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孫影
摘要:對于重型圓柱形態工件,其在旋轉分度期間,因工件旋轉自身重量形成的慣性以及傳動機構內的間隙,使得工件旋轉分度精度不佳。對于該種情況,設計一種基于高精度蝸輪蝸桿的消隙機構,并分析其傳動性能。
關鍵詞:傳動性能;消隙機構;蝸輪蝸桿;高精度;結構調整
在機器設備上,壓榨輥以及真空伏輥等均是大型圓柱形態工件,其直徑通常在500mm至2000mm之間,長度一般是8000mm,另外質量可達到40噸[1]。為加工圓柱表面大量徑向深孔,需要工件重復旋轉分度。在達到工件高精度旋轉分度時,要求機床主軸和傳動環節需要存在精度高、剛性高、間隙小等特點,尤其對于傳動環節而言,其在間隙、精度以及剛性等方面需要滿足以上需求[2]。為此,本研究在高精度蝸輪蝸桿基礎上設計出一種消隙機構,并檢測其傳動性能,現針對研究相關內容作出以下匯報。
一、常規傳動機構
常規傳動機構主要包含多極串聯的精密行星輪減速機、蝸輪蝸桿減速機等,其一般使用普通多級傳動齒輪變速箱實現傳動,以上結構傳動環節較多,并且傳動剛性差、傳動間隙較大,特別是大傳動比降速傳動機構內,均是多級多段組成的傳動機構[3]。比如對于減速比是1000:1的精密行星輪減速機而言,其主要分成四個部分傳動鏈,依次是8:1、5:1、5:1、5:1,在傳動機構內齒輪模數是3,當進行大扭矩大傳動比降速傳動時,在剛性方面明顯缺少,同時每段均有不可消除的間隙存在,將四個部分的間隙進行累積,間隙和角度誤差較大,可達到20弧分,無法達到高精度旋轉分度傳動,僅能完成速度傳動。若使用其他精度高、剛性高且能夠消除間隙的分度機構,將會顯著增加機床成本[4]。針對旋轉分度精度要求較高,但旋轉速度要求不高的機床傳動機構,選擇簡易分度機構一方面可使成本下降,另一方面還可滿足使用需求。
二、新型高精度蝸輪蝸桿消隙機構
為改善臥式機床大傳動比降速機構旋轉分度精度不足的問題,制作一款新型高精度蝸輪蝸桿消隙機構。該機構能夠直接同機床主軸連接,進而達到臥式機床加工圓柱形工件高精度旋轉分度需求,并且依據具體加工精度要求以及改變,可對傳動機構發生的問題進行及時調整,進而滿足更高精度的加工需求。該機構依據重型圓柱形環形工件加工時的旋轉精度需求,選擇具有大傳動比的蝸輪蝸桿傳動結構,其兩級均能夠消除間隙,并將該機構同機床主軸進行直接連接,確保工件低速穩定旋轉分度[5]。利用機床數控系統對伺服電極進行控制,進而驅動該傳動機構,達到自動旋轉分布需求,并且還可帶動機床工件、卡盤和主軸旋轉。該傳動結構利用兩級傳動鏈,盡可能減少因大轉動比降速傳動間隙的存在而影響精度,實際情況是:機床最大承載為40噸,傳動結構減速比是2000:1,主軸額定每分鐘轉速是1r。依據做工對安裝結構以及輸出扭矩等要求,選擇能夠兩級消除的蝸輪蝸桿傳動降速結構,其第一級輸入端減速比是40:1,利用變螺距蝸桿對蝸輪進行驅動,而變螺距蝸桿能夠將同蝸輪間的間隙消除,提升傳動精度[6]。第二級輸出端減速比是50:1,在第二級傳動蝸桿上直接固定第一級蝸輪,同一箱體上安裝第一級傳動以及第二級蝸桿,于機床主軸上安裝二級輸出蝸輪,并組成蝸輪蝸桿減速傳動鏈,促使工件旋轉,達到較高精度旋轉分度。
三、技術特點以及調整方式
3.1技術特點
①該結構屬于兩級大傳動比降速蝸輪蝸桿傳動結構,其中一級輸入端傳動比是50:1,二級輸出端傳動比是40:1,總傳動比是2000:1,能夠達到大傳動比降速傳動需求。②該結構能夠在有限的安裝情況下完成大轉動比降速的兩級傳動功能,盡可能降低傳動環節以及傳動間隙,提升傳動精度。③其具有能夠兩級消隙的蝸輪蝸桿傳動結構,能夠顯著提升旋轉分布精度,滿足對高精度的需求。在實踐操作中,將機床安裝在20噸工件上,其分度定位精度能夠達到18°,而在直徑是1200mm的立式數控回轉工作臺空載情況下,定位精度是20°,屬于單級蝸輪蝸桿減速傳動結構。④因其屬于兩級大傳動比降速,具有較大剛性,能夠輸出大扭矩,其中額定輸出扭矩是2N*m,而最大扭矩能夠達到50000N*m,同時還可反復旋轉啟停,可平穩啟動,自鎖性能良好[7]。
3.2調整方式
變螺距蝸桿以及蝸輪構成第一級輸入端,其中蝸桿利用圓錐滾子軸承以及滾針軸承固定于箱體上,利用聯軸器,伺服電機能夠對蝸桿以及蝸輪旋轉進行控制,因使用的為變螺距蝸桿,能夠調整蝸桿位置,控制蝸輪同蝸桿間間隙大小。若蝸輪同蝸桿間間隙增大,活動調整螺釘,促使其帶動軸承套以及變螺距蝸桿,全部向外移動,進而降低一級輸入結構的間隙。二級蝸桿以及蝸輪構成第二級輸出端,于機床主軸上直接安裝蝸輪,利用鍵連接一級、二級蝸輪,促使其形成整體,并將其安裝于傳動裝置箱體上。二級輸出同樣能夠調整間隙。對以及傳動箱上螺紋孔以及螺栓進行調節,將第一級輸入端整體上下位置進行調節,對輸出端二級蝸輪以及一級蝸桿間間隙進行調節,當間隙滿足需求后,使用螺母鎖將螺栓固定。
四、小結
本研究設計一種基于高精度蝸輪蝸桿的消隙機構,其傳動性能良好,并且該機構具有兩級間隙調節方式,能夠對傳動機構內的間隙進行合理調節,依據精度需求及時調整兩級間隙。另外,該機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能夠更好的調節間隙,不僅有效解決重型工件旋轉分度不足情況,還可顯著節省制造成本。
參考文獻
[1]李喆,馬建東,秦昀亮,等.蝸輪蝸桿減速機箱體孔軸線垂直度誤差模型[J].機械設計,2019,36(5):56-59.
[2]彭東林,周啟武,鄭永,等.用于超精密蝸輪副加工的誤差誘導重塑與精準抵消新工藝[J].中國機械工程,2021,32(19):2326-2330.
[3]王峰,陳捷,洪榮晶.基于Adams的TK13250E數控轉臺蝸桿副傳動精度的仿真[J].機械傳動,2020,44(3):155-159.
[4]陳燕,王芳,余曉宇,等.平地機回轉驅動中圓柱蝸桿副的接觸特性分析及實驗[J].機床與液壓,2020,48(13):41-46,80.
[5]張偉偉,陶文堅.基于精密裝配和雙驅優化的數控機床定位問題分析與處理[J].機床與液壓,2020,48(1):183-187,112.
[6]宋遠紅,鄧星橋,江源淵,等.關鍵參數對滾子包絡內嚙合蝸桿傳動接觸與潤滑性能的影響[J].機械傳動,2019,43(3):17-21.
[7]陳志剛,王先聲,周廷明,等.基于CATIA的EPS漸開線蝸輪蝸桿參數化建模及仿真[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6(6):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