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鈞 劉芳



從2020年7月起,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對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粵發[2019]11號,以下簡稱《意見》)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于9月28日向省委省政府呈報了《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10月5日,李希書記作了批示,稱省老促會“撰寫了很有質量很有見地的調研報告,”要求有關部門和地區要重視調研報告指出的問題和有關建議,認真研究吸納,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安排落地落實,務求實效。10月6日,省委辦公廳以粵批通知形式,將李希書記的批示和省老促會的調研報告發至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地級以上市黨委。隨后,馬興瑞省長、林克慶常務副省長、葉貞琴常委分別作了批示。近日,我們就調研報告的產生、作用及寫作,采訪了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姚澤源。
《源流》:姚秘書長您好,叫慣了,還是叫秘書長親切些。2020年9月省老促會向省委省政府呈報的調研報告,省領導作出了重要批示,引起了較好的反響,這是令人高興的。請問,省老促會基于什么考慮把貫徹落實《意見》作為去年調研的專題呢?
姚澤源:前年5月出臺的《意見》,具有里程碑意義,事關全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大局。共和國從老區走來。不忘老區,促進老區的振興發展,一直是黨和政府致力的工作,過去我省在這方面盡了努力,取得了成績。但老區人民一直都盼望“一文一會”的出現,即召開一個全省老區工作會議,出臺一個推動老區發展的文件。到2019年5月10日,老區人民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省委省政府在梅州大埔縣召開了全省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省委書記李希講話,省長馬興瑞主持會議,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的有關領導,各地級以上市市委書記,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原中央蘇區和海陸豐革命老區縣(市、區)委書記出席會議。我會陳開枝會長也出席了會議。會議規模之高,重視之程度,前所未有。會議后省委省政府出臺的《意見》,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一是對老區蘇區扶持范圍增加。前幾年省里扶持原中央蘇區13個縣(市、區)、海陸豐革命老區11個縣(市、區),共24個重點老區蘇區。這個《意見》除繼續扶持24個重點老區蘇區外,還增加了45個其他老區作為扶持范圍。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大。《意見》里面的九條政策措施,都是真金白銀,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盡管有些措施以前已制定,《意見》是政策的集大成,起到了良好的“疊加”效應。這正是我會去年把貫徹落實《意見》作為調研專題的主要原因。
《源流》:在調研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對促進《意見》的貫徹落實起到哪些作用呢?
姚澤源:在調研報告中,我們提出了九條建議。這九條建議,有對貫徹落實《意見》過程需改進的獻言,有對歷史遺留問題區別不同情況予以政策扶持的呼吁,有對原中央蘇區政策橫比的訴求,亦有新時期面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十四五規劃在即對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期冀。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這是我們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聽取老區蘇區干部群眾的意見,審時度勢,認真研究思考的結果。調研報告經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后,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省領導的批示及我會的調研報告發函請成員單位提出辦理意見。后來省發展改革委綜合成員單位的意見,向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寫了一份《關于報送省領導在省老促會調研報告上的批示貫徹落實情況的函》,并附有成員單位的意見,這份函也抄送我會。從函和各成員單位的意見中可以看到,各成員單位對省領導的批示十分重視,對我們的調研報告所提出的九條建議正研究吸納,對照《意見》抓好貫徹落實,以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我的看法是,這次調研報告所起的作用,是再一次引起了省直有關部門和廣大干部對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重視,是對《意見》的一次檢查落實,對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再促進。這對老區蘇區是一件好事。我們感謝省領導的重視和鼓勵,贊賞成員單位的積極行動。對為省委省政府起草《意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的省發展改革委,以及積極配合的省財政廳、農業農村廳等有關部門,我們深懷敬意。我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在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步伐一定會加快。
《源流》:這個調研報告的成果來之不易,您可否談一下體會?
姚澤源:調研報告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全國扶貧狀元”陳開枝帶領省老促會一班人牢記初心使命、情系老區的一次行動自覺,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次調研有三個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開展調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二是深入調研。“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這說明深入調研的重要性。為了收集第一手材料,我會組織的四個調研組,分赴珠三角6市以外的15個地級市及所屬的近60個縣(市、區),召開座談會和實地考察。還深入到鎮、村,與當地群眾交談,時間長達近兩個月,這樣對各地貫徹《意見》的情況有了較為全面和真實的了解。而且,在調研途中已一邊聽一邊研究。三是下功夫寫好調研報告。撰寫報告是調查研究的重要環節,即便調研再全面,掌握情況和研究兩門功課做得不錯,文章寫不好仍達不到預期目的。
《源流》:調研報告寫得順利嗎?
姚澤源:其實去年的調研報告并不好寫,因為年初省有關部門已有了一個貫徹《意見》的材料,寫得相當充實和全面。當我們調研后開始寫的時候,怎么也跳不出那份材料的框框。我們的調研分兩部分,即成績和建議。成績的這一部分,當初寫了五稿我們也感到不滿意。在看完幾個調研小組的調研報告再認真思考后,我們擬出了詳細提綱,大綱小目,標題、觀點、事例俱全,讓起草的同志再寫。寫出來后我們又反復修改,有的地方幾乎改得面目全非,有的段落按新的想法再重寫。稿子寫出來,召開會長會議討論,根據大家的意見再修改。改出來后,又讓一些沒有參加調研的同志認真看一看,讀一讀,盡量挑毛病。修改好了再送開枝同志,開枝同志又做了認真的修改。文章是寫出來的,在某些情況下更是花力氣改出來的。回顧寫作的過程,“認真”二字貫徹了始終,這使我想起了“鐵棒磨成針”這句成語,更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源流》:這個調研報告,除內容外,在寫法上還有什么特色呢?
姚澤源:相對于過去調研報告的寫法,這一次有兩個不同的特點。
一是構思上有點新穎,或者說是文章的結構與以往有些不同。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為了更好地反映我們的所思所想,我們在結構上作了一些調整。過去寫調研報告,一般是“三部曲”,即成績、問題、建議。這樣寫的好處是一目了然,讀者可以比照清晰地看到“建議”之“矢”,直接射向“問題”之“的”。但如果問題都很清楚,不必多作分析,把“問題”列作一部分顯得單薄,且在后面的建議部分重新提起又多了一些文字。因此這次我們將問題和建議放在一起寫。這樣寫是開枝同志提出來的。現在看來,合在一起寫使文章顯得更緊湊,在有限的篇幅里容納了更多的內容。這是一。第二,“成績”即第一部分分成三塊來寫。一是各項政策措施基本得到貫徹落實。主要是對照《意見》的有關支持規定,逐一看落實情況。譬如其中寫道:“《意見》中只有一句話的也有實質性的支持”,并舉例說明,從中也可以看到《意見》確是“真金白銀”。二是利好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老區蘇區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這主要是反映各地落實《意見》的積極行動和措施。三是《意見》引領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已見成效。這一塊所見所聞,我們用較為輕松的筆調來寫,有憧憬,有預期的喜悅。
二是語言有生氣,不會呆板。特別是報告的第一部分第三塊,一些文字的表述較為生動。李希書記的批示和我們的調研報告發至有關地級以上市黨委后,有一次我隨開枝會長到肇慶了解情況,肇慶市委副書記杜敏琪見到我們便講調研報告,其中說調研報告的文字很美,如“一條條新建的公路在群山中蜿蜒,或在原野一直伸向遠方”等等,他都可以背出來。他說這都是實情,但只見你們在調研報告里這樣寫。其實調研報告不應是八股樣,給人呆板的感覺。我們這次的寫法,也是一個嘗試。
《源流》:據我們所知,省老促會每年呈送的調研報告都得到省領導的重視,這是為什么呢?
姚澤源:因為事關老區蘇區的發展、為老區人民謀福祉而提出決策建議,當省委省政府的參謀助手,我們不敢馬虎。每一次調研報告的寫作,雖說不上嘔心瀝血,也可以說是竭盡全力。2015年我會撰寫的《關于我省革命遺址修復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時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玉妹作了批示。2016年至2018年寫的三個調研報告,時任省長朱小丹和現任省長馬興瑞均作了批示。2016年《關于我省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情況的調研報告》,朱小丹省長批示常務副省長和分管副省長“抓緊研究老促會的有關建議”。在這個調研報告中,我們建議將當年彭湃、徐向前等同志領導海陸豐斗爭的大南山革命根據地所轄的潮陽、潮南區列入享受海陸豐革命老區優惠政策的扶持范圍,后來省政府采納了我們的意見。2019年呈報的《關于加快我省老區發展的調研報告》,李希書記作了批示:“針對調研報告提出的問題,要深入研究,綜合施策。有關建議可考慮納入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中。”
多年來我會的調研報告能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想來并不是偶然的,這里面有必然性。這必然性以后可以探討,但其中提高素養很為重要:要有較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較堅實的理論支撐,有較高的政策水平,有解放思想和敢于創新的意識,有實事求是的精神特別是敢講真話敘實情述己見,還要有較為廣博的知識等等。我們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