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第381 號公告,宣布黃淮地區首個多胎肉羊新品種誕生,這是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主持申報的首個肉羊新品種,對河南省乃至整個黃淮地區的肉羊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黃淮肉羊”新品種是由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權凱博士肉羊項目團隊組主持,聯合項目創新聯盟單位河南省畜牧總站等20 多家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業,通過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模式,十八年如一日創新研究和實踐培育而成。該品種具有繁殖率高、生長速度快、耐粗飼、肉質好等特點,是適合規模化養殖的河南第一個肉羊新品種。2019 年12 月,“黃淮肉羊”新品種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現場審定,2020年通過終審,填補了河南省肉羊育種領域的空白,該項目組發表相關高質量科研論文20余篇,申請獲批發明專利5項,培養了20余名學生致力于肉羊產業發展。
“黃淮肉羊”以杜泊羊為父本、小尾寒羊和小尾寒羊雜交羊為母本,經歷了2003至2018年的創新研究和實踐,在2016 至2020 年的材料整理申報過程中,歷經“黃淮肉羊”中試試驗,河南省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國家農業農村部檢測鑒定,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羊業委員會材料審定、現場審定等,于近期通過了國家畜禽品種委員會終審。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校長羅士喜強調,2020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四個面向”要求,為“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個時期推動高校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指明了方向。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作為一所涉農高校,積極營造科研氛圍,培育重大成果,學校教師獲得2020年度國家基金項目立項8項,高水平科研工作實現新突破。2020年12月31日,學校權凱博士主持培育的“黃淮肉羊”新品種通過終審,將為鄉村振興、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河南省現有肉羊1 800萬只,養羊從業者150萬人,年產值約400億元。“黃淮肉羊”新品種中的成年公羊體質量為98.1 kg、母羊體質量為71.7 kg,公母羊6 月齡育肥體質量分別為58.50 kg 和52.45 kg,每只母羊年提供斷奶羔羊數(2.38±0.14)只。“黃淮肉羊”較現有地方品種每只羊年增收超過20%,“黃淮肉羊”的產業化推廣和普及預計在3年內達到200萬只,實現產值60億元,直接增收將超過12億元,為實現河南省肉羊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黃淮肉羊”新品種的培育是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芯片”。“黃淮肉羊”采用兩個品種的雜交培育模式,經過雜交創新(2003至2010年)、橫交固定(2011至2017年)和群體擴繁(2018年至今)三個階段培育而成。
2003至2007年從國外引入杜泊種羊63只,利用杜泊羊在鄭州周邊地區進行肉羊雜交改良試驗,為“黃淮肉羊”新品種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2008至2017年的育種實施階段,2008年“黃淮肉羊”培育真正進入工廠化階段,在權凱博士的技術指導下,沿京廣線建立了浚縣鑫林牧業有限公司和舞陽綠源肉羊發展有限公司2家規模化養羊場,利用杜泊羊和小尾寒羊開展了組織改良。2015 年7 月成立了“中原肉羊產業發展聯盟”和“河南省畜牧獸醫學會養羊學分會”,權凱博士肉羊項目團隊依托“聯盟”和“學會”,開展了“黃淮肉羊”的聯合育種。
2018 年啟動“黃淮肉羊”新品種審定工作。2016 年在國內9 家羊場完成了“黃淮肉羊”中試試驗;2019 年1月,農業農村部種羊及羊毛羊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了“黃淮肉羊”生產性能測定;2019 年3 月,“黃淮肉羊”通過了河南省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2019 年7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對“黃淮肉羊”培育給予60 萬元專項經費支持;2019 年10 月,“黃淮肉羊”新品種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羊委員會的申報材料審定;2019年12 月,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羊委員會的現場審定;2020 年9 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在揚州召開會議,羊專業委員會通過了“黃淮肉羊”新品種的審定;2020 年10 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終審會議,審定通過了“黃淮肉羊”為河南省第一個肉羊新品種。
“黃淮肉羊”新品種的培育得到了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黃淮肉羊”新品種的培育,在學校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對“黃淮肉羊”的培育給予專項經費支持,也給“黃淮肉羊”育種團隊后期申報鑒定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和服務。
“黃淮肉羊”新品種培育團隊,歷經18年,在保證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利用寒暑假、節假日和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到肉羊育種項目上,權凱博士帶領項目組成員走遍了河南省所有羊場。
“黃淮肉羊”新品種培育團隊在起步時非常困難,無資金、無基地、無平臺,正如他們自己開玩笑說的那樣:我們是個“三無”團隊,憑著對養羊事業的熱愛和執著,沒有資金自己貼工資,給羊場技術服務建基地、搭平臺,用熱心和技術取得了河南羊行業的廣泛信任,為養羊產業培養一線技術人員100 多人,得到了養羊企業、養羊戶以及老百姓的認可,同時也為“黃淮肉羊”新品種的繁殖推廣奠定了堅實的資源、人氣和技術支撐。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黨委書記穆瑞杰表示,學校堅持黨對學校事業的全面領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強力推進人才強校,科研興校,著力培養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行業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質量和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歷來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制定了以完善科技發展機制為抓手,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為核心,以提高成果轉化能力為目標,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宗旨的科研方針;確立了“建載體,搭平臺,創新體制機制”和“縱向提升、橫向貫通”的科研思想,構建了“圍繞畜牧業,牧工商融合,特色化發展,差異化突破”的科研思路;科研處按照“三重一大”的工作思路指導科研實踐;以制度建設為管理抓手,以“三轉”思想為服務理念,以“請進來,走出去”為交流方式,以組建大團隊、構筑大平臺、培育大成果、爭取大項目、提供大服務、形成大科研為努力方向,先后出臺了多個激勵科研創新的重要文件;并強力推進科研能力提升“六大工程”,營造了風清氣正、干勁十足、求實創新的科研生態和“自信、自立、自強”的學術氛圍,推進了學校科技創新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雙提升”。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黃淮肉羊”新品種作為學校重點培育的重大科研成果,專門成立了由副校長張衛憲任組長,科研處和動物科技學院專家教授為成員的“黃淮肉羊”培育專班;張衛憲把自己的科研經費用來幫助“黃淮肉羊”新品種研發,并幫助組建“黃淮肉羊”新品種研發團隊,建立科研實驗室和育種基地,并多次組織省內外知名專家來校召開專題學術會議,解決“黃淮肉羊”新品種培育過程中的科學問題。參與企業設立專項科研資金,支持團隊開展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及制作“黃淮肉羊”動物標本進行成果展示和宣傳。
如今“黃淮肉羊”新品種順利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標志著該品種培育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河南省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提高了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教育事業和我省現代畜牧業在全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