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滿樓


“日本企業素來以長期發展為目標,把抗風險能力作為重要經營指標,重視財務層面的現金流穩定,喜歡儲備現金。”此后,施寧創新建立了公司發展基金,以此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人生不就是要奔跑的嗎?奔跑著且樂在其中,即使再苦再累,也依然享受這個過程……這就是創業!
20年間,青島希恩和汽車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寧始終專注和致力于汽車生產線上的設計制造和技術服務,從服務一兩家客戶到獲得全球豐田供應體系的認可,從生產幾個汽車零部件的設備到提供整車生產線,在這個人生“奔跑”的旅程中,踩過坑、也邁過坎;有過得、也曾有失,但他始終沒有覺得創業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反而很享受創業的過程,稱之為“樂在其中”。
當人們將關注的目光投入到施寧的學習、成長、事業歷程中,發現這一創業之“樂”源自創業者技術知識的積累、開拓創新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服務原則。
打工日本 自學考取研究生
和其他半工半讀的日本留學生不同,施寧從20歲開始就嘗到了異國“打苦工”的滋味。
施寧的家鄉是青島,因父母早年在淄博工作,所以他的少年時光是在異鄉度過的。1994年,施寧考取了青島科技大學,畢業后順利進入青島電子元件六廠技術部,雖然工資不高,卻是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然而,朝九晚五的安逸工作并不是施寧心之所愿,上世紀90年代出國熱潮也影響了施寧年輕的心,他渴望改變生活、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親戚朋友的資助下,施寧決定去日本深造讀書。
“那時家庭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父母工資每月才300多元,我剛就業不久,沒有什么積蓄。”施寧決定先出國打工,一邊學習語言,一邊為讀研積攢學費。
赴日本后,施寧白天在畜產品加工廠當工人,晚上8點到凌晨1點自學日語,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在維持生活基本開支的同時,他還要從牙縫中省出讀研的“昂貴”學費。經過一年半的艱辛努力,施寧拿到了日語一級證書,于1999年申請了日本德島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碩士預科生,并于2001年順利進入研究生院就讀。在當時同批赴日本的1000多名勞務輸出人員中,施寧是唯一一名日語過關并考取留學生的打工者,就連德島大學教授也連連感嘆施寧的日語這么好!施寧打工的加工廠老板為廠里出了一名研究生備感驕傲,還慷慨地為他做了經濟擔保!
“最艱苦的是研究生預科生時期,我白天讀書做實驗,晚上要到餐館酒吧打工,周末還要去車行洗車或當翻譯等,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施寧唏噓感嘆說。
研究生畢業后,施寧和同學們忙著找工作。一天,一家日本企業——日本新和工機株式會社的社長驅車600多公里找到學校,點名要見施寧。原來,這家公司通過網絡招聘信息看到施寧簡歷后,對他的專業素質和學習能力表示非常滿意,希望他能夠加入公司。
殊不知,入職這家日本企業,施寧的人生和事業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任職經理人 開拓中國市場
“這家會社當時規模比較小,但在智能制造方面有著數十年的研發經驗,且社長表達出了很大的誠意,并提出了將來開拓中國市場的想法。”施寧參觀會社及合作企業后敏銳地感覺到,日本的自動化發展水平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工業自動化企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將國外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引進并造福國內企業,有助于推動并提升中國工業自動化發展。
一個決定命運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藍圖在施寧腦海中逐漸完整和清晰起來……
“開弓沒有回頭箭。”首次涉足智能制造企業,抗起開拓國內市場的重任,都是全新的挑戰。“當時沒有特別大的壓力,反而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業,值得嘗試和創新。”施寧首先從企業最基層的一線工作做起,深入到各個崗位、各個工種潛心學習,一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老員工請教。施寧的謙虛好學贏得了老員工的青睞,他們一有空就把相關技術教給他。很快,施寧積累起了豐富的技術研發經驗和完善的豐田管理模式。
2004年,施寧被任命為企業常務董事并于次年回到國內,成立了青島希恩和汽車設備有限公司,作為公司總經理,開始了拓展國內市場的創業之旅。
青島市多年來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商部門為公司成立提供了諸多便利和幫助,使得公司落戶西海岸新區非常順利:注冊公司、選址、購置辦公設備、招聘和培訓員工、設計生產線……踏上故國土地,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施寧為新公司的籌謀和發展忙且快樂著。
“最初,我并不熟悉國內客戶市場,在社長的介紹和引薦下,我逐步與國內客戶建立起了業務聯系。”施寧回憶起最初開拓國內市場的情景仍忍俊不禁。每次會見日本客戶前,施寧會提前擬好回答客戶的各種問題,甚至在鏡子前練習打招呼、談生意的方式等。
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后,都有著不為人知的付出。為了開拓國內市場,施寧不得不全國各地飛,他粗略計算了一下,一年365天,僅乘坐飛機就有260多趟!為了達成與廣汽豐田漢蘭達新款車型的合作項目,施寧帶領團隊為客戶跟蹤服務、開展技術交流1年多時間。
憑借技術積累和服務優勢,施寧帶領希恩和公司在國內汽車生產線智能制造領域,不斷攻堅克難、開疆拓土,于2009年分別在廣州和天津設立分公司,公司產品在豐田、三菱、鈴木、福特、重汽集團、奧迪、大眾、奇瑞等汽車廠家以及富士施樂、京瓷復印機、安川首鋼機器人等40多家國內外著名企業都有廣泛應用。2018年,希恩和公司實現營業額9000多萬元,上繳利稅300多萬元。
更讓施寧感到自豪的是,經過10多年的科技研發和市場開拓,公司產線不僅受到了日本車企和國產車企的認可,還得到了歐美等國家車企的垂青,紛紛與公司簽訂了合作意向,產品全球出口額持續增長。
洋為中用 更要推陳出新
施寧是個積極樂觀的人,他始終認為創業是一個“樂在其中”的旅程,挫折也是一種學習和歷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市場額度萎縮,公司半年多營業額受損。
面對危機,外穩市場,內提質量。施寧一方面加大市場的穩定和開拓,一方面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和員工素質的提升。2008年以來,公司先后取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知識產權標準化體系認證,2013年被認定為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青島市相關部門的扶持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施寧統計了一下,2013年以來,公司先后在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被青島市科技局認定為“千帆企業”、被認定為“規模以上單位”、取得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等重要成長節點上均獲得政府補貼。
經歷過金融風浪,施寧體會到日本企業“存錢”之道。“日本企業素來以長期發展為目標,把抗風險能力作為重要經營指標,重視財務層面的現金流穩定,喜歡儲備現金。”此后,施寧創新建立了公司發展基金,以此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雖然外部市場存在變化,公司員工隊伍卻一直很穩定。”施寧表示,這一方面源于日企相對完善的用工制度和薪資待遇,一方面在于公司創新建立了員工激勵機制。在日本,員工待遇普遍相當、職位相對穩定,不利于激發員工積極性、創造性。為此,施寧創新完善了企業獎勵機制,對于成績突出的團隊和員工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并給予核心團隊成員股權,增強職工責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汽車生產線中的工業機器人多處于初級階段,亟需注入視覺、聽覺、判斷、推理、學習、思考、規劃、設計等更多人工智能元素。”2015年底,在國家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的政策感召下,施寧結合自身十幾年的智能設備制造經驗,同時依托國內多所高校的技術支持,成立了青島埃克森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我的愿景是能研發自主性更強、更高智慧的工業機器人,進一步提升汽車零部件的自動化生產效率和水平,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2017年,施寧成立了青島奧托美森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專注于開拓和服務國產車企市場,并于2018年在中德生態園區以優惠價格購置10畝工業用地,用于興建智能裝備生產項目,致力于把日本汽車行業自動化技術運用到國內車企生產線上,提升中國智能制造水平,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預計年產值將達2億元,實現年利潤約5000萬元,年納稅約600萬元。
青島是家鄉 日本是第二個家
在外人看來苦不堪言的留學生涯,施寧將其視為人生磨礪和成長機遇,并懷著極大的熱忱融入社會、參與活動中。生活中,施寧是個樂于助人的熱心腸兒,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就業,他屢屢被推選出來擔任團支書、班干部;在日本讀研期間,他擔任中國留學生學友會副主席,組織開展迎新送老、中日文化交流、校園文體娛樂等活動,為身在異國的留學生送去貼心服務和同胞溫情。
在回國創業期間,施寧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捐助了多個家庭困難的孩子順利完成學業;他積極參政議政,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成員、西海岸新區僑聯主席、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導師、山東科技大學客座創業講師,積極為城市建設發揮才智。
豐富的興趣愛好,是施寧創業人生的幸福快樂之道。踢足球、健身、養狗、養魚、養鳥、收藏、石雕、木雕……生活中,施寧不僅是足球俱樂部的常客,還是健身俱樂部的會員,靜下來的時候玩玩石雕、木雕、養魚、逗狗,動靜皆宜,在忙碌的工作中釋放著心靈的束縛。
在施寧心目中,青島是養育他的家鄉,日本是事業發展和起步的第二個家。每逢春天,施寧會帶著愛人和孩子到日本看看櫻花;冬天,他們會去北海道滑雪;夏天,他們也會去沖繩的海邊嬉戲……
2021年伊始,施寧獲得了山東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獎。談及未來,施寧坦言,他會帶領公司不斷提升發動機、自動駕駛等產線核心技術含量,加強中日技術合作和文化交流,力爭將企業打造成為汽車生產線零部件及專用機械設備設計制造和技術服務的全球先進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