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相斌
(桂平市天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西桂平 537200)
基于現代化建筑建設的目標,在生產方面既需要做好建筑性能的把控,同時也要保障美觀性。結合以往的實踐經驗,針對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常見問題,展開深度的研究,提出創新和優化的管理辦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某建筑工程為例,建筑情況整理如表1 所示。工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建、鋼結構以及室內精裝修等。從建筑設計方案分析,設計為框架結構,屋蓋鋼結構選擇的是鋼柱平面弧形鋼梁體系,屋面設計為金屬曲面屋面,建筑外墻選擇的是石材幕墻和玻璃幕墻以及鋁板幕墻。整個工程的結構比較復雜,面臨很多施工重難點。現圍繞工程施工管理做法,進行具體的分析。

表1 建筑設計情況
從主體結構施工角度分析,若想保障大跨度弧形鋼梁和連續折梁以及屋蓋懸挑結構部分的精準安裝,面臨很大的技術挑戰和困難。基于推動施工作業安全高質量開展的目的,工程中積極推廣應用特殊方法以及裝備。例如,屋蓋結構大型鋼梁工程作業,使用大型履帶吊開展抬升作業。現結合作業的實踐分析,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技術運用。
建筑工程中鋼結構的應用比較廣泛,從質量把控的角度來說,要圍繞質量戰略以及打造精品工程為原則,積極推廣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促使整個工程智慧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整個工程鋼結構施工作業中,應用BIM 技術輔助工程主體施工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采取可視化建筑模型,支持統籌整體施工方案。技術的支持下,使各個區域能夠結合現場作業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設備,實現對整個主體結構、施工作業的情況全面掌握,實時監控作業進度,使項目能夠又快又好的推進。在施工作業中,通過引入BIM 技術,輔助主體結構設計和施工以及運維等工作的開展,通過全生命周期共享數據信息挖掘BIM 技術的優勢,促使工程精細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嚴格有效地把控工程施工的進度以及質量,促使管理效能水平得到提高。目前來說,在主體工程中預制構件的應用比較廣泛,通過采取工廠預制的方式,能夠實現對質量的有效把控。深度挖掘BIM 技術的優勢,通過精準計算,為預制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數據參數支持在現場吊裝作業中,必須要做好精度和安全性的把控,切實保障整個主體施工作業效益目標的實現,使預制的質量得到有效的保證。
建筑主體結構施工作業中,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為重點技術和核心技術,要做好嚴格的把控。本次施工作業中,圍繞施工前期材料準備環節做好有力的控制。對于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也要做好有效的質量檢驗檢測,排查潛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優化選擇的方案,通過組織開展實驗的方式來選擇配合比參數指導施工作業的開展。目前來說,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多為預制混凝土,能夠切實保障配合比和材料的狀態,進而保障工程施工的質量,在組織開展混凝土澆筑作業時,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按照一次性澆筑施工方案,做好每個細節與環節的把控,保證振動到位,而且澆注均勻。對于混凝土工程施工常見的溫度。引發的質量問題需要做好預防與控制,以免因為溫度控制不到位影響整個澆筑的效果,例如需要做好水化熱的控制,通過減少水泥的使用量,或者在施工環節做好降溫處理等,以免出現溫度裂縫。建筑主體結構施工作業中,混凝土澆筑作業之后,需要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通過灑水和覆蓋等措施落實具體的保養工作。
建筑主體結構施工作業中,鋼筋工程為主要內容。整個系統中鋼筋直接影響建筑墻體以及結構等的穩定情況,因此要做好有效的控制。從鋼筋材料選擇方面,要做好有力的控制,優選高品質的材料。加強和供應商的合作,使其能夠提供優質經濟性較好的材料。對于采購的鋼筋,要做好結構方式和尺寸規格等的檢驗,通過檢測分析,保證鋼筋材料標識和性能水平能夠達到技術標準,以免使用環節產生問題,在鋼筋使用環節,則要按照各個工序工程的要求,靈活地控制鋼筋的規格,選擇適宜的連接方式,例如冷壓或者搭接等。
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開展,要嚴格按照技術標準與規范做好每個環節的質量把控,促使技術應用價值得以實現,在實踐中需要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根據采用的技術特點,分析技術存在的重難點,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分析,提出優化與改進的措施,保障工程施工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通過編制完善的技術標準與方案,落實到工程管理實踐,指導工程標準化規范化施工。組織施工作業前,需要認真貫徹落實技術交底,使參與本次工程的施工作業人員能夠全面掌握技術的要點與方法,針對常見的問題和面臨的技術挑戰能夠有相應的了解,進而掌握控制方法,應用到實際,嚴格把控工程作業的效果。主體結構施工作業是要組織專門的人員進行現場監督與檢查,督促施工作業人員嚴格按照主體工程施工技術的規范和要求,落實具體的鋼筋綁扎和混凝土澆筑等施工作業[1]。
主體結構施工作業中采用很多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新設備,為了能夠實現對技術應用效果的全面控制,要求做好精細化管理。對于工程采用的新技術,要制定完善的技術應用方案,利用動畫模擬技術做好技術交底與培訓,提高施工作業水平,使各項問題得到有效的防范,避免因為人員對技術掌握不充分造成質量問題。對于工程采用的新工藝,則需要做好每個流程的控制。如果主體結構中使用新材料,必須要明確材料應用到技術標準和規范[2]。圍繞施工作業現場做好有效的控制,以免材料質量不達標影響工程施工質量。同時要積極引入相應的檢驗檢測技術,做好材料質量的全面檢查,保證施工采購環節和設計環節以及其他環節的質量效果達標。基于建筑機械化施工作業背景下,若想充分地提高技術應用效果與效益,需要做好機械設備應用管理。在實踐中,對于使用的機械設備,要做好日常的保養和維修。為機械設備配置現代化檢測裝置,掌握運行的數據信息,提高應用管理水平[3]。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需要多個部門和專業人員的參與。從當前建筑工程管理實際情況來說,存在數據信息共享不及時、不完善等問題,需要加以完善和優化,在實踐中搭建技術應用管理平臺,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價值與優勢。將主體結構設計技術方案和標準,利用信息化平臺及時傳遞到各個部門各個專業各個班組,使施工作業人員能夠及時掌握技術內容。借助施工作業現場配置的二維碼和其他信息化裝置,使工程施工現場的人員能夠及時通過掃一掃,來獲取工程施工圖紙或者其他技術信息,指導整個工程施工作業的開展與落實,切實保障建筑工程建設效益目標實現[4]。
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應用管理,要圍繞工程施工現場,做好全面嚴格的監督檢查,動態消除潛在的隱患與問題,保障建筑施工技術應用的價值和效益。組建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對主體結構施工現場的監督檢查,全面掌握生產作業的情況。對建筑主體結構施工作業進行嚴格把控,若遇到技術難題與問題,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分析,提出優化主體結構施工技術方案和管理措施,嚴格把控主體結構技術的應用價值實現[5]。
綜上所述,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應用管理,要做好精細化管理,保障技術應用效果與效益。本文結合實踐,分析主要技術,提出實施技術標準化管理、貫徹精細化管理、搭建技術應用信息化管理平臺、做好結構施工現場的監督檢查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