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云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200)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城市中各類建筑工程比比皆是,帶動我國建筑業領域中的競爭與發展的勢頭。當前,隨著新型技術和材料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中采用新技術和新材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的科技水平,但是在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在當前建筑行業的發展與施工進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早已成為一項較為普遍的技術,但是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的體積過大,施工過程較為復雜,并且澆筑的結構偏厚,對混凝土的使用量更多,所以運用大體積混凝土進行建筑澆筑需要掌握更加科學、有效的建筑技巧,為了保障混凝土澆筑的連續,需要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質量與水平。但是也正因為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難度,所以施工人員需要在澆筑過程中科學摻入一定量的化學外加劑,用以強化混凝土的成型率等。除此之外,混凝土凝結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水化熱,如果水化熱無法及時揮發,將會因為混凝土中的水分降低而產生裂縫,影響整體施工質量水平。所以,在混凝土使用和施工過程中要強化養護,如果發現裂縫存在需要第一時間進行補救,全面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質量。
為了保障大體積混凝土的整體質量,需要從施工材料的層面入手,科學合理地進行材料配置與選擇。在原料方面,施工人員可以選擇強度較高的硅膠鹽酸水泥,相比于低強度的普通水泥,硅膠鹽酸水泥的強度優勢更加明顯。在施工工程進行澆筑前,施工人員要對水泥進行全方位的監測,確保硅膠鹽酸水泥的整體質量之一,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在粗骨料選擇方面,因為在建筑過程中,很多工程都會在混凝土澆筑中進行配筋,所以粗骨料應該選擇級配度較好且顆粒直徑較大的石子,以減少澆筑中單位用水量,緩解并消除混凝土收縮變形等方面的問題,從而確保澆注操作的可靠性。在外加劑方面,大體積混凝土應該選擇質量更加穩定的外加劑,因為外加劑在混凝土澆筑中能夠實現水泥和摻合料形成更好的相容性,所以可以將不同類型的外加劑進行科學配置,在滿足大體積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同時確保工程的整體質量,另外為了實現大體積混凝土的可泵性,要保障混凝土坍落度在1h 內變化量小于30mm。
施工人員在施工開始之前,要科學制定施工方案。當前,我國建筑行業中混凝土建筑施工方案多種多樣,所以施工人員需要根據不同的施工環境,選用不同類型的施工方案,強化方案的針對性和效能性。施工現場中的整體溫濕環境和施工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更加強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科學和有效。如在選擇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施工澆筑時,需要確定水泥、外加劑和摻合料等施工材料的用量,可以選用水化熱同比較低的硅膠鹽酸水泥進行配置,控制好施工中的水泥用量,并全方位做好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養護與測溫工作,確保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25℃。
在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中,主要有兩種澆筑施工形式:①連續澆筑方式;②人工方案形式。與此同時,施工人員要合理保障混凝土的參數控制,連續澆筑的形式要保證混凝土攤鋪厚度小于60cm,反之選擇人工方案的形式需要降低攤鋪厚度,控制在40cm 以下。以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匯景花園工程為例(見圖1),地下室混凝土澆筑工程為例,因地下室的防水等級為一級,所以混凝土需為防水性較強、密實度較高的混凝度,建筑抗滲等級為P8,所以混凝土的綜合配合比如表1 所示,施工方案中混凝土養護主要采取塑料薄膜和麻袋保溫方式進行,內外溫差不大于25℃。

表1 C30S8 混凝土配合比

圖1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匯景花園工程
在混凝土澆筑時,需要依據施工現場混凝土的實際情況進行混凝土供應量的調整和安排,要根據凝結速度和澆筑速度進行控制,同時要確定混凝土的運輸途徑和選用的車輛數量,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能夠連續進行。對于整個建筑的施工工程,混凝土的運輸流程和環節至關重要。如果在規定時間內,車聯無法到達施工現場,導致混凝土運輸時間過長,則會損害混凝土的實際性能,所以需要進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水平。在施工現場中,要保證攪拌車卸出的混凝土不會出現離析現象,且坍落度能夠保持在規定范圍內,混凝土中的含氣量和初凝時間等方面都有所考量,能夠進行后期的澆筑和建設施工。所以,攪拌車到達施工現場之后,混凝土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均勻排出罐車,確保出料干凈和整體質量。除此之外,施工人員需要在施工現場對混凝土進行檢測,如果發現混凝土出現質量問題,如材料選用較差或坍落度較大、出現離析現象等,要及時與廠家進行溝通和聯系,及時調換混凝土,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建設的質量控制。
在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的過程中,通常會選擇全面分層和二次振搗相結合方式。由于混凝土還沒有完成最初的凝結階段,所以在此情況下可以進行二次振搗;如果混凝土已經完成初凝,那么二次振搗的操作就無法執行。在振搗結束后,由于混凝土中濕度的增加,大部分混凝土表面會形成孔隙,混凝土也會在下沉力的作用之下出現坍落,與鋼筋之間呈現分離的狀態。所以運用二次振搗的形式能夠更加科學、有效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二次振搗是重復振搗操作,因為底部的混凝土無法達到初凝,這樣的方式能夠大大恢復混凝土的性能,確保混凝土的質量控制。但不容忽視的是,二次振搗同樣也有很大的不足,具體表現在二次振搗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物質資源,施工運營成本也會逐漸增加。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作為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策略的指導。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實施多次振搗能夠進一步增加混凝土的密度。大多數情況下,混凝土澆筑中的振搗時間并沒有相對嚴格的要求。因此,混凝土表面翻漿的最佳距離必須保障均勻性,振搗強度范圍控制在重疊1/2 左右,另外為了防止混凝土在澆筑后出現破裂,要在混凝土的表面強化壓實等操作流程,提高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水平。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需要做好混凝土養護工作。在養護期間需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溫度差異,要將溫度差控制在25℃以下,以防止混凝土中裂縫的出現,并保證混凝土的整體質量。在溫度控制中,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混凝土澆筑后的表面溫度和內部溫度應實時測量,做好控制。因為在混凝土養護工作中,要將溫度和濕度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所以為了減緩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流失速度,可以進行保溫操作,減少表面的熱擴散發生,并逐漸延長散熱的時間,防止混凝土表面破裂,讓混凝土的材料特性能夠充分發揮。另外,材料之間存在一定競爭性,所以混凝土的平均溫度差異會產生一定的拉應力,為了防止裂紋的產生和蔓延,要發揮水分濕度在混凝土強度的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提高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水平。濕度條件保持較好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收縮裂縫、提拉抗拉極限的作用。因此水泥水合作用將是光滑的,抗拉強度將提高。在具體的施工建設中,為了做好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可以用濕熱保溫袋和防滲層氣體塑料膜進行覆蓋,做好溫濕度的控制,減少混凝土的水損失,其優勢主要在于能夠多次使用,操作簡便,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質量。另外,針對邊角處和有棱角的部位需要強化溫度保持,當養護工作中發現混凝土表面已經出現泛白的情況,或出現細小裂紋時,可以及時加以覆蓋并采取措施進行補救。
21 世紀以來,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速度較快,特別是在建筑施工技術領域中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大體積混凝土被廣泛應用在建筑行業和施工工程之中。本文從大體積混凝土的概述入手,主要從施工材料、施工方案、運輸流程、澆筑策略和養護工作等五個方面,深入探究大體積混凝土質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施工領域施工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