肅省山丹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山丹734100;4.甘肅省武威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武威733000)
玉米是甘肅省第一大糧食作物,隨著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尤其是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的應用,全省玉米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單產顯著提高。河西灌區光照充足,積溫高,病蟲害較輕,晝夜溫差大,是甘肅省玉米栽培的重要區域,也是高產區域,還是全國重要的玉米制種基地[1-4]。青貯玉米產量高、營養豐富,是生產肉、奶等畜產品重要的飼料來源,被稱為“飼料大王”[5-7]。近年來,為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加快轉變甘肅省玉米產業發展方式,發展青貯玉米等優質牧草,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在河西地區安排了大量青貯玉米品種比較試驗,旨在為該區選擇適宜栽培的青貯玉米品種提供理論依據,優化品種布局,指導大田生產。
武威市涼州區試驗設在永豐鎮四壩橋四組,試驗地海拔1 720 m,肥力中等;山丹縣試驗設在清泉鎮北灣村三社,試驗地海拔1 718 m,水肥中等。兩處試驗地均為河水灌溉。
參試品種共11 個,XM798 由內蒙古西蒙種業有限公司提供,五谷8818 由甘肅五谷種業有限公司提供,雅玉26 由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提供,武科107 由甘肅武科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文玉3 號由北京佰青源畜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西蒙707 由寧夏銀川西蒙種業有限公司提供,大京九23、大京九3912 由北京大京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提供,NK859 由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提供,隴青貯1 號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提供,豫玉22 號(CK)由河南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提供。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小區面積5 m×8 m=40 m2,密度為90 000 株/hm2,種植方式為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四周留保護行。
涼州區4 月16 日播種,山丹縣4 月24 日播種,均為當地最適播期。播前1 周覆膜,播前均施農家肥45 000 kg/hm2、尿素255 kg/hm2、普鈣7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作基肥,結合土壤翻耕一次施入,整個生育期灌水5 次,灌水量為4 500 m3/hm2;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別追施尿素120 kg/hm2和180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
測定每個小區全部植株的鮮重。
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和SPSS 19.0 統計軟件進分析,顯著性水平設定為α=0.05。
分析不同試驗區青貯玉米品種株高差異發現,涼州區以雅玉26 號最高,西蒙707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高38.02 cm 和23.16 cm,差異顯著;隴青貯1 號最低,較豫玉22 號(CK)矮19.62 cm,差異顯著。山丹縣以XM798 最高,西蒙707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高39.74 cm 和34.83 cm,差異顯著;武科107 最低,較豫玉22 號(CK)矮12.80 cm,差異顯著。整體來看,以西蒙707 最高,雅玉26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高29.0cm和28.94cm,差異顯著;武科青貯107 最低,較豫玉22 號(CK)矮11.49 cm,差異顯著(見表1)。
分析不同試驗區青貯玉米品種穗位差異發現,涼州區試驗點以雅玉26 最高,大京九23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高42.53 cm 和27.64 cm,差異顯著;隴青貯1 號最低,較豫玉22 號(CK)矮33.91 cm,差異顯著。山丹縣試驗點以雅玉26 最高,大京九23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高10.28 cm 和8.12 cm,差異顯著;文玉3 號最低,較豫玉22 號(CK)低9.76 cm,差異顯著。整體來看,穗位以雅玉26 最高,大京九23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高26.41 cm 和17.88 cm,差異顯著;大京九3912 最低,較豫玉22 號(CK)低25.49 cm,差異顯著(見表1)。
分析不同試驗區青貯玉米品種穗長差異發現,涼州區試驗點以大京九23 最長,較豫玉22 號(CK)長1.85 cm,差異顯著;文玉3 號其次,較豫玉22 號(CK)長0.30 cm,差異不顯著;XM798 最短,較豫玉22 號(CK)短2.38 cm,差異顯著。山丹縣試驗區穗長以大京九23 最長,大京九3912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長3.81 cm 和2.26 cm,差異顯著;五谷8818 最短,較豫玉22 號(CK)短1.60 cm,差異顯著。整體來看,穗長以大京九23 最長,大京九3912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長2.83 cm 和0.62 cm,差異顯著;五谷8818 最短,較豫玉22 號(CK)短1.65 cm,差異顯著(見表1)。
分析不同試驗區青貯玉米品種穗粗差異發現,涼州區試驗點以隴青貯1 號最粗、豫玉22 號(CK)其次,隴青貯1 號較豫玉22 號(CK)粗0.17 cm,差異不顯著;XM798 最細,較豫玉22 號(CK)細0.74 cm,差異顯著。山丹縣試驗區以雅玉26 和大京九23 最粗(均為5.45 cm),大京九3912 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粗0.44 cm 和0.35 cm,差異顯著;西蒙707 最細,較豫玉22 號(CK)細0.25 cm,差異顯著;整體來看,穗粗以隴青貯1 號最粗,較豫玉22 號(CK)粗0.13 cm,差異顯著;NK859 其次,較豫玉22 號(CK)粗0.04 cm,差異不顯著;西蒙707 最細,較豫玉22 號(CK)細0.46 cm,差異顯著(見表1)。

表1 主要農藝性狀
分析不同試驗區青貯玉米品種鮮重產量差異發現,涼州區試驗點以大京九23 產量最高,文玉3 號其次,分別較豫玉22 號(CK)顯著增產14.5%和6.6%;XM798 產量最低,較豫玉22 號(CK)減產12.3%,差異顯著。山丹縣試驗點以大京九23 產量最高,雅玉26 其次,分別較豫玉22號(CK)顯著增產19.4%和9.6%;西蒙707 產量最低,較豫玉22 號(CK)減產12.2%,差異顯著。整體來看,大京九23、雅玉26 和文玉3 號3 個品種在涼州區和山丹縣2 個試驗點產量表現較好,平均產量分別達到了104.4 t/hm2、96.2 t/hm2和93.9 t/hm2(見圖1)。

圖1 不同青貯玉米品種生物產量
涼州區和山丹縣區域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品種中大京九23、雅玉26 和文玉3 號產量表現較好,其中大京九23 平均產量最高,達到了104.4 t/hm2,較豫玉22號(CK)顯著增產,增產幅度為14.5%~19.4%,建議繼續試驗,適當擴大示范面積,其余品種可繼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